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听障大学生就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2022-11-10顾李杰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9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残疾人毕业生

顾李杰,韩 铖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1 研究背景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再加上我国还存在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转型升级、国际战略博弈等多方面重大问题,高校听障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经济发展的增速放缓虽然带来就业市场上用工规模数量的下滑,同时也为计算机等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契机,为解决计算机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1]。

随着特殊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我国部分高校可以招收听障学生,这些特殊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变得更加乐观、自信,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其中计算机专业因其易就业的特点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但是从以往毕业数据来看,听障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远远不如同期的健听大学生,而在这个热门专业中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听障生更是寥寥无几,这是计算机专业特殊教育仍然难以克服的难题。

2018年,中国残联、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意见》。2020年,中央印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提出7项措施,着力提升就业能力,充分激发创业活力,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2021年,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升就业指导服务针对性,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可见国家对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十分重视,因此高校积极、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听障大学生就业创业,顺应国情和时代潮流,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在此形势下,本文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听障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进行了思考和研究,从高校的角度探索解决路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听障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促进计算机专业听障生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

2 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听障人才培养的困境

2.1 教师队伍建设薄弱

在高校特殊教育领域,拥有特殊教育知识技能、能跟听障生们无障碍交流的卓越特教教师较少,其中掌握计算机专业多个领域知识的更是寥寥无几。听障大学生教育现阶段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当前许多有特教专业的高校所面临的问题[2]。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教学,但往往不会手语,教学听障生们存在很多困难,导致听障生们学习起来比健听生更加吃力,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专业技术水平对找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则会直接导致后期就业困难。总体来说,高校在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缺乏整体的规划指导,如何将专业的特教老师与不会手语的计算机专业老师统筹规划、灵活融合,以此来缓解“复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是高校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3]。

2.2 职业规划指导不充分

很多听障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往往因其热门、易就业而被吸引,或是就近选择的学校,对所选专业及其对应岗位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未来没有危机感,对职业规划不了解,还处在比较迷茫的阶段。

在计算机专业这一领域有各式各样的职位,例如大数据分析师、云计算工程师、网络营销师、程序员等,高校职业规划指导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同时还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因此就需要有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和指导经验的老师来传授相关知识及技能[4]。但许多高校老师对计算机专业当下的就业创业境况了解不够深入,专业素质欠佳,不管是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对听障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不充分不及时,或只注重高年级听障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而忽视了低年级的学生。

2.3 就业创业指导水平不足

从听障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特点来说,听障大学生因为自身身体原因,存在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因挫折而放弃就业、创业甚至走向极端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其他群体,尤其在创业方面,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创业资金十分有限,因资金链断裂而放弃创业的可能性极大。另外,听障大学生往往缺乏社会经验和人脉,交流能力不足,风险防范能力差,更加依赖高校给他们的就业安排、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等。而很多高校不能把握听障大学生的就创业特点,没有研究听障生们特殊的心理需求,将他们与健听学生进行统一方法指导,或为了就业率只鼓励快速就业,不注重就业的品质,不注重创业的指导,对创新思维的提升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并不关注,致使听障毕业生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都相对薄弱。

2.4 课程内容缺乏新颖,校外实践活动不足

许多高校在听障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学校安排的实践内容往往局限在校内机房中,且学校教育偏理论,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很快,许多学校学习的框架技术逐渐被市场淘汰或不够主流,不适用于公司实际项目,部分能够去企业的实践也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参观活动,难以保证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效果,最终导致很多学生正式就业前要经过长时间公司培训和实习。但是,听障学生在沟通方面不如健听学生,公司培养耗时耗力,这也间接导致了听障大学生就业困难。所以说,高校如果在课程内容上不够与时俱进,那么听障生毕业时就很可能会被互联网公司淘汰。同时,高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等不足。听障生作为特殊群体,就业压力大,实践课程更加不能只拘泥于校内,多带领听障生们去校外实际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2.5 国内目前高校听障大学生就创业基本情况

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统计表显示:2021届听力残疾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85.75%;言语、肢体、视力、多重残疾毕业生就业率差距不大,均超过80%;智力残疾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仅76.80%,低于整体就业率8.17个百分点(见图1)。

图1 2021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统计

从就职渠道分布上看,2021届残疾人毕业生求职渠道分布与往年相比差异不大。自主求职(招聘网站40.88%)与社会关系(学校22.74%、朋友推荐14.78%、家庭关系8.81%)是2021届残疾人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社会服务在残疾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作用相对较弱,通过基层残联(6.36%)、公共就业服务机构(3.60%)、社会组织或中介机构(2.07%)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相对较少(见表1)。

表1 2021届残疾人毕业生就职渠道分布情况

2021届已就业残疾人毕业生就业非常满意占比10.31%,满意占比36.75%;9.06%已就业残疾人毕业生表示对就业现状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特别需要提及的是2021届残疾人毕业生创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占比均为14.29%;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创业人数最少,占比均为4.76%。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2021届已创业残疾人毕业生中,认为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非常相关、相关的占比合计为23.81%(见表2)。

表2 2021届已创业残疾人毕业生对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相关性的认知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2021届残疾人毕业生参加学校就业创业政策宣讲、职业辅导和就业创业讲座等活动应继续加强。已就业、未就业毕业生从未参加以上活动的比例分别为21.67%,27.22%,参加次数在3次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1.70%,27.93%。相较2020年,未参加学校就业创业政策宣讲、职业辅导和就业创业讲座等活动的残疾人毕业生有所降低,参加次数在3次以上的残疾人毕业生有所提高(见表3)。

表3 2021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参加学校就业创业活动情况

同时,调查数据显示,2021届残疾人毕业生参与就业创业指导老师个体咨询的总体情况不佳。已就业和未就业残疾人毕业生中,从未参与过就业创业指导老师个体咨询的比例占绝大多数,其中未就业残疾人毕业生超过50%,而参加3次及以上的比例均不足20%(见表4)。

表4 2021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参加就业创业指导个体咨询的情况

3 解决办法

3.1 拓宽路径,实现就业创业“两手抓、两手硬”

高校需要积极拓宽听障大学生的就业路径,例如开展就业促进周、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把高校和用人单位联合起来,建立常态化的校企对接机制,各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大招聘信息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中介对接等扶持力度,让灵活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抓手,为听障大学生提供更多更优的就业岗位。

高校在促进稳就业的过程中,也应当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质量的作用。时至今日,创业教育已经从作为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政策性举措逐步转变为一个关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5]。高校要充分利用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切实引导、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听障大学生转变观念,积极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同时高校也不能忽视对听障生们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能力分析、创业项目筛选、创业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提高听障生创业者们的综合素质。

3.2 精确匹配,满足应届生多样化就业需求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认为,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呈现个性化趋势,有的选择升学、创业,有的选择到企业就业,“慢就业”现象也在增长,因此要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对于听障毕业生不同的就业需求,高校要给予重视,可以整合社会机构和就业战线内部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在线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智能算法的优势,使毕业生求职信息与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高效互动,实现毕业生及信息岗位的个性化匹配和精准触达,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未来工作领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6]。同时,特殊教育管理者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长效就业服务机制,提供就业创业全程化指导[7],并且在班级中设立就业信息员的岗位,与学生展开一对一谈心谈话,帮助精准了解学生求职意向,保证就业帮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3.3 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水平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听障学生不同的职业兴趣进行职业规划,进行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培养,强调人的自我成长、人职匹配,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高校还要研究制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指南,尤其是在初期需要给听障生们介绍专业背景、行业前景,让学生对整个行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树立专业自信,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长远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应当贯穿人生的每个阶段,又因为它具有灵活性、阶段性的特点,所以高校应该从新生入学抓起,长期引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边规划边实施,并依据听障生个人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环境的现实帮助他们不断调整,以增加其适应性、可行性,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对于听障大学生这一群体,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长是孩子的影子,因此家长的一些观念也极大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倾向。高校应利用网络沟通、座谈会、实地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与沟通,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且对听障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

3.4 注重实践活动,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残联等机构的联动

在实践活动方面,高校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同时还要让听障学生真正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分析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学校可以开展更多社会实践的项目,整合各项社会资源,为听障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可操作的实践环境。

在校企合作方面,高校要用足用好国家在残疾人就业创业方面的支持政策,积极寻求与IT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保证学生能够到企业实习锻炼,为听障生未来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奠定更牢固的基础。同时高校也不能忽视和残联等机构的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和职责分工,重视信息交换,保持密切合作,保证听障生们能够获得最新、最全面的就业创业资源和帮助。

高校、企业、教育部门以及市场主体在校企协同培养开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目标一致、互相协调配合才能够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提升校企协同培养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9]。

3.5 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术研讨、经验交流

时代在发展,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地改革,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高校的特殊教育者们只有紧跟特殊教育的步伐,紧随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师资的专业发展,为更多听障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可能。

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各项环节,同时不能忽略内在深层次的素质(专业素养)提升,打造一个专业技术过硬、教育能力过硬、对听障生充满耐心和责任心的教师队伍。导师的来源可以多样化,除了专业课程教师或研究生导师,还可以引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校外导师,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培养既有理论基础,也有成功创业经验的示范[10]。高校可以邀请特殊教育专家举办讲座,定期组织特殊教育老师和计算机专业老师召开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会:一方面方便教师们探讨新的政策、新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们总结工作成果,分享工作经验,促进教师队伍共同进步。

4 结语

计算机作为一个热门行业,就业需求量大,前景广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听障大学生就业压力,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听障大学生因其自身身体原因或能力原因很难迈出就业创业的第一步,这也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该重视听障大学生计算机技能、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创业意识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并为其就业创业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理论和实践指导,着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让毕业生以更扎实、稳健的步伐迈好走出校门的第一步,实现稳定就业并敢于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残疾人毕业生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骄傲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