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乡村“新画卷” 铺就振兴“快车道”
——淇县自然资源局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2-11-10申楠通讯员王琦
□ 本刊记者 申楠 通讯员 王琦
8月,绿意盎然。行走在淇县的村间乡野,远处,连绵起伏的山梁上,翠绿的白蜡与鲜红的紫荆遥相辉映,葱郁的女贞与红叶石楠交掩依衬;近处,民居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村民正在田间忙碌……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扑面而来。
近年来,淇县自然资源局发挥部门优势,用足用好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政策助力富乡村
在北阳镇常屯村林果基地里,村民顶着烈日忙碌地除草、浇水,树上密密麻麻的苹果掩映在绿叶之间,格外引人注目。
“通过发展林果业增收致富,多亏了自然资源部门的帮助。”基地负责人张发齐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水果的需求逐年增加,张发齐想趁热打铁,扩大果园规模,但由于资金紧张,此事便搁浅了。淇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得知后,积极与建设银行淇县支行接洽合作,在淇县先行试验,通过线上“裕农通App”平台,帮助张发齐成功办理了全县第一笔28万元纯信用、无须任何抵押物的“裕农振兴贷”,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
“今年以来,用活自然资源政策,我们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一些林业项目资金,帮助解决果农生产周期长、前期投资大、收益慢等问题,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该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成明介绍,目前,已有10 多户果农通过“裕农振兴贷”拿到了近200万元的贷款。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加大与金融部门合作力度,开展优质信息共享,创新资金发放模式,破解林业产业融资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的难题,引领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规划引领兴乡村
“在这里,既可以参观影视基地,也可以寻访红色足迹,还可以欣赏太行的山水美景。”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扶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村庄规划的编制。”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近年来,淇县自然资源局以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旅游特色村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守好底线,挖掘村庄自然、历史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实现山水田园、历史文化和村庄有机融合。
为保证村庄规划更具实用性,该局坚持尊重村庄发展规律、尊重民意,多次组织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召开村庄规划座谈会,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同时,以村庄宜居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现有的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做到统筹各类资源,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近年来,淇县先后涌现出“民俗秦街”“老家赵庄”“云梦北口”“艺术东掌”“石美鲍庄”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名村。
国土绿化美乡村
淇县郊外满眼翠绿,绵延七八公里的高云线两侧绿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栾树、雪松、紫薇、月季等十几种植物混交,争奇斗艳,惹得众多行人驻足观赏。
“淇县地貌涵盖山区、丘陵、平原,其中,山丘面积占三分之二。”马成明介绍说,“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向西行驶,南水北调干渠横穿高云线。据了解,淇县连续三年推进西部太行山区生态屏障建设,与五指山、金牛岭等精品绿化区集中连片,打造了一条覆盖沿线小滹沱、山头、青羊口等7 个村庄,长达10 余公里的西部山区“绿色长龙”。
今年,淇县以森林乡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按照“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思路,打造农村内部绿色宜居环境,重点建设淇河、大海线、高云线等5条森林乡村示范带37 个森林乡村,绿化面积1540 亩。在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一村一策”,明确造林树种、配置方式、常绿树种比例等,着力构建森林围村、绿树荫村、花果美村、林果富村的绿化格局。
截至目前,淇县森林乡村建设已完成93 个,完成绿化面积4600 余亩,预计到2025 年完成全县136 个村森林乡村建设,实现淇县森林乡村全覆盖,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