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抢救室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进展

2022-11-10温贤信

保健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抢救室急诊科科室

文/温贤信

急诊科是各医疗机构内较为特殊的科室,这一科室收治的均为症状危急、重症病人,如中毒、重创、危险性病症等病人。有报告指出,在急诊抢救室中,为了保证急诊病人的救治效果和最佳时机,需在对症干预的同时给予护理措施,以提升急诊抢救室的工作效果,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但传统的护理措施多重视病人的病情变化和知识普及,忽视了对病人开展全面、科学的个体化护理,导致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多数急诊抢救室的护理人员主观意识以抢救病人的生命健康为主,忽视了对病人抢救舒适度的关注,甚至影响了病人的临床依从性。优质护理内容是临床上新兴出现的护理干预措施,其包括对病人健康教育、病症评估、情绪疏导、环境护理、输液护理、用药护理等,强化了对护理操作的管理,在保证病人抢救效果的同时改善了护理质量,提升了病人在急诊抢救室的舒适度,增加了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本文对急诊抢救室内的护理现状进行分析,观察急诊抢救室内的护理需求,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内的具体实施策略,具体内容汇总如下文。

1 优质护理服务基础内容

1.1 内涵

优质护理服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护理内容以病人为主体,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内容,重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落实责任到个人,深化相关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效果,保证整体护理水平。优质护理始终坚持以病人为护理中心,需要护理人员在观念、行为上重视病人,并将病人放在首要位置,依据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实施护理措施,以保证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同时,需适当地控制护理服务成本,制定科学的措施,简化相关的工作环节,从而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内容包括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稳定病人的躯体状态,调整病人的心态,保证病人的身心安全,指导家属给予病人情感支持,强化社会支持,进一步提升病人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目前,临床护理内容的方向逐渐以“满足病人需要、提升舒适度”为主,且具备专科发展趋势。

1.2 研究背景

急诊科室是各医疗机构内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这一科室内的治疗护理对危重症病人的身心健康存在重要影响。急诊抢救室内收治的病人多为重症、急症病人,日常护理任务繁重,导致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期间的质量不够理想,影响了急诊抢救室内病人的身心健康,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有报告指出,受到疾病严重程度、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极易在急诊抢救期出现间障碍性心理状态,降低了病人的临床依从性。

1.3 现状

通过国际实验指出,护理干预的结果特征需由护理人员供给、技能水平和教育或是认证组成。病人结果多来自护理干预的敏感性指标,如静脉渗液、压力性溃疡、跌倒等,且与各医疗机构护理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创建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方案有利于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而传统护理多以基础内容为主,过于重视病人病情变化,忽视了病人的其他方面护理。有数据指出,急诊护理质量的框架包括以病人为护理核心、公平、安全、效益、效率、持续等理念。

2 急诊科病人护理需求

不舒适表示病人的身心出现异常情况且不健全,加以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使其对生活产生不满情绪,没有满足病人的基础需求,造成身心负荷过重的迹象。

2.1 躯体需要

多数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伴有强烈疼痛感,病人受损位置严重或是长期处于发病状态下会导致其出现严重的疼痛反应。此外,部分急诊科室病人存在车祸撞伤、烧伤、皮肤撕裂伤等疼痛感较强的症状。疼痛是不舒适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急诊抢救室病人受到上述等不适症状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且伴有出血症状,或是由于盆骨骨折无法自主活动等;或者,其在救治前皮肤被大量污渍、血迹覆盖,需及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干预。部分病人由于疾病产生胃肠道反应也会增加急诊抢救室病人的不适感,包括饥饿、呕吐、恶心、口渴等,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了一定阻碍。

2.2 心理需求

急诊抢救室救治的病人多为突遭意外或是病情急剧恶化、症状突发的病人,病人难以预测病症,使其不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和预后效果,从而产生紧张、焦躁、易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不配合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诊疗和护理,降低了临床对症干预的依从性。同时,不良的心理状态也会导致病人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一旦护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是采取忽视、怠慢、冷漠的态度面对病人时,病人常会产生自卑、不适感,从而诱发轻生等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康复和治疗影响较大。

2.3 社会方面

大部分病人在急诊抢救前属于意外事件,到达急诊抢救室后无亲人陪同,且无经济支持,使其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或是部分病人担心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产生行为紊乱、冲突等,难以及时认清事实,导致临床对症护理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所以,医护人员需重视对急诊抢救室病人的角色转变护理,给予病人足够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

2.4 环境需求

急诊科是各医疗机构内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尤其是急诊抢救室内的人流量较大,环境嘈杂,加以同病房病人出现疼痛呻吟声音使得病人产生不良的情绪,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和焦躁的抢救室环境。此外,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后会产生较强的陌生感,降低了临床诊疗护理的舒适度,严重者会抗拒相关操作的实施,影响了救治的流程和效果。

3 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

3.1 强化护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科室内定期召开关于急诊抢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指导培训会议,加强对重要护理人员和小组长的培训,告知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护理操作知识的重要性,指导护理人员保持专业化的形象开展护理功能,并积极学习护理用语和相关沟通技巧等。同时,科室需重视护理岗位和急救岗位结合,给予医务工作者分层次指导,强化对不同层次开展针对性培训,依据病人的资历、年龄、认知水平、操作水平等开展相应的培训。重视专科护理内容管理,指导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护理需求,开展科学、全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于部分年龄较小、资历较低的病人需强化应急处理技能培训,指导其必须熟练掌握急救各个环节和相关操作,了解抢救仪器的使用,在急诊收治病人产生不同症状时给予针对性干预,对急诊抢救室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从而细化整个急救流程,保证整体救治效率。对于部分资历、年龄较高的护理人员需重视专科护理内容的指导和培训,使其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定期对抢救配合演练进行考核,加强实践操作模拟训练,从而提升专科高资历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

3.2 强化护理意识

急诊抢救室的病人多伴有急躁的心理,希望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加以伴有关怀的心理需求。急诊科室需及时开展相关指导和培训,引导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情感需求,站在病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并在保证救治效率、诊疗质量的基础上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需求,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主动性和自觉性。

3.3 重视护理风险管理

依据急诊科室、ICU科室、病房、手术室等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分析,需制定完整的管理方案。护理人员需在病人接诊、分诊、救治、检查、入院等流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总结病人的检查结果,评估病人的用药情况,及时给予预见性和个体化护理。并且,在急诊救治期间需做好相应的记录表,用于各个科室间的登记和讨论,以便于相关部门互相交流,制定针对性的救治方案。同时,在病人入院前,护理人员需对病人的基础资料进行汇总,保证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待病人病情稳定后,需将其护送至相应的科室接受其他对症治疗,并在护送期间实施无缝隙优质护理,保证交接流程的合理化。

3.4 开展特殊的优质护理服务

在确保急诊科室内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对室内环境进行美化,适当的将观察室、抢救室进行翻新、改造。定期对抢救设备进行养护和维修,如心电监护仪、洗胃机、除颤器、呼吸机等。对于就诊期间没有家属陪同的病人,医护人员需主动为其进行陪护,及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如缴费、取药、挂号、陪检、通知家属等。对于清醒的病人,可向其阐述疾病的诊疗内容、用药方式、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其了解相应的操作流程,避免其出现抗拒心理,保证病人的临床配合度。此外,护理人员需为病人提供饮用水和一次性饮水杯;在天气寒冷时可适当地给予保暖措施,如暖手宝;天气炎热时可帮助病人开放空调,降低室温,以保证急诊抢救室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病人急救舒适度。

3.5 社会支持

对于无陪同家属的病人可由护理人员进行陪护,首先,护理人员需帮助病人联系亲属,并给予病人精神鼓励,积极解答病人的疑虑和问题。对于来院探望的病人,需帮助其消除孤独感和恐惧感。对于经济条件较差,担心治疗费用较高的病人,可指导病人求助于相关爱心机构和媒体,以得到社会的支持。

3.6 治疗环境管理

医护人员需保证急诊抢救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病区温度需在22℃以下,18℃以上,湿度在60%以内,50%以上,每日清晨开窗通风半小时,保证空气的流通。对抢救室内的噪音进行控制,将监护器报警音量控制在舒适范围内,限制亲属每日的探护次数;针对醉酒、出血的急诊病人,需帮助其佩戴口罩,降低异味的刺激和影响。由于急诊抢救室内的血腥味较重,其夏季易出现蚊虫,护理人员可在室内夜间无人的情况下在各个区域放置蚊虫清洁剂,并在喷洒后将门窗关闭,每周坚持3次。急诊护理人员需保证形象和举止,穿着需整洁端庄,保证其在病人和家属前的印象。同时,护理人员需在病人面前保持敏捷、轻柔的动作和沉着、冷静的态度,避免过于紧张慌乱影响病人的情绪状态。

3.7 心理疏导

医务工作者需采取热情、和谐、积极、主动的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及时解答病人的疑虑和问题,保证病人感受到关爱,站在病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尽可能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此外,护理人员需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引导病人提出自我诉求,或是通过抚摸、提问的方式和病人交流、沟通,保证医护人员的关系。指导家属给予病人适当的关心和爱护,保证病人受到家庭支持。告知病人和家属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对于产生轻生情绪的病人邀请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疏导,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可联系康复较好的病人,与其定期沟通,提升病人治愈疾病的自信心,使其保持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和护理。

3.8 用药指导

对于急诊抢救室的病人可对症实施输液护理,选择适当的位置穿刺,以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在给予药物输液前需坚持三查七对的原则,使得药物信息与病人基础资料匹配无误。在输液前,护理人员需做好相关设备的调试,帮助病人粘贴相应的标识和腕带,以便于对输液期间病人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尤其是针对昏迷或是意识不清晰的病人,有效减少用药风险事件的发生。

4 优质护理服务的优势

优质护理服务的优势总结如下:一是可及时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创建优质的护患关系,保证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急诊抢救室内的病人多存在焦躁、紧张等消极情绪,传统护理措施更重视对病人病情变化的监督管理,忽视了病人的情绪波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则丰富了基础护理内容,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给予病人情感支持,保证了病人的身心状态。二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可提升病人的生存质量,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保证病人的康复效率。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可通过看视频、听广播、谈心等多种方式缓解病人的疼痛感,从而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并每日对病人的饮食进行指导,合理的安排每日热量、蛋白质的摄入,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低盐、高维生素、低糖、高纤维化食物为主,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流质或是固体饮食,进食时需坚持少食多餐。所以,优质护理服务的应进一步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临床依从性,消除了病人的精神压力,保证病人的生存率,强化了急诊抢救室的救治效果。

5 总结

急诊抢救室内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挽救病人生命、提升救治成功率,但受到医疗水平、外界环境、病人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对症救治期间开展适当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整体护理效果,细化急诊科室内的各个救治流程,保证了救治效率,提升了急诊抢救病人的生存率。

猜你喜欢

抢救室急诊科科室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最难办事科室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