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网融合背景下电视晚会的美学探析
2022-11-10李萍
□李萍
电视晚会作为较早的节目形态,以“庆典性”和“仪式感”为主要特征,赓续积累了多个年龄层受众的关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视频网站纷纷涌现,台网融合模式得到迅速发展。电视晚会节目在此背景之下融入了网络场域的文化内容,并在主题叙事中呈现出时空互通的艺术新形态,使观众在美的感受中追寻真与善的精神价值。
网台互联:文化赋能,共筑时代与青春的晚会主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有在重要节日举办娱乐庆典的传统习俗,沿承至今,晚会已在千帆岁月之中洗礼出喜悦祥和、昂扬向上的内涵意蕴。电视晚会借助网络媒介对晚会的审美样式再刻画,从中可寻出传统文化仪式与时代创化之新变。网络媒介另辟与现实经验不同的虚拟时空,激发出蓬勃生气,释放出盎然生机,以多元开放的青春调性赋予电视晚会的主题要旨。当下,电视晚会一方面依托电视平台获得以往受众的关注,另一方面联合网络媒介吸引新生群体,台网场域不同文化的碰撞始终交融互摄于晚会的叙事主题之中。
以台为本、跨网联播:守正创新,激荡时代热情。“正月之朔,是谓正旦,躬率妻孥,洁祀祖迩。”以春节为典型代表的众多传统节日,已然成体系地在中华文化中构筑了聚合团圆的民风习俗和祭祀祈福的家国庆典仪式。从某种角度来说,传统节庆形塑着中国社会的精神样貌,强化着中华儿女的自我归属感。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将传统节日的社会仪式转移至电视场域,随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庆也陆续以电视晚会的方式展现,此类电视晚会的主题设定延承了传统节庆的内在信仰和价值观念,出现了“美好祝愿”“歌赞盛世”等在传统文化底色下演变的时代内涵。电视晚会的观众在屏幕前聚合,完成对节日的仪式化过程,电视晚会发挥出社会整合的功能。目前,电视媒介所具备的文化场可以恰切地使晚会具化家国文化的概念。以台为本的媒介形态的电视晚会,其主题多彰显正统大气,并在融入网络媒介时衍生出时代大景象,呈现晚会主题里的青春风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高度重视媒介融合发展,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在台网融合的战略下也不断守正创新,激荡着时代热情。2019-2022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分别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共圆小康梦,欢乐过大年”“万民安康辞旧岁,欢歌笑语迎新年”“新征程上的迎春曲”为主题,在正能量、主旋律的弘扬下,在坚定抗击新冠疫情的决心前,在亿万人民圆梦小康的喜悦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冬奥盛会、中国航天等时代命题中感召着前行的力量,凸显奋进的新气象。
台网相促、共生逻辑:开新破圈,彰显青春魅力。电视晚会能够深度融合网络形式,与其形成媒介内容互译的根本前提是破除电视晚会被传统节庆赋予家国仪式功能的唯一性,可以迎合现代艺术杂糅复合的审美特点,开拓了电视晚会新的栖居地。近年来,头部卫视为打造自身高质量、高品牌的晚会节目,纷纷开辟新节点,创立新档期,营造新景观。跨年晚会以元旦为时间契机开创了区别于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晚会新通道;“双十一”晚会立“会”于互联网生活模式下出现的新型购物节日,以“购物狂欢”为节目传达的主要价值观。不同于以往的时间档期、节日缘由等现象意味着新的晚会仪式正在被建立,这给予了互联网与电视媒介跃迁至更深度的内容结合提供了可能。互联网可以用其自身的场域文化建设晚会主题,即实现台网两类媒介在晚会节目中形成共生互促。互联网文化强调受众的主体性,网络群体的“参与”思维扭转了电视观众的从众意识,受众对于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在晚会主题中得以显豁。除此之外,网生代对于信息操控技术的熟练掌握以及对于科技生活的憧憬追求,使得新生的电视晚会主题更加倚重技术带来的美好景观,以青春时尚的风格吸引受众。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各大卫视加速台网媒介深度融合,对于电视晚会的主题策划多结合卫视自身的发展战略,寻求突破,追随时代潮流,彰显青春魅力。2020-2021湖南卫视跨年晚会围绕“青春同心,乘风破浪”为主题,以守望、时光、逐梦、星耀四个板块展开叙事,打造了一台科技感十足的“超未来”晚会。在2021-2022湖南跨年晚会上,“你就是光”成为晚会主题,并采用了拼搏的光、青春的光、热情的光、希望的光、勇气的光、自信的光,六大光芒作为晚会关键词对主题进行注解,书写了新时代下每个人的不同光彩。
时空互通:技术赋能,共建沉浸体验的节目形式
在台网融合语境下,电视晚会的形式需着眼于媒介技术的多元运用。智能交互技术、虚拟影像技术、网络传播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的复杂交汇赋能了电视晚会无与伦比的时空美学,实现了古今与未来的无穷时空统一、虚拟与现实的无限时空共存,并构建了即时即场的沉浸式故事的互动体验形式。
历史+现实+虚幻:反传统的时空结构建立共情场域。传统电视晚会以主题贯穿全程,晚会由各自独立的不同作品组成,节目表演是晚会创作的主要方式。随着台网融合的不断深入,电视晚会的制播受到技术植入的影响,观众沉浸在时空跨越营造的奇观情境当中,晚会不再单一通过节目串联实现,而是依靠戏剧化的叙事编排和震撼的视觉效果来推至高潮。从历史源头到现实当下,电视晚会不断尝试缔结更大限度的时空关联,消除古今认知间的经验隔阂,扩大虚实感知间的想象边界,以反传统的时空结构实现共情场域建构,引发受众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反馈。
河南卫视自2020年起策划制作了“奇妙游”系列晚会,采用“网综+网剧”的模式将节目表演贯通在故事情节当中,运用实景拍摄、AR影像等诸多技术,使晚会穿越古今,富有象意相合、情景互融的虚实效果。以2022年的《元宵奇妙游》晚会为例,晚会开篇以“元之始终”为情感共系,视觉开场秀《光启盛世元灯照春衫宵——元之始终》通过情境再现演绎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场景,并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以表周而复始的意味和在时间生灭变化中体悟生命无穷的意蕴。晚会利用全息影像技术使四大发明的扮演者皆出场于三维立体的司南盘之中,岁始之春联结古代司南发明,身着古衣青衫的老人走向投影而成的司南时空,随后身体盘旋而上,飘然高举,整幅画面瞬间由冬至春,开启盛世元,仿佛契合真宰,意表未来奔逝无穷。晚会的开篇引入春之希望的共情表达以及无穷时空的生命极诣,多重时空复调并行,尽显节目叙事之宏大,从而奠定晚会的整体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民俗秀节目《守望山河狮舞东方》将现代人肆意挥洒的油画涂鸦与激扬欢悦的舞狮画面交叉平行剪辑,南北舞狮在大殿前、高楼天台上、虚拟场景中隔空对话,后随舞狮进入街巷,与孩童共舞,阖家幸福的现实图景成为该节目的落幅。南北舞狮在时空穿梭中纵横驰骋,使受众逐渐叠加由不同时空特征带来的情感能量。整台晚会多维度地建构了画面空间的逻辑性,形成了非单一叙事的时空共情场域,创新了晚会时空的表现形式。
即时即场:突破屏幕介质触发情感时空交互。电视晚会的时空超越不应仅停留在视觉层面的互联,在台网融合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试图打破受众所存在的现实时空与晚会的现场时空以及与屏幕的影像时空之间的介质,实现多时空重合的交互沉浸体验,引发受众更深层的情感回应。以往电视晚会的观看方式始终依靠人眼与影像屏幕的互动关系产生审美感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眼睛与屏幕的距离也固定了人与影像的时空关系。改变这种“静观审美”的方式,摒弃古典主义的“二元理论”,构建“即时即场”的时空感受,可以借助网络直播、视频云端、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屏幕介质,把受众主体吸纳至影像框内,以“弹幕”“连麦”“投影”等实时互动形式丰富受众对于晚会节目的感知途径,达至现实与虚拟时空中游动穿行的状态。同时,晚会通过故事化的互动编排,赋予受众参与角色,使其彻底与屏幕内外的时空发生联结,流荡于真幻之间。至此,电视晚会已转化为一个开放的场域,受众以具身体验晚会活性化的整个过程。
由浙江卫视主力制作的天猫双十一晚会,以剧情互动的方式让受众以穿梭者的身份代入晚会设定的“赛博朋克”“童话世界”“现代都市”“大唐国风”四个时空之中,找寻来自2060年意外掉落的礼物。受众所在的现实空间与晚会设定的虚拟空间通过网络技术的连接相互生成新的时空关系,受众在晚会互动中重新建立了即时即地的新时空概念,对节目产生了新的审美期盼和情感需求。晚会设置了推理团与受众互动解密暗藏在表演中的寻宝线索,摇一摇共同答题、直播抢福利等环节加深了受众对于虚拟时空中情境设定的心理认同,将自身的现实情感与晚会时空中发生的情感进行交互,产生新的沉浸审美体验。由技术赋能带来的复杂的时空关系带给受众不同的时空认知,节目形态因受众的行为也在进行中偶然地、不断地变化。在天猫“双十一”晚会中“时间被膨胀、复位、省略,空间被倒置、错位、交替”,真实与虚幻的时空互通深刻地改变着电视晚会形态的内在结构,触发着受众思维起伏与情感波动。
价值互合:精神赋能,共享真善美的艺术效果
在台网融合背景之下,电视晚会突破了时空限制,改变了节目的艺术样式,在晚会的形象、结构等各个方面更加丰富了受众对美的感知。受众在参与晚会的过程中,从美的角度获得了精神上的激励与升华,进而观照自身内在的价值理想。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滋生出电视晚会的艺术百态,中华文化的崇高价值涵养着受众的人格。
汲取民族精神,点亮艺术之美。电视晚会从诞生至今,其内在的民族精神特质是一条重要的发展线索,也是电视晚会能够赓续不绝、参赞化育、以美尽性的本体依据。随着电视和网络媒体相依互涵的系统建成,晚会的精神、内涵、蕲向深度融合。电视晚会传统的线性叙事、传播方式引导了一种宏观布局的审美意识,并因民族仪式身份形成了一套深厚沉稳的晚会精神总论。在此总领之下,电视晚会的节目多呈现出宏伟壮观的审美格局。2022年央视春晚节目《万象回春》中的大千梦幻世界、《春风十万里》中的南国北疆之景以及冬奥特别节目《冰雪闪亮中国年》中恢弘磅礴的交响演奏等,均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汇聚而成的从容大气,这种高歌行进、大步向前的节目气质来源于文化自信的内生力量,也是大型电视晚会的特色表达之一。
网络电子媒介以非线性的技术特征及相对开放的场域规则实现了一种平民化、竞争式、包容性的精神表现。这种新媒体形式以更加平视甚至是俯视的姿态彰显着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将创造精神、奋斗精神、梦想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更加具象地转化为自身的创作能量。央视新闻与快手联合播出的竖屏晚会“牛人之夜”,邀请了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网红丁真。电视晚会的发展创新既需要将网络媒介的精神逻辑融汇为本体属性,也需要保留“长篇谋划”的基本要素和高昂辽阔的精神样貌,在追寻美的旅程中去伪存真、除恶留善。
传递崇高价值,感悟生活真与善。“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优秀的电视晚会在时代主题和技术形式的充盈之下,保持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同行,在视听感受的进化与突破中“观照着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将崇高的价值追求以符合人民乐于接受的审美形态自然融入其中。
面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挑战,用中国独特的思想方式、道德标准、情感体验应对市场冲击,以鲜明的中国风格传递真的感受,传达善的理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网络春晚结合了经典与潮流,在《当燃开新》等19首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歌曲律动中汇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在个性的演唱风格下彰显出青年一代“黑暗面前不气馁,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勇气与担当。电视晚会的“官方”平台特征需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2022年央视综艺频道与央视网、快手联合播出的《最忆是端午》节目通过多种艺术样式的综合,关照国家情怀与追思之情。歌曲《渔家傲·忆端午》演唱者在绿杨带雨之景中由今回古至青绿山水间翩翩起舞,“共思楚离不同”。话剧《橘颂》在全景式舞台中演绎屈原以橘树自喻的典故,赞颂屈原高风亮节的不凡气度,让受众在美的氛围中增强对于中华文化崇高价值的认同及延展。此类种种,均使受众在精神上契会与领悟,在一场唯美浪漫、极富诗意的晚会历程中萌发个人道德价值之崇高感。
结语
在台网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晚会作为中国节日文化转移至电子媒介的重要文艺形态,在时代发展的课题中“捕捉创新的灵感”,在情感审美的体验中推动不同“观念、风格、流派切磋互鉴”。从春晚、中秋、端午的传统节日晚会到元旦跨年、“双十一”等新庆典,晚会制播的各个环节在传承与创新中,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与追求、历史与未来、技术与文明”。电视晚会使观众徜徉于民族精神中领悟精髓,游荡在崇高价值中感悟真谛,以精神赋能的方式引发心灵深处的共鸣。
①吴保和.电视文艺节目策划[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12.
②崔萛,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③邓吉贇.活动的媒体装置现场[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3.
④⑤⑩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⑥⑦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 10月15日。
⑧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⑨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
11○本社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