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家庭单元文化的建设研究

2022-11-10周晓敏苏冠元蒲惠贞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固原西吉县发展和改革局

文化产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家庭建设文化

周晓敏 苏冠元蒲惠贞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固原西吉县发展和改革局

家庭文化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脱贫攻坚进入“后扶贫时代”,巩固、延续脱贫攻坚成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精神文明建设应立足于“后扶贫时代”,要实现从物质扶贫向精神扶贫的转变,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由集体层面转向家庭层面。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加快乡村家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彻底“拔穷根”,需要转变思想。当前乡村家庭文化建设存在建设空白等诸多问题,从家庭文化内容的总结与提炼,到家庭文化元素视觉化,从增强文化的可视性和可传播性出发,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城乡家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新时代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家庭文化是对社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与社会文化息息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十四五”规划内容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这些都从正面强调了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国农村发展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因各种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大量增加,这些矛盾必将折射到家庭中。另外,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的碰撞,对家庭文化的冲击日益凸显。良好的家庭文化能够在无形中正确地引导家庭成员妥善地处理各种家庭问题,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避免甚至化解大部分常见的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从而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当前乡村家庭单元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家庭文化的传承,关乎一个大家庭甚至一个家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关乎这个家庭子孙后代人生路径的选择。好的家庭文化传承,能够有效地帮助家庭成员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家长的言传身教,不仅时时刻刻规范着孩子的言谈举止,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情感、态度、思想乃至心灵。久而久之,沁入灵魂深处,形成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家庭文化的缺失,会导致家庭成员在人生规划上缺乏固有的传统观念,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从大环境来看,文化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

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布全区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的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多年来,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措施的认真落实,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迸发出的强大作用有目共睹,加快乡村家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思想文化的守旧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要想彻底“拔穷根”,还需要为乡村注入文化力量,转变思想。

从家庭文化传承的内部归因来看,家庭文化建设的内部因素较为复杂

1.环境的变化产生的新的代际矛盾,家庭文化的认可度降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变迁迅速,新的社会秩序下产生了新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孕育出了新的道德标准,新的道德标准被年轻人追捧,却为老一辈人所不认可。这些新的环境变化加大了代际之间的观念认同差异,代际之间的矛盾增加,家庭文化的积累与传承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传统大家庭集聚变为小单元居住,家庭文化的凝聚载体被分散

传统的家庭集聚情况是大家庭的几代人在祠堂文化的影响下,同在一个家庭生活,家庭集聚力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家庭的强壮劳动力去往城市谋生,却留下老弱病残在农村生活。随后进一步发展为夫妻和孩子三人外出定居,形成更小的家庭规模,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更加普遍。大家庭成员之间的聚集度下降,原有家庭的影响力减弱,家庭文化传承的凝聚载体被分散。在这种环境下,小的家庭单元与父辈之间的亲属关系从某种程度上逐渐疏远,直系亲属外的亲属关系变得更为疏远,导致亲属之间的情感联系减少。这种疏远冲淡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家庭孝亲观念文化,同时也使原有家庭文化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自媒体的普及,家庭文化的认知形态被打破

随着各大自媒体的兴起,人们对短、平、快的短视频的热衷,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耐性被进一步摧毁,同时也使得新一代与老一辈的观念差异越来越大。并且,自媒体从某种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文化体系,统一传承的家庭文化认同变得更加困难,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家庭文化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家庭成员的思想与追求开始向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又一次扩大了代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更不利于良好的家庭文化认知形态的形成。

4.多元文化背景下新婚恋价值观泛化,家庭文化的代际传承被削弱

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自媒体平台的涌现,为人们的生活、娱乐、学习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为一些不良文化的蔓延提供了平台。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冲击,价值观念的转变导致新婚恋价值观取代旧观念,自由恋爱的婚恋价值观被逐渐认可,门当户对的家庭联姻逐渐被取代。自由婚恋的部分弊端也因此而显现,出现“闪婚闪离”的现象,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强,导致家庭组合的核心凝聚力减弱,代际之间的家庭文化传承被削弱。同时,现代婚恋观念的转变,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婚姻中家庭暴力、夫妻关系冷漠等婚姻问题的突出,导致婚姻关系动荡,同时涌现出诸多家庭问题,不利于家庭文化的形成与积累。

家庭单元文化建设的策略浅析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该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地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单元的存在关乎我国大部分家庭的发展根基。如何做好乡村家庭单元的文化建设工作,应从解决现有问题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统筹各种力量参与到家庭单元文化的全方位建设工作中去。

关注现实,将思想文化力量注入家庭单元最根部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机构,对稳定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其他社会实体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家庭文化不仅仅是规范家庭成员行为、提升家庭生活品位、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精神支柱,而且对社会文化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道德的提升,社会文明进步都有重要作用。乡村文明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集体层面,应该更进一步地走进家庭,将家庭的思想和伦理要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千家万户、一人一事中。把握城乡文化建设大局,制定乡村文化建设的集体行为规范,但同时也应适时激发家庭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一方面,乡村等基层组织用宣传栏以及电视广告等传统的宣传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在进行大范围普及,加强乡村文化的凝聚力与影响力。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吸引家庭成员返乡工作,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加强家庭的凝聚力,增强亲属之间的情感互动,加强传统孝亲观念的凝聚,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追求向家庭的内部发展靠拢,增强现有的文化凝聚力,形成统一传承的社会认同。

加强文化的宣传与推广,规范现有的家庭及婚姻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不断地受到挑战,传播正能量,维护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当下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包容与理解,提高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巩固家庭的核心凝聚力,稳定婚姻关系,从根源处规避家庭问题的发生。同时要做好部分风俗仪式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去掉部分不合理的环节,继承和创新风俗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并嵌入家庭文化的传承因素,重视家庭礼仪教育,为家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承载仪式,将良好的家庭文化融入仪式之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实地调研,因地制宜,重视家庭文化内容的梳理与总结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但家庭文化的建设却参差不齐。立足于宁夏区域范围内的乡村家庭文化建设,分析研究乡村家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该地区农村家庭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入户摸排,在实际调研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整体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家庭文化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矛盾,做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设实施报告。通过实际调研了解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加强乡村家庭的文化建设工作,仅靠家庭单元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国家制度和社会环境的支持,以及现代化思想观念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本项目从宁夏乡村家庭文化建设的实际调研出发,在总结家庭文化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矛盾后,有针对性地对具有宁夏地域特色的城乡家庭文化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家庭文化背景下细化家训、家风、家庭教育文化,总结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文化思想内容,形成家庭文化建设的参考文件。

立足于现状,加强乡村家庭文化建设,线上线下全面推进“家风家训”建设

家庭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要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在尊重原生家庭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家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政府的顶层引导和家庭自发建设;坚持大范围宣传教育和内部利益导向;坚持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实现多层面、立体化构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宣传教育队伍、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团结社会各界人士,为乡村家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从家庭个性化需求出发,服务群众的家庭文化建设,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群众家庭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形成独立的家庭文化传承;善于“把脉问诊”,有的放矢,通过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对症下药,将群众最期盼的文化通过艺术手段进行提炼和表现,形成群众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为群众所用。应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尤其是群众广泛使用的抖音等网络平台在乡村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推进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打造现代化、数字化的家庭文化产品;呼吁社会各界参与,评选出更多的家庭文化作品,将其注入乡村家庭文化的建设中。建立农村家庭文化帮扶制度,建立有效的文化评估与激励机制,形成以乡村家庭需求为导向的家庭文化服务模式,提高乡村家庭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拓展家庭文化建设的传播阵地,积极创作有地域特色和正能量的家庭伦理剧作或自媒体视频等,实现线上线下的全面推广。

转变思路,创新手段,将内在的含蓄的文化理论转变为易于群众接受的视觉形式

文化元素的视觉化表达是文化宣传与建设的常见方法,也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与手段。当今社会,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中的主导性力量,视觉文化传播在我国当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多种自媒体平台的涌现在为家庭文化建设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契机。当下,短视频、微电影、图片等作为最直观、最小单元的传播载体,是通向家庭成员的最好路径。立足于宁夏文化特色,将基于宁夏地域特色的城乡家庭文化元素转化为视觉文化形态,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数字创意产品,将无形的文化融入有形载体中,让文化更加直观地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看得见,听得着,记得住,让文化内化于家庭生活中。

我国自古以来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家庭单元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生活单位,家庭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建立、社会的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推动家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明理、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优良传统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内涵,家风、家训、家规衡量着每一个家庭文化。然而,家庭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当下,精神文化的建设应立足于“后扶贫时代”,要实现从物质扶贫向精神扶贫的转变,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由集体层面转向家庭层面。在对策方面,需要从家庭文化建设理论内容的总结与提炼,到家庭文化元素视觉形态设计,以及从增强文化的可视性和可传播性出发,探索更深入、更宽泛的家庭文化建设路径,力求使家庭文化建设工作常态化与长效化。

猜你喜欢

家庭建设文化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家庭“煮”夫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