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
2022-11-10肖燕湘陈艳红刘建设
□肖燕湘,陈艳红,刘建设
(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1 金融体系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体现了我国领导人对“三农”的牵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进一步阐释了“三农”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随着我国双循环经济的深度实施,“三农”经济发展在保障经济内循环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纷纷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规划,践行共同富裕的各地方案。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一项核心工作,因此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近年来,百色市涉农金融机构在服务农村脱贫攻坚、支持振兴“三农”经济发展方面成绩突出,探索了一些新办法新路子,开创了新局面。但随着乡村振兴规划的推进实施,涉农金融工作出现一些新问题和新需求,供求矛盾日渐凸显,尤其是在某些县域偏远乡村(屯),信贷网点建设尚未完全实现进村落户,农村居民信用基础薄弱,涉农贷款风险高,社会担保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产品单一,严重影响了金融与涉农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推行金融创新和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及时解决“三农”经济急、难、愁、盼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的“三农”经济工作目标不仅要保持好脱贫攻坚成果,避免农村脱贫居民返贫返困现象,又要持久推进乡村振兴规划,积极稳妥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增加农村居民当地创业就业机会,使农村居民能够获得持续增长的经常性权益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做真做实强民兴民惠民富民实事。
百色市各地正积极创建适合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茶树、果树、茶油、养鱼、猪、牛、鸡、鸭、鹅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及深加工项目,引进相关管理和技术人才,吸引各类资金,营造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的同步跟进协同发展才能得到可持续推进,因此必须统筹解决好涉农金融模式体系构建和创新工作。
广西百色市下辖右江、田阳、平果、靖西、田东、德保、那坡、凌云、乐业、田林、西林、隆林12 个县域单位,是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大石山区、革命老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当地富集铝、锰等矿产资源,特色农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众多,域内人口密度稀少,基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农业耕地极度分散,因此较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农业机械化较难实施。百色市经济水平较低,GDP 在200 万元/km左右,发展速度缓慢,涉农资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当地涉农金融模式和金融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实际需求不适应。
百色市毗邻越南,周边国家有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突出。2019 年百色市获批国家级开发开放重点试验区,为进出口业务、吸引外资带来新机遇,拉动了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的同步推进。百色市地处国家“十四五”规划广西陆海新通道建设项目的西线水陆交通枢纽位置,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进模式。2021 年10 月,百色市挂牌成立全国首家金融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金融中心”),意在通过创新“一站式”服务与智慧金融大数据相结合,破解中小企业担保难、利息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融资难题,优化了百色市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诸多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步入实施阶段,涉农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刺激金融业务新需求新模式的协同跟进,与乡村一起发展。
2 百色市涉农金融与乡村振兴现存协同问题及改善措施
2.1 主要现存问题
2.1.1 涉农金融服务功能单一,需要匹配多元产品
随着农村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涉农产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乡村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规模化生产、公司化运营、品牌化运作,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趋向多样化。而目前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产品主要是存取款、贷款及结算业务等银行传统业务。网上银行、自动柜员机、个人理财、代收代付等新型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在百色市县域内村屯覆盖率低,服务品种缺乏创新。现行的联保贷款和小额贷款的资金额度约束较多,金额小、种类少、方式单一、期限短,远不能满足当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域内各级乡村振兴规划中,5G 新基建下乡、涉农产业触网、农业电商等已列入其中并初见成效,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金融支撑适时推出涉农供应链金融的时机已经到来。
2.1.2 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项目支持度低
从涉农企业和农户家庭农场角度看,涉农企业由于内在的弱性质很难达到银行贷款发放条件。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长,并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另一方面,一些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水平不高,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从银行角度来看,信贷服务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需求的因素体现在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只有当农产品收获并售出回款后才能归还贷款本息,风险较大。这些原因导致银行对涉农企业的支持下降。基于以上因素,适时引入针对百色市域内涉农产品及项目保险业务和农产品期货现货对冲业务,是确保银行类业务改革和创新的前置条件。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多部门的联合施策,发掘涉农金融合理新范式,是发展乡村振兴进程中金融支持好涉农产业的新路径。
2.1.3 农村居民对涉农产业发展与金融产品服务的认知有待提升
百色市域内农村居民多处于落后山区,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对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集体经济模式、规模化生产模式、公司化运营模式、产品品牌意识、电子商务等涉农产业的新生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对金融知识、金融业务及产品、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认知更需要培训和引导。培训和引导农村居民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运营意识和金融认同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有计划、分阶段地在教育培训、人才引进、技术管理指导、金融业务创新等方面循序协同规划和实施推进,不断创新和实践,是提升当代农民综合素养的基础工作。
2.1.4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与涉农项目效益不达预期之间的矛盾
多数涉农项目虽然得到金融机构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但是其农产品往往存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知名度不高、销售模式传统、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往往使项目收益不达预期,导致企业或农户减收,金融机构的收款风险加大。市场信息滞后或不对称、销售渠道单一、产业发展链条短、品牌化不足等因素实际上已成为农产品卖不出去的痛点。农产品产出是基础,质量好是加分项,卖得出、卖得好、有效益是经营成果目标。涉农企业或农户增收是金融机构可持续授信的基础保障。
2.2 改善措施与政策建议
2.2.1 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多元化涉农金融服务产品
金融机构应当审时度势,积极投身到涉农经济的大市场中去,敢于实践、勇于创新。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现代金融业务知识、金融产品的推介宣传力度,将对涉农业务对象的培训纳入基层业务人员的考核体系。其次,金融管理层面要研究制订进一步降低、放宽涉农业务准入资本额、准入条件和范围等相关政策和制度,积极培育和壮大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合作社、农村小额贷款、投资担保公司等多元化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努力构建包括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在内的种类多样、覆盖全面、分工明确、有序竞争、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2.2 进一步拓展金融支持涉农产业项目的成果
政府肩负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要积极营造金融创新环境,搭建绿色金融平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理念,积极为金融加大信贷投入创造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首先,重视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建立对种养大户、加工大户定期开展信用评级授牌机制,在贷款额度和利率浮动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其次,建立信用担保机制。政府层面要解决好涉农企业融资担保和征信问题,可由财政部分出资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在国家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下,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再次,建立对各类涉农担保公司的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在规范运作的前提下增强担保机构的综合抗风险能力。要规范产业发展,加强对本地农业产业化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龙头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根据百色各县(市、区)的地域特色,培育和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品牌,支持发展绿色农业和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涉农产业,提升涉农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构建农业互联网发展体系,建立健全各类涉农产业供应链、产业链,积极营造涉农供应链金融的基础环境,提高产业链各环节金融增信等级,促进乡村产业经济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展。
2.2.3 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协同,加大对涉农区域人员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力度
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建广泛的涉农金融宣贯阵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尤其通过移动互联网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多角度持久进行涉农金融下乡村义务宣教活动。线上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推送,让涉农企业和农户在闲暇之余了解普惠金融的产品信息,增强涉农企业及农户对数字金融产品的兴趣和接受度。
为解决农户在使用金融产品时存在的具体问题,开设线上客服及时解答客户关注的问题,使受培训学员沉浸式体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点。线下通过村委会派发宣传手册,在农村社区张贴相关海报,播放关于数字金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宣传片,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乡村进行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演讲,通过多种方式来普及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现场培训农村居民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现代金融支付方式,推广和普及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为兴农强农惠农富农做好金融业务服务进农家的基础工作。
2.3 积极引入农业电商模式,增信涉农金融支持,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2.3.1 借助“互联网+农业”,构建用户直连式信息对接平台
借助各类信息平台,构建C2F 新型农业互联网模式,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与客户无缝对接信息模式,实现生产端与消费端的直接互动。利用农信社点多面广和信息渠道畅通的优势,全方位收集农产品供求信息,多形式、多渠道向农户发布需求消息。与酒店、饭店、餐厅等餐饮类行业共享供需双向信息,真正化解农产品销售难题。此外,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商直播带货,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销量和产品附加值。
2.3.2 “团购订单+基地生产+物流配送”
“团购订单+基地生产+物流配送”营销模式较新颖,只要收货地址为同一个社区或者同一个小区,不管买多少产品,农户都可把这类订单处理成团购订单,业务人员接单后配送发货即可。
2.3.3 加大涉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增强曝光度,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商务、工商管理、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应加大力度将域内贫困地区的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识品牌、产品品牌向有关部门推荐优先纳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支持贫困地区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缩短认证时间,补贴或减免相关费用;完善涉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水平,加快涉农产品认证体系规范化建设,提升涉农产品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最终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助推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步伐。
3 结束语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持续推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同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目标主要体现在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市、县)的金融资源倾斜、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融资保障、对种业发展融资支持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优先支持、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大、支持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模式探索和研究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使信贷、保险、股权、债券、期货等金融子市场支农作用协作共振发挥。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深水区,作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乡村产业融资状况需要持续改善,建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乡村产业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其中金融支持是乡村产业经济的关键,金融创新是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农民增产增收关键在于产业兴旺发展。百色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从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研究破解乡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乡村振兴以“三农”问题为抓手,以农民的经济收益为中心,以农村居民的基本诉求为工作导向。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进行协同金融创新,降低和化解金融机构的决策和运营风险,更好地借助金融创新促进属地乡村产业经济振兴,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