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10曹刘杰
□曹刘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1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和社会运行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家庭和个人,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保障粮食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全球、经济和社会环境不断面临新挑战的当下,只有稳定的粮食供应才能做好物资储备。虽然和很多国家相比,我国粮食总产量很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消耗量大。
我国的粮食生产结构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我国虽为农业大国,但是大豆、玉米等基础农产业依赖于进口,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高质量农产品供应满足不了大众需求,亟须提高农产品种类和数量。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时期,更要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粮食储备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调整粮食生产结构,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应对国际风险,并且逐步满足大众对多元化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对我国走向世界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我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1/10,但总人口占全世界的1/5,要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并且维护粮食安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一步步迈向了新生活,2020 年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与粮食产量。近两年我国粮食产量都处于稳定状态,2021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6 828 亿kg。我国耕地面积位居全球第三,土地资源辽阔,但人均占有量少。为了稳定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粮食种植补贴、支农惠农等政策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我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实施粮食安全战略,贯穿于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面对国内消费升级和对粮食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顺应民生推出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来满足国民需求,确保粮食安全。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消费数量增加
2020—2021 年,我国粮食产量总量有所增加,但主要农产品和高质量农产品供需仍然存在不稳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对粮食的种类和数量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例如,当前小麦产量很高,但是高品质小麦在市场供给上供给不足,市场上某些种类的粮食供给能满足大众需求但是剩余不多,与消费需求相冲突。高质量、绿色农产品更受大众青睐,但是我国此类农产品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同时,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粮食需求也有更高要求。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产品进口风险较大,同时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他国对我国实施的出口农产品政策打压等,都导致粮食消费问题不容乐观。
3.2 可耕地面积减少
从全球来看,我国耕地面积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数量较少。当耕地面积减少时,部分农民没有耕地耕种,农业生产活动缺少劳动力,不仅会引起社会问题,也会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由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每年耕地肥力会降低,导致地力衰竭,可耕地面积减少。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耕地红线一度面临红色预警。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353 亿hm,到2017 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349 亿hm,减少了0.004 亿hm。耕地面积因建设用地占用、人为破坏等原因而减少,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着重抓好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确保粮食安全。
3.3 农业生产水平不高
我国粮食生产多为家庭承包制,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较大,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具有传统性、分散性。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中化经营的方式,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资源利用不合理。
受城镇化、工业化影响,更多农村劳动力选择了进城务工。农业生产缺乏相应的青年劳动力,且农业生产者素质普遍不高,大专及本科以上的农业生产者数量很少,不能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动力,不能促进粮食生产,也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成了一定阻碍。
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没有科技的有力支持。乡村振兴背景下,很多地方开始发展乡村特色项目,使得一些农业生产者放弃务农工作,参与到特色项目的发展中,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荒废,也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从而降低了粮食产量。
3.4 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薄弱
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我国由于环境因素和资金投入不够等原因,许多粮食生产地区还没有实现种植生产的现代化。我国在农村所建设的农业科研和推广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科研场所较少且环境较差,给当地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的技术支持力度及影响不大。农业推广缺乏相应的专栏,推广效应不明显。部分地区农村电力设备陈旧落后,有些电线杆损坏严重,已处于危险状态。若要推广农业生产中的新农机、新产品,供电设备和输电设施尚存在问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度还需继续提高。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31.7%,城乡差距仍然较大。青壮年劳动力使用手机设备上网时,很少主动浏览农业生产相关的网站自主学习先进的知识。我国农业生产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农业科技研究不能与粮食生产实际吻合,造成研究资源浪费,使粮食生产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在乡村振兴领域,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用于新项目的开发,粮食种植和生产设备投入力度不足,设施设备管理缺乏科学规划,现代设施难以发挥作用。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4.1 调整粮食产业生产结构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迈入崭新的阶段。应牢牢抓住粮食安全底线,强化科研支撑,提高粮食品种的开发研究能力,优化粮食品种,提升种业的整体质量。为了迅速推进新阶段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严格制订粮食品种的审定机制,使试验标准整齐划一。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选择适合的品种,以此突出粮食种植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有效达到粮食种植差异化目标,改善市场上粮食产品同质化问题。在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且数量上有一定剩余的同时,培育和推出高质量农产品。这就需要规范种子质量考核,加快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满足市场上对粮食种类和数量的消费。应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充足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具有优势的产品。
4.2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相关政府部门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制度,警示破坏耕地不法行为的发生。要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目标,制订共同保护机制,并且推出相应的考核方法,把耕地保护的责任落到实处。当地政府需要细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以此来保证当地农业耕种土地的数量,为当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供耕种资源。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把控用地界限,建房用地、严格审查、批阅项目建设用地等,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减少耕地资源损失。严格限制农用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获得批准的建设用地需要占用耕地时,占用土地的一方要按照标准开垦出相应面积的农业耕种土地,来补偿建设用地占用的耕地,以此对耕地资源进行补偿,不影响当地粮食的产量。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政策要及时调整、动态更新,切实为耕种用地做好保护。当前,我国土地资源使用制度逐渐完善,为我国粮食种植、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使得农业生产中各项活动井然有序地展开,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也使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4.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随着工业的发展,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也应使用高端的科学设备,提高粮食生产率,保证农产品质量。因此,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当地有关部门应出台吸纳人才的政策,利用良好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使农业技术方面的技术人员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引进人才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技术开发、应用,还可以帮扶当地农业生产者使用和推广农业技术。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采购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的农机,同时可以集资设立农业机械设备基金,派遣专业人员对农机进行维护和修理。当地政府应在资金上向农业技术方面倾斜,并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技术推广政策,不定期组织农业技术活动,促进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和及时更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生产提供素质劳动力支撑。有关部门还应在资金合理应用的范围内开展创新科研活动,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加大农业生产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要把控机械化应用,不损害自然环境,减少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维护粮食安全。
4.4 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求,提高思想站位,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良好机遇。“十四五”规划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粮食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了更高的诉求。应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对重点领域农业基础设施开展修建和维护。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站在统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上,提高投资效果,增大投资效益,避免多次循环投资。对处于准备阶段的项目,应实施评估与检测机制。在评估过程中要注重计量的准确性,检测要有标准,建立“点对点”的维护和完善机制,在开展项目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已建成的农业基础设施,要创新项目长效管护机制,不仅要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还应正确认识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认识到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带动农民参与农业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当地政府可以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立专项基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修建必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对损坏的农业基础设施及时维修,并对该项资金进行监管,防止资金去向不明。
乡村振兴战略是立足国情基础上提出的发展策略,为农业农村注入活力。在此背景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粮食产量意义重大,也为降低粮食安全风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