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林火灾的启示
2022-11-10李忠东
李忠东
8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重庆涪陵、江津、巴南等区先后发生10余起山林火灾,在中心城区都能看见山林的滚滚浓烟,引起全国人民广泛关注。这些火灾起火点均为山势陡峭处,加上风势大、风向不定形成乱流等非常不利因素,给灭火工作带来极大难度。火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冷静应对,第一时间负责调度指挥灭火工作,迅速启动城市应急预案。由专业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员、武警部队、消防救援和当地干部群众组成的2万多人的灭火大军,克服气温高、着火点多、植被厚、山高路险、装备到达难度大等重重阻力,英勇奋战。
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重庆涪陵、江津、巴南等区先后发生山林火灾。
科学灭火效率高
由于气温最高,时间最长,范围最大,降水最少,重庆这些山林火灾存在着火点多、温度高和地形复杂三大救援难点。直面大自然残酷、凶猛的一面,消防救援人员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搏斗。在扑救方式上,除了以水灭火,前来救援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采取“以火灭火”的方式,在8月25日晚上的决战之夜发挥了关键作用。“以火攻火”又称“点烧战术”,省时省力,处置火情比较彻底、高效、快速,紧急时刻能够保护人员安全。它的主要原理是由人工点燃火头(火线),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接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两火相碰或者相遇时,没有氧气的那一方就自动熄灭。这是控制大面积、高能量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
“以火攻火”的应用要求比较高。首先,要具备地域环境、气候和植被条件。地域环境要有依托,比如有公路、河流、湖泊或者人工开凿的防火道等,才可利用人工开凿的隔离带进行点烧。气候条件重点就是风力风向,要抓住一段时间的有利时机,如风由北向南吹,火势就由北向南,抓住这个时机点火很关键。其次,对组织指挥的水平和灭火队伍的专业技能要求高。再次,点烧要有底线,要有安全的防范措施。最后,有效果,要提前燃烧可燃物,等火势蔓延过来没有可燃烧物,两火相碰或者相遇,自然就自动熄灭了。
在本次火灾扑救过程中,消防官兵们还运用了多种科技“武器”,他们都是灭火的好“帮手”。川渝地区山火灾害发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安排“高分一号”卫星、“高分四号”卫星、“高分一号02”卫星、“高分一号04”卫星、“资源一号02D”卫星、“资源三号03”卫星6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高分系列卫星是一整套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自主可控卫星系列,每一颗高分卫星都是一个“大眼睛”,搭载多光谱相机、面阵凝视对地观测相机、中波红外相机等,让消防救援指挥部看到更清晰的火势区域情况。
用于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卫星,在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资源一号”卫星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资源三号”卫星是中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能利用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站,为火灾研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直升飞机在空中扑打火头,为地面消防救援人员提供了时间窗口,实现地空的协同配合。本次灭火作战重庆市应急局航空应急救援总队直升机数量增加至6架,一次性载水量在3.5~5吨。但由于多点发生山火,又在应急部支持下调集6架飞机,最后共有12架飞机参与救援。本次火灾救援中,官兵们还运用了无人机对火场进行全面勘察,为下一步扑救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同时使用了5G通信、夜视仪,这既可以帮助勘察火场,又保障了指战员的人身安全。
有人有疑问,面对山火时,为什么不采用人工降水的方式将火扑灭呢?这是因为人工降水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结合自然条件才能完成。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作业时依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一般在自然云已经降水或者接近于降水的条件下,人工降水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它的实现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合适的云团,二是申请空域作业。其中合适的云团最难等到。如果火场周围的条件合适,可以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但如果没有一朵积雨云,即便准备得再充分也无法进行人工降雨。而且,即使等来了人工降雨,也只能作为扑灭山火的辅助手段,最主要的手段仍旧是消防人员、志愿者和各方指挥的共同努力。
高温干旱是主因
造成此次重庆山林火灾的具体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据了解,今年重庆市出现1961年来最严重的极端连晴高温干旱天气,形成了山林火灾易发的气象条件。此前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温热浪事件的综合强度,已达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南方本来潮湿,不易发生森林火灾,但如持续高温,枯枝落叶层内很难散热,形成高温环境,碰到火点就易引发山火。
专家指出,地球正在经历一次近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暖过程,这导致大气环流出现了异常,剧烈的调整引起了一系列的天气和气候异常。今年的大陆和海洋副热高压打通,位置异常偏北,长期盘踞在我国长江流域,甚至西伸到西北地区,这是非常少见的一个环流异常。需要强调的是,全球变暖引起北极地区快速变化,导致高纬度地区环流异常变化,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偏弱,高、低维度环流的异常,冷暖空气交汇地带发生了改变,使得降水较充沛、潮湿的我国长江流域和广大南方地区在今年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由于副热高压范围大、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这些地区干旱少雨。
除了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还有很多,主要有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人为火源包括生产性火源,例如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等;非生产性火源有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自然火源包括雷电火和森林自燃等,由自然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森林自燃指在没有外来火源作用下发生的燃烧现象,引发的环境,主要有内部自热引发自燃和外部环境引发自燃。内部自热引发自燃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反应至某一温度时,在没有外界火源引入的情况下,利用自身反应放出热量,使自身温度不断升高而引发的自燃。
内部自热引发自燃包括泥炭发酵自燃、矿层自燃等,具体来看,泥炭发酵自燃是指植物残体、枯落物、自然更替产生的地被有机物不断累积,在一定环境下转化成泥炭层,泥炭层在长时间高温下发生自燃。林区分布的煤矿(煤矸石)、白磷矿等也是引起森林自燃的条件之一。在煤矿开采与加工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大量煤矸石,广泛分布在重庆部分重点林区。当满足有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蓄热达到燃点时,煤矸石极易燃烧。白磷是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C。在重庆连续干旱高温的条件下,白磷一旦接触空气,就会发生自燃,引发森林火灾。目前,重庆市要求相关部门及区县对林区内的泥炭和煤矸石集聚区进行排查处理,同时提醒市民勿在林区及林缘随地乱扔玻璃、矿泉水瓶、打火机、电池、各种化学药品、易燃易爆品和低燃点的垃圾。
外部环境引发自燃是指在没有人为火源影响的条件下,因某些物质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引起聚热作用而发生的自燃现象。外部环境引发自燃包括聚光作用、草木自身引起的自燃现象。由聚光作用引起的自燃,指一些表面呈凹形的山石或崖壁,会像太阳灶一样,将阳光汇聚成燥热的耀眼光斑,落在枯草或含有油脂的树木上,会引发森林自燃。
草木自身引起的自燃,如重庆主城都市区及渝东北、渝东南部分区县分布大量桉树,在持续40。C以上的气温下,桉树会分泌大量易燃的香油精,再加上长期干燥无雨,为森林火灾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森林中也存在有“纵火花”之称的岩蔷薇、“纵火犯”之称的白鲜等植物,其叶片自身能分泌燃点很低的有机物酯、醚,一旦气温达到40°C就可能发生自燃。
经初步清理统计,本次重庆涪陵区两起山火的预估过火面积约500亩和300亩,其起火原因,初步查明分别为原住老人烧野蜂包和民用电线在高温大风下断裂起火。南川区两起山火的预估过火面积约55亩和75亩,起火原因初步分析为干燥枯枝落叶高温自燃和一企业电力专线负荷过大自燃。
救援人员正在利用水泵对火头实施扑打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点燃火苗,采用“以火灭火”的方法发起总攻。
坚持“七不”最重要
森林火灾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来势凶猛、范围广泛、破坏性大、危险性高等特点,可能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森林火灾不只会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还会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贫瘠,破坏森林涵养水源作用,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如果说森林是地球的“肺”,那么森林火灾就是典型的地球“肺炎”。尽管当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林火扑救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人类依然未能取得太多进展。森林消防的任务就是治好“肺炎”,这需要各方力量配合,共同让森林“康复”,让林海无痕。
如在外发现森林火灾,要第一时间拨打森林火警电话12119报告火情,不要擅自采取行动。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包括火情发生地点,火势大小,报警人的姓名、身份、联系电话,等等。人人必须树立“森林防火”意识,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按照《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过审批后方可进行。如果因自己原因引发森林火灾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确保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引发森林火灾。
一、不带火种进山。携带火种进入森林,稍加不慎就会引发森林大火,切记,入林前要检查清楚没有携带火种。严禁林区吸烟,一个未熄灭的烟头,足够点燃整片森林,不要小瞧随手乱扔的一个烟头,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高分一号”卫星搭载多光谱相机、面阵凝视对地观测相机、中波红外相机等,让消防救援指挥部看到更清晰的火势区域情况
“资源三号”卫星遥感融合影像,为火灾研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直升飞机在空中扑打火头,为地面战士提供了时间窗口,实现地空协同配合
二、不在山上野炊。烤制的食物的确香喷喷,但也能让森林变得黑漆漆。一旦引发火灾,我们的生态环境便要遭殃。
三、不在林区内上香、烧纸。烧纸、上香虽然寄托了对逝去者的思念,但稍有不慎会导致森林火灾发生,不经意间就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
四、不在林内放火驱赶动物。野生动物怕火,但森林更加怕火。小心在驱赶野生动物的同时引起森林火灾,把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
五、不烧荒。虽然烧荒获得的草木灰是一种肥料,但这是一种危险行为,稍有不慎跑了火,后果不可估量。
六、不在林区打火把照明。一支手电筒要比一根火把更派得上用场,同时也不会导致森林大火。
七、不在林内生火取暖和烘烤衣服。在林区升起的每一簇小火苗,都可能是伤害绿色生态环境的杀手。
一旦遇上森林火灾,可采用四种方法自救:
一是点火解围。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二是强行顶风冲越火线。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否则会有100%的生命危险,因为风怎么吹火就怎么烧,蔓延速度十分快,没有任何人能够跑得过风的速度。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垫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三是卧倒避烟。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物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四是快速转移。发现大火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普通群众,要掌握基本的扑火技能和安全避火知识。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扑救森林火灾时要特别注意,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老人和儿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