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家饭店的晚餐》和美国南方文学传统
2022-11-10赖珂
赖 珂
一、引言
“美国南方文学一般是指美国南北战争后出现在南方的一种严肃而带有悲剧性的文学,它也被称为‘南方文艺复兴’(Southern Renaissance)。”美国南方文艺复兴奠定了南方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南方在美国内战中的失败,重建南方时呈现出的社会黑暗,以及受资本主义影响的唯利是图的新南方的崛起,构成了美国南方的社会现实。描写南方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社会变迁等的美国南方文学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文学的一朵绮丽的奇葩。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威廉·福克纳、托马斯·沃尔夫、艾伦·格拉司戈等。这些南方作家对过去和现在有着深刻的思考,家庭和怀旧常常是不可或缺的主题,他们重农轻工,对工业文明有强烈的疏远和排斥。而从20 世纪60 年代至今,南方文坛依然繁荣兴盛。尤其是二战前后出生的一批来自劳动者家庭的作家逐渐成为当代南方文学的中坚力量,与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的阶级身份差异显著,因而在获得发声权利之后,勾画出了他们视野中的南方生活,形成了对之前南方文学的颠覆。而安妮·泰勒正是后现代南方作家的代表,出生于中产阶级的泰勒从小便对生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为她之后能够深刻地描绘出美国南方的典型家庭生活奠定了基础。
安妮·泰勒(1941—)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评论家,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已发表十多部长篇小说、五十多篇短篇小说及多篇书评。《思家饭店的晚餐》是她1982 年发表的第九部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也是她本人最满意的作品。这部小说使她首次赢得了评论界的普遍好评及认可,并获得了读者的普遍喜爱,使其在写作生涯中第一次成为畅销书作家。另外,该小说还获得普利策奖提名,最终取得了福克纳文学奖,使安妮·泰勒跻身于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之列。该书讲述的是美国南方巴尔的摩小镇波尔·塔尔一家三代人从20 世纪3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的故事。小说从波尔在病榻前对往事的回忆开始讲述其辛酸的一生,尤其是被丈夫抛弃后辛苦抚养三个孩子的艰难生活。然后分别讲述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其中夹杂着兄弟之间的矛盾,女儿令人哀叹的三次婚姻,以及母子、母女之间的冲突与隔阂,还有孩子们对美好家庭的渴望与失望。最后整篇小说又回到开头以波尔的去世而告终。
《思家饭店的晚餐》作为一部典型的安妮·泰勒的家庭小说,其主题和风格都秉承了她一直以来的写作风格,文笔细腻,文风简朴,语言风趣幽默,心理描写刻画深刻,以创作性的叙事技巧和风趣的语言对家庭婚姻进行深入刻画,用充满细节的现代主义写实手法为读者全面展现了二战时美国南方的家庭风貌。“同时该作品继承了南方作家一个写作内容,即以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为主题,描写地方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解读《思家饭店的晚餐》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南方地域色彩,所揭示的对家庭的回归、无法摆脱的怀旧、孤独和与世隔绝等南方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同时也从南方文学中最常见的手法,如富含细节的现实主义描写,以及意识流、多角度和碎片化的写作手法对其进行剖析,从而探讨安妮·泰勒对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弘扬。
二、南方小说的特征
“可以说,南方文学就是南北战争的产物。 南北战争使南方罪恶的奴隶制度走向终结,但是南方自己在看待这段历史时有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尽管奴隶制度残忍野蛮,与时不符,但奴隶却有了生活保障,他们的种植园仿佛是歌谣里的天堂。”但是战争的失败却让他们面对现实、面对失败。原来自由自在,拥有大量家财的贵族庄园主成了没落世家,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所瞧不起的那些强取豪夺,用各种手段挣钱而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教育的暴发户。这些暴发户更能适应现代生活,南方人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接受是很痛苦的。他们一方面想念昔日的风光宁静;另一方面,祖辈的罪恶深重也压在他们心头上。这些矛盾心理在文学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南方小说所特有的那种怪诞畸形、孤独怀旧、罪恶赎罪。所以南方小说都有以下共同点:作品都以南方的历史和社会为背景;他们对南方都怀着复杂的感情,既爱又恨,为过去而忏悔,对未来迷茫;小说多以家庭为背景,描写的是在社会压力下家庭各成员性格与精神的异变;小说还经常以哥特为环境,突显小说神秘、诡异、怪诞的气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与世隔绝,生理或心理是畸形变态的;他们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喜欢采用意识流手法去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突出内心活动,他们都善于采用“多角度 ”“对称式结构 ”等艺术手段来增加作品的层次与逼真感,使作品引人入胜。
三、《思家饭店的晚餐》与南方文学的家庭主题
家庭在南方主流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与亲戚意识成了定位个人身份、建立秩序的强大力量和可靠保证。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威尔蒂曾声称:“在南方,人们依然极为尊重甚至崇敬家庭生活和历史感。”“家庭关系是所有其他一切关系的天然基础。”然而在后现代浪潮的冲击下,家庭观念日渐分崩离析。“在当代南方作家笔下,家庭的意象则更像是一片飘忽而聚散不定的烟云。在一个失去中心与恒久,一切的界限或形式都可能被摒弃的世界里,家庭结构或者解体,或者即使表面形式依旧残存,它下面掩盖的却是严重畸形发展的内容。”小说取名为《思家饭店的晚餐》有着深刻的含义。家既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避风的港湾、生活的动力,又是一种束缚,是对个人发展的限制,是矛盾和紧张关系的来源。因此,小说中塔尔一家对“家”的感情是复杂的。《思家饭店的晚餐》中,随着父亲的离家出走,家庭实体已经分崩离析。在把家安在了巴尔的摩之后,从此他便从这个家里消失了,直到波尔的葬礼才再次出现。在这35 年中,他每个月都寄钱回家,没有和波尔离婚,也没有另外成家,而且曾经一个人悄悄地到他们居住的地方看望孩子们。贝克的行为充满了矛盾,这是他对这个家的感情造成的。家曾经带给他温暖和快乐,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关心着这个家,但同时家也束缚了他,家人缺乏有效的共同和交流,没能力处理家庭事务,他觉得难以忍受时便离家出走了。大儿子考迪也选择离家而去,远离这个充满孤寂的城市。在内心深处,考迪对温暖幸福家庭的渴望越强烈,在现实中的失落感就越强烈,因此即使他在内心深处依旧思念着这个家,最终还是怀着悲痛逃离了这个家。丈夫离家而去、儿子考迪逃离和女儿珍妮外出求学,家庭已不复存在。然而即使塔尔依健在,小儿子艾兹拉依然在家与母亲一起居住,之后经营了“思家饭店”,并希望通过在这个饭店保持组织家庭聚餐来维系家人们之间的联系,然而每一次的聚餐都不欢而散,父亲的离家与母亲的隔阂使家庭的完整成为一个表象。莫里森在《宠儿》序中写道:“在这段历史中,婚姻曾经是被阻挠的,不可能的或非法的;而生育则是必须的,但是‘拥有孩子’,对他们负责——换句话说,做他们的家长——就像自由一样不可思议。在奴隶制度的特殊逻辑下,想做家长都是犯罪。”当这样的家庭也依然解体之后,家庭的意义也随之解体。因此,《思家饭店的晚餐》中对家庭解体的阐述亦体现了后现代南方文学的特征。
四、《思家饭店的晚餐》与南方文学的怪诞传统
“怪诞”恐怕是南方文学中最具传统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南方人以土地为根本,一代代都住在同一块土地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而南方自从爱伦坡以来就一直喜欢以恐怖和怪诞为特点。内战的失败打击了南方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种挫败感表现在作品上就成了畸形变态的人。
以安妮·泰勒的《思家饭店的晚餐》为例,小说的主要人物分别为波尔·塔尔和她的大儿子考迪、女儿珍妮和小儿子艾兹拉。波尔·塔尔表面上是一个普通的称职的母亲,但是丈夫早年的离家出走和孩子们的不理解导致她性格狂躁,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孤单的日子渐渐使她感到紧张、易怒,十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怕丢脸,即使她在内心深处深爱着孩子,但是她古怪的性格使家庭里缺少温馨甜蜜的气氛,这也是日后大儿子和女儿相继逃离家庭的主要原因。而在这样一个怪异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三个孩子身上也免不了有许多怪异的特质。大儿子考迪从小就对金钱有超乎寻常的狂热,甚至在小时候问她的母亲可不可以停学一天去挣钱,而日后他对于成功和金钱的追逐已经到达怪异的程度,甚至常因为工作而忘记吃饭,他自己也声称自己对于除工作以外的任何事都不关心。他神经质的好胜心甚至让他去疯狂追求他弟弟艾兹拉的女朋友,尽管他并不爱她,只是不想输给弟弟。和考迪不同,珍妮却没有多大的好胜心,而是对安全感极度渴望,常常为了被爱的感觉而屈尊依附于别人,从她12 岁开始的第一段恋爱她便开始对男人的过度依附以及在伴侣面前贬低自我试图换得爱情和安全感,然而她的婚姻生活似乎总是那么短暂和摇摇欲坠。小儿子艾兹拉也是怪诞的典型代表,他甚至会让人联想到福克纳笔下的傻瓜班吉的形象,他智力低下,从小便过着一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总是胆小又迷茫,过度封闭自己使他缺少与人交流的能力。
五、《思家饭店的晚餐》和南方文学中意识流和多角度手法
“受到弗洛西斯的心理分析的影响,南方作家在写作手法上借鉴了当时的创新手法,他们采用了当时比较新奇的意识流手法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并且颠倒时空,转换叙事角度。”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第一次成功地使用“意识流”和“多角度 ”手法来揭露人物内心的复杂活动。在《思家饭店的晚餐》中,安妮·泰勒做到了对前辈的继承和弘扬,她运用了“意识流”和“多角度”叙述方法,使作品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有了更高深的含义,她也因此成为后现代南方作家的代表之一。
小说共十章 ,泰勒运用有限的全知视角讲述,每一章都是只从一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出发讲述新的事件,在每一章的开头部分都会有视角的转化。第一章和第六章是讲述波尔·塔尔的故事,小说第一章便以“波尔·塔尔在弥留之际,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作为开头,第一章几乎以意识流的手法,记录下了波尔·塔尔去世前对她的人生碎片化的记忆。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十章是讲述她的大儿子考迪的经历,第三章和第七章讲述的是女儿珍妮的故事,第四章和第九章是讲述小儿子艾兹拉的故事,第八章讲述了考迪的儿子路加的故事。每一章都讲述了不同人物对时间独一无二的看法,而每一章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向前延展,这一点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全知视角,采用倒叙和意识流的手法展示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不仅丰富了全书的内容,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安妮·泰勒也用她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使读者能够亲身体会在那段岁月的人们所背负的种种无奈与悲哀。
六、结语
美国作家的“南方情结”使南方文学成为美国文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工业的发展、种族歧视的消亡、政治的进步、教育设施的不断改进,南方可能不久后会失去那些在传统上所特有的地方主义特征,进而转变成为一个与同一化的美国社会毫无区别的地区。或许这个转换在许多方面是朝着最好的方面进行的,但是正如其他变化中的情形一样,某些有价值的东西也将会永远消失。对美国文学中持“南方情结”的作家及其作品的研读和探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南方的史实,理解那块悲哀的土地上的“精神的黑色长夜”,发掘美国南方文学的精华。美国南方文学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文学流派,它深刻地揭示了过去美国南方的历史、风俗,给广大读者呈现了一个由真正的南方作家所描绘的南方。如今,美国南方已经被各种北方工业思想所侵占,它的独特魅力正在慢慢褪去,而读者也只能通过读这些南方作品才能了解到那一段历史。 安妮·泰勒作为一位出色的南方作家,她的作品深刻地体现了南方文学的特点,在创作手法上,也体现了南方作家所追求的创新。 她的作品是广大读者了解美国南方历史文化一个绝好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