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2022-11-10陈利强
□陈利强
(张北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张家口 076450)
现阶段,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工作之一,也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管理和经营模式也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各级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投入力度,进而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管理水平。
1 农业经济管理内容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综合生产的重要过程,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对这些环节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在管理过程中,应综合管理参与农业生产的工作人员,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保证农业生产各活动环节的稳定性。从宏观角度看,有关部门应深入分析并把握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结合各方面关键要素,真正意义上实现规范管控,确保资金、资源、人力等都得到合理分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现代化、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各种先进机械设备的应用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农副产品生产效率、质量得到了保障。目前,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已远超资本、劳动、土地等传统要素。自动化灌溉、打药、采摘等已经成为现实,无人操作、自动播种等应用越来越普遍。我国的农业发展对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等政策的要求下,农村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得以实现,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2 新农村建设理念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成效
2.1 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我国的战略性目标之一,在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党中央将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加大了资金、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了保障,很多地区发挥了区位优势,打造了专属的地域品牌。在大量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初步完善,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场主等主体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整体生产经营架构层次分明,上下联动,打造了信息开放、公平竞争的农村经济市场。从消费端来看,无公害蔬菜、有机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推广至全国各地,为消费者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2.2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农村经营制度的优化与完善是推动农村经济管理效能优化的重要保障,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营制度,长久以来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集体产权制度是指通过全面清查、核查农村集体所有的“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以股份的形式落实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权,切实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了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趋向
2.3.1 信息化发展趋向
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可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并与全国各地的农户实时交流沟通,解决以往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在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下,农业市场将会更加透明公开,获取信息的速度也会更快,真正使农业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2.3.2 可持续发展趋向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深入考虑各地区特点,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产业的完美转型升级,又要注重环境保护,助力农村经济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2.3.3 产业化发展趋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农业与工业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集约化、标准化也成了主要的发展方向。在产业化模式下,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3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3.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业经济管理中,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传统制度中有很多内容已经较为落后,无法适应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迎来了多方面挑战,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予以保障,很多工作将无从开展。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资源分配不合理,政府部门人员无法充分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信息比较闭塞,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缺乏创新力。不仅如此,由于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部分人员会利用自身职务之便出现违规违法行为,从中获取个人利益,增加了贪腐发生的可能性,侵害了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3.2 农业经济创新不足
农业生产效率低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古代社会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模式的影响下,农村市场信息交流不畅,内部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各方面基础设施不健全。为了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很多地区都扩大了农产品种植面积,但由于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一直无法提升。近些年,我国陆续增加了资金、人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投入,但总体创新效果并不显著,很多农村地区居民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新的生产模式比较抵触,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虽然部分地区的基础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后期维护和保养是一笔较大的开销,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当地财政的经济负担。
3.3 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经济管理除了制度体系不完善、创新力度不足等显性问题外,还有众多隐性漏洞,产业结构不合理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大、经济管理较复杂、工作任务较繁重,需要不断根据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切实提升管理水平。但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便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也难以及时制订出解决方案和计划,无法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很多农村居民都以种植、销售农副产品为生活保障,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开放性不足、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情况比较普遍,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3.4 农产品生产技术落后
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延缓新农村建设进程。21 世纪初期,我国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力度较大,城市经济发展快、资源储备量大、待遇好、对建设性人才吸引力大。而农村就业岗位少,薪酬福利待遇有待提升,无法吸引并留住人才,农业生产存在较大的技术型人才缺口。现代化科技、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严重不足,也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难度。
4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4.1 健全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要坚持底线原则,确保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监督,突出政府部门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要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贯彻落实到位,树立与当地实际发展相符的文化价值观,吸引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主要出发点。坚持现代化的引领方向,考虑不同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其归类进行指导,发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其他政策的优势,明确重点乡村,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渐打造成示范区,让其他地区学习经验。
在制定经济管理体制时,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国家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及重要方针,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新形势下,要定期开展专业教育培训,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自身工作责任和义务。其次,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大力培养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转变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扩充理论知识储备,确保应用水平及管理能力与时俱进。再次,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转变传统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切实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打造出和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保障农村居民利益。最后,在落实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完善相应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确保土地登记、管理的科学规范。建立健全土地档案管理制度,当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档案资料,便于查询利用。还可采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在保证农民利益、遵循其意愿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出现闲置的情况。
4.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也朝着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投入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出台科学的政策吸引更多基层人才。深入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做好现场考察工作,合理设计与建设,遵循安全和质量相统一的原则。除了公路外,其他领域的基础设施也应得到完善,比如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领域,建立垃圾处理站、农业废水净化厂等,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自然环境。此外,还可与各大科研单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使一线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掌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切实需求,使农村科技与当前市场更好地对接,提升科技应用水平。
4.3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越来越多乡村充分发挥了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常见的形式有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景点。这种模式能够带动新型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保障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乡村建设和规划方面,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做到美化生态环境。首先,以“人文”作为改善目标,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升生态自主修复能力,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贯彻落实到位。深入挖掘当地的可利用资源,弘扬特色文化,提升对游客与消费者的吸引力。其次,做好空间布局规划和顶层设计,凸显各地方的特色。目前,部分农村旅游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消费者无法领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再次,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教育,要大力推动农村教育改革,保证卫生安全,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大力开展电力工程建设、实现4G 的全覆盖等,为农村经济未来的腾飞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4 完善农业要素配置,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高效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区气候环境、地质条件等有着较大差异。在新农村建设视角下,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发展当地主导产业,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产业集群,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一县一业”布局尽快形成。可优化服务水平与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利用精细化管理取代传统粗放式、“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模式,全面提升机械化、科技化生产水平。专业人才、资金、技术以及土地等都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当地政府部门要确保各方面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并将耕地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等作为主要原则。人才振兴是农业经济高质量管理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相关政策吸引专业化人才、大学生以及社会企业返乡,打造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区、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区等,发挥技术、资源以及人才优势。要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推广“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的模式,为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例如降低贷款利率、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等。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的渠道,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全面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4.5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各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要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上下游企业的资金链、价值链和消费链,扩充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其具备功能化、品牌化的特点,扩大农产品影响力。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并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等作为重要“抓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将第二、第三产业和农业紧密结合。
5 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将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作为主要“抓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有关部门应深入分析农业经济管理现存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健全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农业人员,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使农村建设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