汪枫桦:让“星星”闪烁,医疗可及、创新与共
2022-11-10君联资本
■ 文/君联资本
我国有数万名先天性黑矇患者,让国人也能获得有效且用得起的基因治疗,把“开启二次生命”的钥匙送到患者手上,是汪枫桦带领的朗信生物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先天性黑矇(LCA)是导致儿童先天性双眼盲目的主要遗传性眼病,从婴儿期开始发病,到最终失明,很多LCA患儿甚至一生都没有见过星星。2019年,美国首个基因治疗产品获批,为LCA患者带来一线曙光,但天价治疗费把绝大多数人挡在门外。我国有数万名LCA患者,让国人也能获得有效且用得起的基因治疗,把“开启二次生命”的钥匙送到患者手上,是汪枫桦带领的朗信生物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不到两年时间,朗信生物就将首款自主研发产品推进临床试验,受试者视力取得明显改善。
开启患者的二次生命
“我长这么大,从没见过星星,没有晚上独自出过门,连天上飞过的飞机也只能听到声音……”这段文字,来自一名11岁先天性黑矇患者的日记。大多数LCA患者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开始出现严重视力障碍:夜盲、低视力、眼球震颤、视野窄……更可怕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仅有的一点光明也会被慢慢夺走。“医生,我什么时候会瞎呢?”这是医生每次听到时都心头一紧的发问。
我国有数万名LCA患者,LCA是导致儿童先天性双眼盲目的主要遗传性眼病,患病率为1/30 000~1/81 000。直到近年来基因治疗快速发展,这种严重的视网膜遗传疾病才有了可用的治疗方法。2017年12月1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个眼科基因治疗产品,通过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将缺失的RPE65蛋白递送到视网膜细胞,用于治疗先天性黑矇症Ⅱ型疗效甚佳。但是,其治疗费用高达85万美元,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天价,而且这项疗法尚未进入中国。
想要把“开启患者二次生命”的钥匙送到每位有需求的患者手上,是朗信生物诞生的初衷,也是汪枫桦选择从一名医生转为基因治疗领域创业者的根本原因。“当我看到部分很难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眼疾患者在接受基因治疗产品治疗一周后,从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到真的可以看见一些东西,这种激动是难以言表的。”汪枫桦说。
在汪枫桦看来,一款成功的治疗产品可以覆盖更大范围的患者群体,这种辐射作用远远超过了作为一名医生因时间、精力、地域所限能够治疗的患者数量。作为上海市眼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创建朗信生物之前,汪枫桦带领的临床团队就已经开展了大量针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的临床研究。在看到基因治疗在临床方面的显著疗效后,她决心将转化医学以及临床研究向产品转化。
厚积薄发首款自研产品两年内推进临床试验
2022年7月6日,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顺利完成RPE65突变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患者I期注册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的基因治疗,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改善视功能的优势,使遗传性眼病患者摆脱无药可医的困境朝光明之路迈出了一大步。临床试验的研究药物LX101正是朗信生物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款针对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药物。
公司自2020年成立至今,短短2年的时间,汪枫桦带领的朗信生物团队就实现了首款自主研发产品推进临床试验,这个速度远超外界预期。
基因治疗从实验室到临床试验再到产品,无论从技术端还是产业端,都有很高的壁垒。“从技术上看,引起视网膜变性的基因突变多达二三百种,每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疾病发生的病理机制都不一样。如果不搞清楚研究的基因是一种什么类型致病的突变以及这种突变如何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可能导致产品开发的失败。”汪枫桦介绍说。早期积累的研究经验无疑为朗信生物临床试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汪枫桦在眼科领域深耕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在医院、患者端沉淀的资源及影响力,都是朗信生物能够快速、规范且顺利地开展相关临床试验的重要原因。
能够成功报批临床试验,依靠的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质量研究。这离不开朗信团队另一位创始人——朗信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张瑰宜。张瑰宜在基因治疗产品的开发、规模化生产和质量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是基因治疗领域的产业化专家。汪枫桦在眼科领域深耕多年,对众多眼底疾病发生的病理机制洞见症结,因此在产品开发方面更侧重于满足临床需求的早期产品设计;而张瑰宜有北美大分子创新药产业界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十分擅长腺相关病毒载体(AAV)产品的工艺开发、质量研究和规模化生产。
两位创始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具有强大的使命感。“做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基因治疗药,重启遗传病和慢性病患者健康人生”是她们共同的使命愿景,“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她们的共同目标。此外,在性格方面,两人都非常务实,喜欢“少说多做”。相同的使命感、一致的目标以及相似的性格让两位创始人在工作中多了一份默契。虽然基因治疗行业人才稀缺,但在两位创始人的带领下,两年的时间,朗信生物从产品研发、工艺、生产、质量、注册申报、运营到临床全链路,每个部门都集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成为推动朗信生物飞速向前发展的关键。
产能自建多款眼科产品已在路上
朗信生物从源头降低基因治疗产品成本与价格的心愿决定了公司必须自建产能。将产品的生产权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不仅能够更充分地对质量进行研究和控制,也使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成为可能。“为了提升产品价格的可及性,我们的CMC(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团队也在积极尝试一些性价比高的国产替代品,包括一些硬件设施设备、核心试剂原料等。朗信生物对国产产品的态度相对开放。”汪枫桦强调,“这一切选择一定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保障的前提之下。对朗信生物而言,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2021年年初,朗信生物建成近5 000平方米的研发与生产基地,该基地于2021年5月正式投产。2021年10月,朗信生物实现了200 L AAV规模产品的生产和放行检测。公司目前的第二款产品,包括临床试验研究所需样品,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朗信生物的产业化团队曾完成500 L AAV生产工艺放大,具备目前国际领先的无血清悬浮培养工艺平台。“虽然产能自建投入大,但确实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推进产品生产。”汪枫桦说。
除了LX101,朗信生物在眼科领域还布局了其他几项包括全球创新靶点的基因治疗产品。汪枫桦表示:“我们希望在未来3年能够推出7至8款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三方携手,精耕细作
朗信生物是君联资本整合医疗生态圈资源促成的一个典型案例。
汪枫桦
临床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朗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美国视觉科学研究学会(ARVO)国际会员、美国眼科学会(AAO)会员,国际视网膜青年专家组成员。
君联资本对基因治疗的关注始于2016年,当时基因治疗还不是一个共识赛道。2017年,FDA批准第一款基因治疗产品以来,全球基因治疗的批准步伐加快。2018年君联资本医疗团队开始系统性调研国内外的情况,发现眼睛作为一个独立器官,罕见病多发,给药剂量少,是基因治疗一个绝佳切入领域。
当时,国内尚无能与国外对标的完整建制的创业团队,但业内一些优秀的医学专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汪枫桦带领的研究团队很快进入了君联的视野。
“汪老师团队在技术和临床的深厚积淀让人眼前一亮,唯一的顾虑在于医生出身的科研团队缺乏产业经验,产业化又是基因治疗的重要一环。”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是信达生物的项目董事,他知道董事长俞德超是基因治疗科班出身,20多年来从未放弃对基因治疗的关注,有深深的产业情结。“如果俞总能参与,产业化的难题不就容易解决了吗?”洪坦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双方的积极回应,俞德超作为朗信生物的首席商业顾问,在战略方向和人才规划方面给予重要指导。科学、产业、资本三位一体,朗信生物应运而生。
君联资本执行董事戚飞是朗信生物的项目经理。对已经从事医疗投资多年的戚飞来说,朗信生物这种“共同创立(Co-Founding)”式项目也是他投资生涯中的第一次。过去2年多时间里,戚飞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其中。
在这背后,离不开的是彼此信赖的关系。从核心团队搭建、股权激励、战略和管线设计到帮助公司持续融资,君联资本都深度参与其中。成立之初构建核心团队时,戚飞和汪枫桦一起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和了解海内外候选人,他直言:“这个项目就像自己的孩子。”和控股式的Co-Founding不同,君联资本医疗投资的策略更偏好“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擅长的产业、资本赋能等领域发挥作用,帮助企业成长,“共创心仪的事业”,确保企业家才是真正的控制人(owner)。
朗信生物也是君联医疗投资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第一个“共同创立”案例,这次尝试并非偶然。“在早期发掘有潜力的创业者,通过整合生态圈产业资源,补齐企业关键短板,以共同创业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深度参与其中,从而创造超额收益,同时这也是我们建设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戚飞介绍说。未来这种模式能否成为主流,现在任何结论都还显得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深度赋能医疗产业、不断拓展能力边界这件事,君联资本从未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