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思维下产业融合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以五华县为例

2022-11-10刘焯辉刘丽娴叶佳怡林晓龙吴艳红许中航

山西农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整体化红色旅游资源

□刘焯辉,刘丽娴,叶佳怡,林晓龙,吴艳红*,许中航

(1.湛江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4;2.湛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4;3.湛江科技学院会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1 整体化思维视角下的乡村产业经济

1.1 整体化思维内涵

整体化思维是指通过将多个分散的组织看作为一个整体化组织,通过整体规划理念,共同利用资源,实现互相补充、资源共享的思维。

整体化思维用于乡村产业融合主要是指将多个乡村结合其特有的产业资源,例如红色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产业资源等,将多个产业互相联系沟通,整体规划,统一宣传、分配并合理运用的一体化发展方式。

以五华县为例,结合“一村一品”发展策略,将五华县各乡村有机联合起来,包括天柱山茶、乌舌茶、单枞茶等茶叶产业,古大存故居、黄国梁故居、竹山阻击战遗址等红色资源,以及非遗文化的客家娘酒、长乐烧酒、米酒等酒业产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当地缺乏年轻劳动力,以农业产业为主,应当以服务业为主要的产业融合方向,通过“红色旅游+茶叶产业+酒业产业”的方式,联合组织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例如,结合红色旅游规划旅游路线,深入体验五华县特有的采茶戏、酒香节等节日,亲身采摘制作茶叶、酿制客家娘酒等,让游客在体验红色文化的同时,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提高当地产业知名度。

1.2 乡村产业特征

1.2.1 地域文化产业

地域文化产业是指因为认同与融入当地特色产业文化后形成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包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的各类产业以及当地乡土文化形成的产业。例如,客家娘酒产业属于地域文化产业,是依托客家娘酒酿制技术形成的;天柱山茶产业源于当地贡茶文化产业;当地红色旅游产业主要由当地革命时代产生的文化形成,也属于地域文化产业。

1.2.2 亲缘关系产业

亲缘关系产业指乡村产业之间的关系构成与运营方式是通过同村村民相互帮助扶持形成的。由于乡村独有的乡土情况,大多数乡村仍保持了宗亲氏族文化。在乡村内,多数产业是由与乡村内部有着密切关系的村民或者有亲缘关系的人员创办的,其内部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1.3 整体化思维与乡村产业关系

1.3.1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以五华县为例,虽然响应“一村一品”策略,其中龙村镇、棉洋镇大力发展茶叶和新兴农业产业,梅林镇建有567 hm的琴江园油茶基地,但五华县乡村产业基础仍不牢固。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得知,五华县单一产业知名度低,平均产业经济贡献低。当地发展仍存在大量问题,乡村交通跟不上发展步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乡村产业单一,缺乏产业规划,单一产业竞争激烈,第一产业受天气影响大,脱贫成果巩固仍存在问题。多数村落以单一产业在村落内部竞争,未能形成集群效应,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发展缓慢。

1.3.2 推动整体化思维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地缘关系下的产业拥有共同的方言文化与文化认同,相同的文化认同有利于产业之间沟通交流顺利进行。亲缘关系下的产业之间拥有较强的交际关系,可以进行友好沟通。在“一村一品”政策推动下,多数村落发展不同产业,可以将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发挥各自产业之间的优势并实现互补,提高产业知名度,达到整体产业经济发展的效果。

1.3.3 整体化思维下乡村产业发展的意义

通过产业融合与整体化规划,可以将产业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将单一产业发展转化为多产业结合发展,可以巩固乡村之间的关系,促进乡村特色文化发展。整体化运用现有的宣传资源以及销售资源,扩充渠道,强化产业联系与系统发展规划,有效缓解资源过多投入导致的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缺乏等问题。

2 规划与发展整体乡村产业经济

2.1 地缘关系下的乡村多产业合作

在地缘关系与“一村一品”政策下,开展多产业合作方式,从单一产业独立发展到乡村多产业联合体,把资源进行整合,并以股份制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对区域需求进行测度,将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棉洋镇需求娘酒商家两家,目前有4 家商家,可以将多出的两家商家进行经营范围转换或产品转换,从而降低区域内产业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在多产业发展策略中,建设一条一体化的旅游发展路线,依托当地特色旅游区域,其他产业成为体验式或辅助式的旅游项目。以五华县为例,当地有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其旅游路线上穿插了大量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如天柱山茶、客家娘酒等。在路线规划时,加入多产业融合内容,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特色产业”的一体化路线,以红色旅游景区为出发点,建立军民鱼水情概念的旅游特色,让游客深入体验当地农家、娘酒与采茶工艺。加入采茶戏与酒香节等特色文化节目体验,让游客体验当地文化并了解到当地产品的特色,可以有效将当地特色产业融入红色旅游资源中,并有效宣传当地资源。

2.2 亲缘关系下的乡村产业整合

亲缘关系产业具有的强相关性,可以让产业进行有效融合。同一个乡村内,多数产业的负责人或经营人相互认识,有亲缘关系的同族在某一产业中获得成功后,其他相关亲属会跟风从事某一产业,因此亲缘关系的产业大多数会属于相同或者类似的产业。由于具有一定的跟随性与模仿性,对亲缘关系下产生的乡村产业整合时,可以将同类或相似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减少资源的重复使用,将资源整合,使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达到互利共赢。

对于亲缘关系的产业,主要通过沟通整合,形成家族式联合企业,以此整合资源,借用多个同类产业的资源,包括渠道、产能、人员等,将资源整合达到单一经营难以达到的规模化经营。同类产业的融合可以有效矫正乡村企业的发展方向,扩大发展潜力。联合企业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也会促使村民共同维护企业发展。

2.3 联合多方资源共同开发

产融园作为产业融合的载体,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鼓励五华县当地政府与企业建设产融园,全面收集五华县乡村经济产业信息,从景区、政策、市场等多个维度融合形成数字化系统,整体系统性打造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实体平台项目。政府与企业可以通过产融园实现合作,通过该平台规划多种产业融合形式,例如设计红色旅游与特色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路线,让红色旅游融入特色文化产业,让特色文化产业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五华县企业在实现产业融合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产融园数据平台,获取有用经济信息,发现产业融合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加以改进。对于乡民和游客而言,可以在产融园了解五华县相关红色文化历史,欣赏五华县红色文化景点,观赏茶园,在米酒产区学习酿酒过程。产融园可以进行产业融合产品网上交易,提升相关纪念品、茶叶、米酒及其他产业售量。产融园可以不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宣传五华县红色文化及特殊文化产业。

政府主要通过沟通扶持,协助办理相关业务,为村民提供帮助。产业融合需要政府牵头。以五华县为例,由于各乡村具有一定的特色,也具有相对应的经营策略,需要由政府作为主导推动力,分析调查各区域各乡村的资源,合理整合与规划资源,并做好经济发展的思想工作。着力夯实乡村资源整体化,健全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发展制度,把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放到基层,利用基层资源,整合红色旅游与当地特色文化产业,搭建系统性发展路线。整合人力,开展“领头雁”工程,鼓励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乡村能人、专业商业人才创办领办集体经济组织,鼓励乡贤能人参与乡村治理,参与并投入乡村振兴。将资源和人力结合,基于整体化思维,发展红色旅游协同文化产业,以实现整体发展。经济与产业融合,多方资源共同开发,将资源有效、高效利用,才能推动乡村产业与乡村经济稳定发展。

3 整体化思维对乡村产业经济的影响

3.1 推动青年劳动力返乡

近年来,大量乡村青年外出务工,造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究其原因是乡村经济发展缓慢,难以满足乡村青年的物质生活需要。巩固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夯实经济基础,将显著提高乡村对外出务工青年的吸引力。在乡村青年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产业融合,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青年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在产业融合发展见效时,外出青年劳动力也会被吸引回乡创业发展。在整体思维下,吸引年轻人“回流”,可以给乡村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与经济潜力,进而使五华县有更多人才为产业融合助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3.2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 年6 月底,五华县92 个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20 323 户、66 849 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然而,脱贫不是终点,要齐心接续为乡村振兴事业而奋斗。目前,五华县多数乡村以农业发展为主,但缺乏劳动力。实行产业融合与整体规划,将资源进行整体分配与安排,可以帮助五华县有效利用资源,为五华县提供经济发展推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

3.3 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五华县目前乡村经济依靠农业,但农业受到气候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全球温室效应持续增强、极端天气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农业风险不断变大。将农业结合服务业,进行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可以帮助减轻天气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帮助产业打开知名度,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推进生态红色旅游产业化、生态化,加快探索培育以绿色食品工业、生态农业、红色旅游为产业主体的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五华县企业可以加强合作联系,通过合作打造五华县产业融合品牌,利用市场营销手段进行促销。例如在红色旅游景点开展打卡促销等活动,游客打卡一个红色旅游景点便获得一次五华县产业融合产品抽奖机会,打卡地点越多抽奖概率越大,从而吸引更多游客。企业可以联合政府举办五华县创意产业融合促销策划大赛,集思广益,使产业融合促销更有创新性,提高消费者购买体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4 结论

结合红色文化及非遗文化有效研究发展路线,结合当地资源对优势产业进行规划,形成一体化产业链,不仅有利于五华县文化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农业发展,可进一步提高五华县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价值。

以“红色”为载体,结合红色文化及当地特色,打造网红景点,使游客有穿越时空的体验,提高知名度与附加值,同时带动酒业、茶业、服务业、餐饮业发展,实现从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过渡。通过多平台合作,制作五华县红色文化短视频,宣传五华县产业,提升五华县知名度。可以结合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开展直播带货,销售五华县特色产品,让更多人了解五华县的红色文化、酿酒、茶叶产业。

以整体布局规划五华县各村旅游路线,包括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体验式酿酒工艺、体验式茶叶制作等一体化流程,将五华县各村落孤立式产业融为一体,打造五华县独有的特色品牌。突破性地将整个县区作为整体经营,将各村落作为项目,整体制定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与一体化沉浸式体验结合,实现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农业文化、制作工艺文化等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整体化红色旅游资源
表演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整体化教学理念探索——以台词课为例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整体化护理配合在手术室直肠癌根治术护理中的临床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数学学习的碎片化与整体化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