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传播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路径和价值构建
——以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2022-11-10

名家名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典籍类节目主持人

孙 宁

全媒体传播背景下,我国电视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迅速,各种各样新形式的文化类节目不断推出,深受各个年龄阶段观众的喜爱,为我国文化传承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也因此出现了娱乐性综艺节目借文化之名进行策划和传播,影响了大众的判断;并且目前文化类节目大多是关于中华诗词、历史文物和文创等,节目数量多,但是内容缺乏创新,导致节目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影响到我国文化类节目的导向功能以及未来发展。央视重磅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以全新的方式将典籍再现,获得广泛好评。在《典籍里的中国》中,用现代人读书与古代圣贤对话的创新形式向观众演绎我国经典文化,再现了典籍中代代相传的史诗及佳话。

一、文化类节目的作用和价值

《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将“典籍”作为符号,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的记忆和精神的寄托,并以此作为古今衔接的桥梁,增加了节目的形式感。但节目的制作初衷并不是为了向观众传播基础的文学知识,而是要将典籍背后的精神内涵传达给观众。因此,节目将典籍中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妥当的艺术加工,将其改编为以表演为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实现了传统典故的再现,并从更深层次向观众讲解了这些经典的由来。使观众在观看中,通过沉浸式的情景再现来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心理。由于观众的年龄和人生经历不同,对历史的解读也会存在差异性,所以将“典籍”赋予符号的意义,在传播过程中有益于帮助观众构建起同样的文化框架,树立传承的意识和文化自信。

(一)对古典文学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古代圣贤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给我们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晦涩难懂的内容从书架上“拿下来”,送到更多读者手中。《典籍里的中国》用新颖的形式将史书中的故事内容和主人公搬到舞台中心,用现场的表演让观众体会这段历史背后的精神和魅力,如同话剧演出一般制造了历史与现实握手的情节,通过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今年轻学习者之间的直接对话,碰撞出了创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火种。

(二)在古今对话中传承中华精神

中华文化经典中蕴含着忧国忧民、经世致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炎黄子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滋养着每一代中国人,成为我们民族复兴道路上的精神指南。《典籍里的中国》通过运用AR、环幕投影和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使宋应星和袁隆平的“世纪握手”成为现实,也让《尚书》的护书人伏生看到了今天孩子们学习典籍的动人场景。对于作为文化继承人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能看到支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如何通过书籍的记录和传播而代代相传的,还能得知民族精神的传承道路是曲折、艰难的。

(三)带动观众参与古籍保护与传承活动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华夏大地孕育了无数英雄贤者,但在这一过程中,也表明了一个人的成才离不开良师的指引与陪伴。《典籍里的中国》中的每期节目都会邀请三位与本期节目相关的专业读者,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观点,为观众提供更多解读的思路。并且每位读者的讲述都能够让观众体会到保护古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使得观众自动加入古籍保护与传承的活动中。

(四)传递文化价值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时代需求和技术的现代化,中国传媒事业的革命正在进行中,同时也使得传媒业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对观众的吸引力明显下降,而网络媒体凭借其方便、快捷等优势正在占领媒体市场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对电视台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文化类综艺节目是指以解释、传播和交流文化为目的的知识性娱乐节目,文化内容表达与信息传播均与文化相关,既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娱乐属性。多样化的文化节目设计强调互动性和时尚性,而内容则注重文化内涵,其形式可以是历史故事、文学作品、家风家训、文物和建筑装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的审美以及对文化的需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各类文化类节目能够调动起观众的观看欲望,其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当前各大电视台已经相继推出各种与文化相关的综艺节目,并多以文创、文博、探寻等为主题,因此,在未来的节目开发中,如何打破原有形式、增强节目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成了当前文化类节目亟须解决的问题。那么为何《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能够在相同性质的节目中脱颖而出呢?因为我们在《典籍里的中国》中看到了团队的努力,不仅以全新的表演形式精准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更让我们见识到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立体多变的传播矩阵增强了节目的影响力。观众心态的变化、新技术的运用和多媒体传播方式都是电视台“融媒体”建设的重要体现,这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宣传价值。

其次,我国的民族复兴伟业正在大步向前进行,在此过程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国人文化自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加入文化传承的队伍,为讲好中国故事献出自己的力量。《典籍里的中国》中立足每一本典籍,在古今穿越中讲解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使今天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实践中为文化传承和发展付诸行动。

最后,文化类节目也具备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华夏子孙的民族珍宝。文化典籍不仅是优秀作品的集合,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从四书五经到二十四史,从孔子、孟子、老子到文学、历史、哲学,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到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典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气节和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最好见证。

二、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路径

文化类节目由于其传播信息的“特殊性”,要求这类节目的质量必须高水准,因此,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门面担当,必须担负起保障中华精神、文化传播的责任。因此,以下将从主持人的角度进行路径分析。

(一)创新节目形式,树立良好的主持人形象

在《典籍里的中国》这档节目中,撒贝宁借助主持人的身份抛出话题,并引导观众深入议题,以“来自当代的读书人”这种身份通过跨时空的方式与古代圣贤对话,进而实现了巨大的思想交汇与文化交融,展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理性的认知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也意味着,一个优秀的文化传承者不仅要保证文化传播的质量,还要树立良好的传播形象,因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既能够作为节目脱颖而出的点睛之笔,又是文化类节目创新的路径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此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主持人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以及荧幕形象。主持人不仅要维护现场秩序、把握节目节奏,更是荧幕上的公众人物。并且在文化类节目中,主持人也是优秀文化、时代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为观众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以及与节目相匹配的荧幕形象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标志性元素,其服装设计是否得体、是否符合节目定位尤为重要。不仅能满足大众观看节目的体验感,还能给主持人足够的心理暗示,有利于主持人对自身工作的肯定以及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因此,树立良好的主持人形象是保障节目顺利传播的关键内容。在《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身穿的深色中山装作为价值传递符号之一,不仅符合节目的定位,还体现出中国历史的厚重感。

其次,主持人体态语作为副语言在节目中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合理、恰当地运用肢体动作来辅助观点的阐述,可以使信息传递更顺畅。在《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会根据自身角色的不同而运用不同的体态语,确保节目的和谐性,由于传播力加快,主持人的言语动作也会对观众产生引导作用,如作揖这个姿势。总的来说,文化类的主持人不仅要有文化底蕴作为支撑,还要能运用恰当的肢体动作配合语言进行信息传播,进而更好地渲染节目氛围,带动观众的情感和体验感。

最后,在《典籍里的中国》中,撒贝宁演绎了跨时空对话、与古人重温历史等,其中角色相互转化完美衔接,将年代感表演得淋漓尽致,助力节目从多个维度的视听升级,并利用AR 投影、3D 立体环绕等新型技术,将“史实讲述场”和“史实再现场”呈现给观众,这对演员和主持人的表演功底要求极高,不仅要具备灵活转换角色的能力、舞台表演的能力,更要具备扎实的台词基本功。将主持人深厚的文化实力与坦率的语言情感相交融,打造了完美的舞台效果,给同类节目做了榜样,也给未来的文化类节目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主持人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类节目的观众群体对于节目所传播的知识和文化都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因此,对于主持人的文化基础、临场反应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在文化类节目中,主持人作为满足受众主体文化认知需求的媒介,需要通过自身过硬的文化实力保障节目的顺利开展,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真正做到节目“承上启下”的初衷。并且,在这个节目中,主持人不仅是一位倾听者、参与者,更是观众的“翻译官”。在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常常会将与古人对话中的台词迅速用白话文翻译,便于观众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让观众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接古人之辞,更是解后人之问。

(三)主持人与观众群体的文化认同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是保障节目质量的关键一环。文化认同感指的是群体对某种文化的集体认可,有助于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树立。主持人作为传播的媒介,是观众接收信息的来源,因此,主持人被观众的认可度与观众产生的认同感是密切相关的。在《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的学识、内涵是被广大观众熟知的,因此,他来担任主持人十分具有说服力,并且通过古今对话将枯燥的历史文字生动地展现给大家,将历史典故完美再现,将史书中的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精神高质量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古今衔接的重要纽带,而我国史书典籍中所记载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典籍里的中国》按照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创作导向,将文化的生命力与科技的创新力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将文学形式的创新和视听表演的全面升级融为一体。它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播历史文化,以个体叙事的方式传播中国语言,创造了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受众性的先进文艺形态,构建了全媒体时代中国文化传播的“共同体美学”,有效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解读和时代性讲述。它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指引。节目通过坚持正义与创新,夯实文化传承的基础,培植根基,锻造灵魂,引导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能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认同感,还能充分发挥当代文学艺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智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典籍类节目主持人
拈花
——鲁迅藏中外美术典籍展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挖掘乡村意象,新疆文化旅游类节目的地方性特色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连连看
不喜欢胖的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