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县域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风险管理问题及优化措施
2022-11-10李秋阳
□李秋阳,叶 琛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截至2020 年底,我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域2 844 个,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层次,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金融机构的支持,尤其是农商银行,作为立足县域的地方性法人银行,定位服务“三农”,是全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业务下沉最深的银行,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力农村产业升级的主力金融机构。当下随着国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给广大县域农商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经营挑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莫顿教授曾指出: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商业银行作为对外吸储并向外放贷的金融机构,其本身经营的就是风险,风险管理就是其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可促进商业银行稳健发展。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其经营活动中,因受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其遭受损失或不能获取额外收益。根据其经营过程分类,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法律、国别、声誉、战略8 个种类。以上风险类别从其产生的诱因来看,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例如信用、市场、国别、声誉风险)和因自身内部管理造成的(例如流动性、操作、法律、战略风险)。
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一样,农商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但不同的是,大多数农商银行往往地处经济不发达的县域,收入来源主要靠发放各类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其他资金业务、票据业务、中间业务等产生的收入较少,来源较为单一。在其开展日常经营活动时,由于自身资产规模较小、经营区域范围有限、当地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地方支柱产业较为单一等不利条件,导致其受外部环境影响的风险比其他商业银行高。
农商银行的前身为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受限于地方条件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在自身风险和合规管理方面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自身发展受限。在改制为农商银行后,虽然大幅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合规内控管理体系、各类规章制度等方面,但相较于其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防控制度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且其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也较为淡薄。
由于受各种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多,难以把控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应用各种方法和对策规避风险。因此,文章对县域农商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1.1 风险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在农信社转型为农商银行后,在其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中,从风险识别、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处置和化解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科学的制度和方法。但在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风险预警方面,其方法较为落后,成为严重拖累其风险管理水平的因素。
学者海灵顿(Harrington)曾提出,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通过风险成本的最小化实现获取价值的最大化。作为经营风险的商业银行来说,在风险管理工作实行时,风险预警成本最小,而在绝大部分县域地区的农商银行内,其风险管理手段仅依靠贷款的5 级分类工作。贷款的5 级分类是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风险预警和识别的手段,但是该手段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滞后性。其限制性在于当贷款出现本金或利息逾期后,潜在的风险隐患才会浮现,只会表现当前贷款风险的状况;滞后性不能及时预报尚未发生的风险,且不能识别潜在的风险。
目前大多数县域农商银行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仅是在发生风险后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处理,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在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中较少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识别和预警,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1.2 信贷业务流程不完善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需在各方面都做到准确无误。在发放时应设置信息录入、业务发起、复核提交、上报审查、报送审批、审批通过、出账申请、同意出账、贷款发放等业务流程,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均由不同岗位的人员担任。设置该流程,可通过多人、多方面、多角度的校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贷款发放的合规性。
对于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把控,要制订相应的防范机制,譬如在流程的某些关键节点上设置多个独立的信息审查环节,核查业务信息的准确性,客户资料的有效性、完整性,审批流程及客户资金流向的合规性,以及主办信贷员是否尽职等。设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健全的约束机制,可以较大程度地规避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在实际情况中,某些县域农商银行设置的信贷业务流程不完善,仅有信息录入、业务发起、提交审批、出账放款等较为简单的步骤。在该业务流程中,也未设立相应的防范机制进行约束,甚至可由一人担任流程中多个岗位并完成多个步骤,仅通过两人互相提交审批的方式即可完成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步骤,使得贷款的发放过程面临较大的操作风险,例如借款人信息不完整;贷款的利率、品种、还款方式设置错误;归口统计错误,甚至出现贷款错放、借款人基本信息错误、发放不合规的贷款等较为重大的操作风险,严重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损害借款人的权益。
1.3 部分信贷条线员工的业务素养、风险意识、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较为核心的业务,信贷条线的员工也是商业银行较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信贷条线员工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除了要精通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产品知识外,还需要熟悉基本的财会知识和金融法律相关知识,了解本地区各行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和特点,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敏锐的风险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水平。
随着老员工到龄退休、校园招聘规模扩大,县域农商银行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员工占比大幅提升,但由于历史因素造成的影响,相较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信贷条线的员工普遍年龄偏大、工龄较长,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此类员工的专业素养较为欠缺,并且工作多年,对原有规章制度早已形成习惯,不太适应当下的高要求,风险防范意识较为淡薄,整体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偏低,较为抵触各类培训,不喜欢主动学习规章制度和产品知识,习惯依靠经验办事。因为农商银行地处县域,地域范围和社会环境较小,属于“熟人社会”,且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人脉较广,会出现“人情”贷款的现象。更有甚者认为“人情世故”是最重要的,各项对于风险防范的规章制度反而妨碍了自己帮助“熟人”办事,折损了自己的“面子”,从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较为主观,放松了风险防范意识。
2 优化措施建议
对于以上县域农商银行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几个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及时地作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能够切实促进其风险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1 改进贷后管理方式,增设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当前的县域农商银行贷后管理工作,通过定期在信贷系统内的贷款台账中,分类型按一定比例随机提取出一部分贷款账目,并通过对上述借款人开展电话回访、实地走访和征信查询工作进行。在此方面,通过增加抽查比例、缩短贷后检查期限、增设贷后检查内容、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来获取更多维、更丰富、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
例如在贷后检查时,可将检查的频率从6 个月缩短为3 个月;除收集借款人的各项基础信息外,可增加收集其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软信息,诸如职工薪水支付情况、收入来源稳定情况、家庭状况等;除查询借款人征信报告外,可增加查询其税务和社保缴纳情况,以及手机内的移动支付软件、自带小额借款功能的主流软件等信息的查询。
通过改进贷后管理方式,可动态掌握借款人当前的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收入来源、资金使用等多方面的信息,能减少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方便评估和预判借款人在目前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程度。
在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县域农商银行可通过科技手段完善信贷系统,摆脱现有人工建立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信贷风险的动态化全流程管理。通过引入数据模型,结合分析信贷系统内的大量用户基础数据、历史行为记录等,得出所有借款人的风险指数,动态实时监控风险指数超过一定数值的借款人。当此类借款人出现诸如账户内余额大笔支出、日常流入资金多日低于近期平均值、按揭贷款扣款日、贷款本期到期前数个交易日内,以及还款账户余额无变动等较高风险行为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发生时,信贷系统自动向管户信贷员进行提醒并处理,在风险尚未发生时便由人工介入进行处理,让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前瞻性和主动性,并达到风险提前预警的目的。
2.2 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流程和健全的约束机制
规范信贷业务流程,制订和遵循制度。为有效管控信贷业务流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县域农商银行应首先参考目前较为规范的业务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重塑自身业务流程,诸如不同流程节点的岗位为互相不兼容岗位、流程中各环节经办人不可为同一人、完成整套业务流程至少需要多人等方式进行完善。
在执行方面,组织信贷条线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例如培养各环节岗位人员的合规意识,在办理业务时将规范后的新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可通过制订奖惩措施并挂钩绩效考核,对是否出现违规操作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并在定期的业务检查中加入操作痕迹检查。对业务流程操作违规的人员,不论是否形成操作风险,一律从严处罚,做到违规必究。
2.3 加强信贷业务条线人员思想道德和风险合规意识教育
员工是信贷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核心,因为业务操作的主体是员工,再完善的业务流程、再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再先进的管理系统,都需要员工主动遵守原则、合规操作,故而银行内部风险水平的高低与其信贷条线员工是直接相关的。所以提升信贷条线员工的业务素养、风险意识以及道德水平是内部风险管理最需要做的工作。对于县域农商银行,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施。
首先,提高员工业务素养。可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通过建立业务学习平台以及岗位资格认证考试的方式。员工在该平台内学习信贷业务知识,考试合格后方能获得信贷系统内的上岗资格,拥有岗位和身份可办理业务,同时对上岗资格认证设立一定的期限,期满需再次通过考试方可继续开展信贷业务。
其次,培养员工风险意识。可从营造合规经营的文化氛围方面开展。通过设立并定期更新合规操作人员红黑榜的方式,公示监督员工日常合规操作,在绩效发放方面对合规操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规操作的员工进行一定的惩处。以此督促员工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树立风险和责任意识,培养单位合规经营的风气及氛围。
再次,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可通过引导教育的方式进行提升。在日常的业务培训中,可定期加入法制培训、经验学习等内容进行正面引导,定期组织员工前往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可通过案例警示、廉政教育等内容对员工进行反面教育。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学习和引导,可以让信贷条线的员工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可让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从根本上对违规办理业务产生一定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不愿出现“铤而走险”行为。
3 结束语
与国有大型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农商银行因其市场定位以及网点下沉程度较深,故客户群体普遍为广大农村人口。此类客户的数量相对较大、贷款金额较小,使得农商银行的信贷业务工作量较大,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相对烦琐。然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此类来自农业的“小”而“碎”的信贷需求,正是国家最基础的信贷需求,而各县域农商银行的主要业务方向是承接此类业务。因此,农商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工作,会间接影响信贷业务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改进县域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内部风险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信贷业务向着良好的方向稳健发展。
当前随着国家对“三农”的进一步重视,以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商银行在未来还将有较大的机遇和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我国农商银行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张,若各县域农商银行不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会增加内部业务风险。因此,县域农商银行在着眼于今后业务发展的同时,需管理好自身内部的风险,明确自身的市场发展定位,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所在县域经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