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不吃饭问题在家长

2022-11-10姜洁斯杭州市妇产科医院

健康博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餐椅饥饿感琳琳

□文/姜洁斯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

一岁的琳琳(化名)乖巧又可爱,是全家人的小宝贝。可一到饭点,小琳琳就不听话了。刚吃时还算乖巧,一旦超过20分钟,就开始磨蹭、尖叫、摆手。饭含在嘴里不咽下去,等“攒”满了再一口气喷出来。家人担心琳琳是不是生病了,于是来到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

宝宝不爱吃饭竟是家长喂出来的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儿童保健科詹建英医生为琳琳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排除了疾病因素,又询问琳琳每日进食情况,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来,琳琳奶奶为了让琳琳多吃些饭,每餐饭都得喂上一小时,即使琳琳吃不进去了,也要喂完碗里的饭,达到每日进食“标准”。而且,奶奶还经常担心琳琳没吃饱,隔一小时就喂些水果或零食。

詹医生说,宝宝胃部消化至少需要2.5~3小时,频繁喂食,胃得不到排空,不会出现饥饿感,容易导致喂养困难。家长要减少强迫喂养的行为,以便宝宝正餐时有饥饿感,这样喂饭才能轻松。

回应性喂养帮助宝宝建立健康饮食行为

不信任宝宝对饥饿的感知,逼宝宝继续吃,久而久之,宝宝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抵触食物,让饭桌变“烦桌”。

“其实琳琳在吃饭的过程中,已经释放了很多信号来告诉家长自己已经吃饱了,例如:摆手、喊叫。此时家长需要做的是尊重琳琳对饥饱的感知,停止喂食,这就是回应性喂养。”詹建英说道。

学会回应性喂养,能帮助宝宝建立好吃饭的规律。愉快吃饭,自然能长高长壮。而且,还能拉近家长跟宝宝的关系,让宝宝有种“你懂我”的心态,对宝宝未来的认知和情绪发展等都有帮助。

做好四件事宝宝吃饭更轻松

读懂宝宝的饥饱信号。比如寻找食物,喊叫父母,鼓励宝宝用手势或声音表达出“我已经饱了”。当宝宝不想吃时,尊重宝宝的个人意愿。

安排舒适的就餐环境。让宝宝坐在固定的餐椅上吃饭,餐椅可放在家庭餐桌旁边。客厅可以悬挂宝宝吃饭时的照片或鲜艳食物的照片。也可以播放些轻音乐,让宝宝感觉放松和舒适。

注意调整食物性状。提供适合宝宝月龄的食物性状,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从7~8个月开始,就可以从泥糊状的食物换到剁碎的泥蓉状,慢慢到条块状食物,利于咀嚼,提高宝宝进食兴趣。

做好家庭榜样。宝宝能从你的表情中感受到进食是否愉快,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不挑食偏食,带着品尝美味的心情去尝试宝宝的食物,示范给宝宝看。

詹建英提醒,吃什么、在哪里吃、什么时候吃,可以由家长根据宝宝的发育状况决定。但吃多少,则需要让宝宝来决定。我们要相信宝宝自己的饥饿判断,吃得少很快会饿,如果硬塞反而会扰乱饥饱中枢。

宝宝6~8个月是食物转换的关键时期

在6~8月龄时,宝宝的挑食更为常见,这是因为新食物的加入,让宝宝有天然的“恐新”心理。

此时,家长要淡定,亲自示范,鼓励宝宝进食,但不要强迫宝宝吃。只要宝宝没有出现腹泻、便血等身体异常,就继续慢慢尝试,由少到多。只要宝宝乐于尝试,就要给予肯定。一般经过1~2周的引导,宝宝就可以慢慢接受新食物。

“轻松育儿不是神话,有很多的习惯其实需要及早去培养。宝宝出生后的前3个月按需喂养,就是找准宝宝的生活规律。”詹建英提醒,对于喂养有困难的家庭,也可以来门诊寻求医生的帮助,早期解决问题,就不太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餐椅饥饿感琳琳
牙印之谜
为啥晚上吃得越多,第二天早上越饿
摔个大饺子
树叶哭了
“儿童餐桌椅”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吃饭了
只是点点头
“饥饿感”意味着什么
精神病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