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科技期刊蛋白质分子质量计量单位使用失范探析
2022-11-10乔子栩
乔子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编辑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目前生命科学研究进展突飞猛进。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分类在“生物学”中的期刊有 94种,还有很多综合类的期刊都会涉及生物学相关内容的研究。蛋白质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分子质量在研究中广泛使用,而关于蛋白质分子质量计量单位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早期的研究认为蛋白质质量单位使用“Da”是不合法的[1],但是新规范出版之后就很少有作者研究蛋白质分子质量单位的使用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国内生物学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中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调查生物类科技期刊蛋白质分子质量计量单位的使用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标准提出建议,以期为作者和编辑同行提供参考。
1 相关标准中的规定
1984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原子质量单位为u;《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表 5、《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的项号8-31中也指出,原子质量单位为u[2-3]。ISO 80000-1:2009的表6“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中,质量单位列出了道尔顿Da,在注释中指出:道尔顿曾经被称为“原子质量单位,符号为u”[4]。在ISO 80000-10:2019的表1中,列出了原子质量的3个单位,分别为kg、u和Da,并在附注中指出:1 Da=1 u[5]。此外,陈浩元先生在关于非SI单位中也指明:“目前我国u和Da应均可使用,但全刊和全书要做到统一。”[6]79由此可见,科技论文写作中蛋白质分子质量单位可以使用u,也可以使用Da,但是要做到统一。
关于“分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表述,ISO 80000-9:2019的表1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附注中指出:不宜使用传统名称“分子量”和“原子量”[7]。陈浩元先生也指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推荐的量名称,而“原子量”和“分子量”是以后会修订的量名称,并说明“在新版图书和期刊发表的文章中,不宜使用旧名称”[6]84。可见,在科技期刊中,如需要使用分子的相对质量,使用“相对分子质量”是更为规范的。
2 生物类科技期刊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2.1 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以 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生物学分类中处于 Q1分区的中文期刊为研究对象。
生物学Q1分区的期刊共23种,其中中文期刊18种。调查18种中文期刊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发表与蛋白质有关的文献,统计其蛋白质分子质量的计量单位。分析生物类科技期刊对蛋白质分子质量计量单位的表述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标准提出准确且规范的对策及建议。
2.2 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的 18种中文期刊中,有包括《西北植物学报》《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菌物研究》等12种期刊的文献内容涉及蛋白质分子质量,期刊涵盖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等多个生物学下属二级学科,研究领域较为全面。从上述12种期刊中筛选出190篇文献涉及蛋白质分子质量,统计其表述方式及单位使用情况。结果显示,生物学科技期刊中对蛋白质分子质量的描述及计量单位并不统一(见图 1)。在所调查的文献中,57.37%表述为“分子量”,单位是“Da”或“kDa”;16.84%表述为“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Da”或“kDa”;15.26%表述为“分子质量”,单位为“kDa”;8.95%表述为“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量”,单位为一;1.05%表述为“分子质量”,单位为“ku”。分析发现,蛋白质分子质量计量单位及表述方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图1 12种期刊中蛋白质分子质量的描述及计量单位
(1) 相对分子质量不应使用原子质量的单位。在所调查的文献中,有 16.84%的文献表述为“相对分子质量为XX Da”或“相对分子质量为XX kDa”,如文献[8-13]。相对分子质量是量纲一的量,其单位为一、符号为1。所以表述为“相对分子质量为XX Da”是不正确的,量纲一的量不应该使用原子质量的单位(道尔顿“Da”“kDa”)。分析中发现,这类表述问题并不是偶然现象,也不仅仅在一两种期刊中出现,而是普遍存在的。在所调查的12种期刊中,就有6种期刊存在这种不正确的表述方式。
(2) 计量单位和数值不吻合。本次调查中发现,很多文献混淆了Da和kDa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k在SI词头中表示“千”[14],有些文献使用的单位是kDa,数值却大至几万[15-18]。如文献[16]的表2中所列举的第一个蛋白质,只含有430个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却有48505.03 kDa,这是不合乎常理的,显然作者是把Da和kDa混淆了。此外,还有文献使用的单位是Da,数值却只有几百。如文献[19]中,蛋白质含有1 877个氨基酸,分子质量却只有205.45 Da,也是不符合事实的。这里作者是混淆了kDa和Da,应该是205.45 kDa。
(3) 将“u”写成“U”。《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所规定的原子质量单位u是小写u,一些作者将其误写成了大写U。文献[20]中,作者在文中表述为“分子量为50 kU处”,在图10中箭头指示的标注也是kU。文献[21]全文使用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的计量单位都是kU。这些文献对于原子质量单位u的使用写法并不规范。
(4) 混淆“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调查中发现,很多作者混淆了“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是量纲一的量,其单位为一;而分子质量是质量,应使用原子质量的单位,即原子质量单位“u” “ku”或道尔顿“Da” “kDa”。文献[22]中,作者在摘要中表述为“分子质量为74.78 kD”,而在正文中却表述为“相对分子质量为74.78 kD”(此处表述方式不正确,单位应为一)。文献[23]在摘要中表述为“分子质量为67.26 kDa”,而在正文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26 kDa”(此处表述方式不正确,单位应为一)和“分子质量(约为112 kDa)”两种表述方式。说明作者对于“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并不明确。
3 结论与建议
目前关于蛋白质分子质量单位使用较为混乱。实际出版工作中应根据量的含义确定单位,如果量为“相对分子质量”,则应表述为“相对分子质量为XX”,单位为一;如果量为“分子质量”,则应表述为“分子质量”,使用原子质量的单位,即原子质量单位“u” “ku”和道尔顿“Da” “kDa”,但使用时需要注意数值与单位的统一以及全文使用的统一。
蛋白质分子质量计量单位的规范使用问题相对于文章整体而言可能微不足道,并没有引起学者和编辑的足够重视。但是作为学术论文,文章应从各方面展现其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编辑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应注意重视蛋白质分子质量单位使用的规范性,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表达方式,避免出现量和单位不统一、计量单位和数值不吻合或混淆概念的情况。作者在撰写文章时也应有意识地加强规范化意识,明确相关概念,正确使用国家标准单位,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避免由于概念不清等原因导致科学论文“不科学”。
除此之外,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也应注意知识的更新,关注最新的规范标准,阅读近期的编辑学论文。在ISO 80000-1:2009发行之前,原子质量的单位为u,也有研究编辑学的学者提出蛋白质质量单位使用“Da”是不合法的[1]。国际标准更新之后,编辑如果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后续编辑工作中也会因为知识太陈旧出现相关问题。年长的编辑在工作中应摒弃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及时更新编校知识。青年编辑在工作中应勤于思考,不能完全依靠老编辑的“传帮带”,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提升工作能力。新老编辑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升编校能力,建设高水平科技期刊。
4 结束语
调查发现,部分生物类科技期刊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计量单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作者和编辑应充分重视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和推广。作者在文章写作时应规范表述相关名词,正确使用法定单位;编辑在稿件编校中应充分重视量和单位相关问题,严格遵守国家规范标准,并注意单篇稿件以及全刊对量和单位的统一。通过作者和编辑共同努力,提升科技期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