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近几次局部冲突看俄军电子战能力的发展

2022-11-10许登荣翁呈祥杨慧君

航天电子对抗 2022年2期
关键词:车臣电子战装备

许登荣,翁呈祥,杨慧君,邓 静

(空军预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9)

0 引言

电子战作为现代战争中获取电磁频谱优势的核心手段,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在近几次局部冲突中,俄军展现出世界一流的电子战能力,频频使作战对手受挫,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高度重视。梳理俄军在近几次局部冲突中的作战运用情况,分析俄军电子战能力的发展现状,可为电子战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深化电子战作战运用水平,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

1 近几次局部冲突中俄军电子战运用情况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早运用电子战手段的国家,非常重视电子战力量在实战中的运用。近二十多年来,俄军参与了多场局部冲突,电子战力量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和检验,为电子战的建设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1.1 车臣战争

车臣战争分为第一次车臣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第一次车臣战争发生在1994—1996 年,俄军主要使用电子战系统破坏车臣武装分子的通信。然而,由于电子战装备技术体制落后、人员训练缺乏、战术手段运用不足等原因,电子战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例如,在1996 年8 月,当武装分子袭击格罗兹尼时,俄军无法有效干扰敌方通信。当然,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也有对电子战的成功运用。在战争后期,俄军通过电子对抗侦察手段截获了车臣恐怖武装头目杜达耶夫的卫星电话无线电信号,迅速定位并引导战机发射2 枚空对地导弹对目标进行打击,成功实施了“斩首”行动。

第二次车臣战争发生在1999—2000 年,虽然2 次车臣战争之间的时间间隔较近,但是俄军充分吸取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教训,想方设法弥补电子战作战中存在的不足。俄军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引进了新的电子战装备,在第58 军组建了电子战指挥中心,理顺了指挥关系,并充分利用RP-330KP 自动指挥站,帮助下属部队实现指控。即使存在山地环境的不利影响,俄军也很好地完成了压制武装分子的通信系统的任务。此外,电子战部队还改进了干扰和测向设备的使用模式,实现对敌通信的不间断监视,成功干扰了武装分子的无线电控制型爆炸装置。然而,尽管俄军电子战作战使用、指挥协同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面对先进的武器系统或复杂的防空系统,俄军电子战部队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1.2 俄格战争

俄格战争,是指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虽然战争只持续了5 天,但电子战力量参与了主要作战行动。经过2 次车臣战争的检验和运用,俄军电子战部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为装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俄军的电子战能力取得一定的提高。然而,俄格战争初期,由于俄军未对敌人足够重视,空中电子战力量进入缓慢,未能对格鲁吉亚防空系统进行有效的电磁压制,俄军有3 架“苏-25”战斗轰炸机和1 架“图-22M”远程轰炸机被格军击落,付出了惨痛代价。后来,俄军改进战法,利用“安-12PP”飞机进行巡逻侦察,以支援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作战行动,而“米-8PPA”和“米-8PSM-PG”直升机则更靠近前线,对格军民用和军用雷达进行电子战压制,同时利用电子对抗手段对格鲁尼亚的无人机、侦察设备和其他电子系统进行干扰压制。此外,俄军战前在“苏-34”战斗机上提前装备了“希比内”电子战系统,即使山地地形限制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载干扰机的使用,但“苏-34”及其电子战系统也有效压制了格防空系统,为作战行动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叙利亚军事行动

2011 年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爆发冲突,俄罗斯为维护在中东的利益,于2015 年批准在叙利亚动用武装力量对极端主义势力进行打击,并在军事行动中探索了电子战的全面运用。

2015 年 11 月下旬,俄一架“苏-24”战机在叙利亚境内被土耳其击落,战斗全面升级。之后,俄军迅速吸取教训,在驻军周边部署了大量的电子战力量,以保护己方武装集团、空军基地及空中作战单元不受空中和地面打击,保护己方人员和作战装备不被无线电遥控爆炸设备袭击和破坏。在地面俄军部署有“克拉苏哈-4”“里尔-3”“莫斯科”等电子战系统,用以对敌方电子战系统和通信系统进行干扰压制和欺骗,对北约战机在叙利亚的飞行进行技术侦察。“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除了能对机载雷达干扰外,还能对美国的“长曲棍球”卫星和“哨兵”无人侦察机进行电子侦察,并通过编程破坏北约的情报收集。在空中俄军装备了先进电子战系统“希比内”的战机和“伊尔-20”电子战飞机也抵达叙利亚,遂行空中侦察干扰任务。俄军电子战力量充分发挥了破坏敌方电磁态势感知、信息传输和指挥控制能力等重要作用。

另外,俄军还首次利用电子战手段成功应对无人机集群攻击。2018—2019 年的2 年内,俄军在叙利亚的空军基地已经被极端主义武装用各类无人机和火箭弹袭击了总计135 次。其中2018 年1 月,俄军驻叙利亚军事基地首次遭到恐怖分子发起的无人机集群式攻击:13 架无人机分为2 组,分别对2 处基地实施攻击。俄罗斯防空部队及时发现了目标,果断使用电子战手段成功抵御了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其中7 架被“铠甲-S”防空系统击落,另夺取了6 架无人机操控权并诱降,成功俘获3 架。这是无人机集群首次应用于作战行动,也是首次在实战中使用电子对抗手段应对无人机集群攻击。此次事件展示了俄罗斯由雷达、防空导弹与电子干扰机构成的分层防御系统,且其将电子战与防空导弹防御系统紧密结合已经初见成效。

1.4 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冲突

在克里米亚事件中,为了有效应对乌克兰武装力量对其进行的“遏制”,俄军未局限于作战条令而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行动,在2014 年2—8 月的冲突过程中共经历了4 种不同的作战模式:政治攻势、非常规作战、混合战、常规作战,其中,俄军电子战力量广泛而有效的支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冲突事件开始后,俄军电子战部队渗透到乌克兰在半岛上的军事基地周围,利用电子战手段切断乌克兰岛上部队与本土的指挥通信,失去指挥控制的乌克兰部队瞬间被孤立起来 。 2014 年 3 月 ,“ 里 尔-2”“ 罗 兰 迪 特 ”“ 底 栖 动 物 ”等电子战系统随俄军大批部队通过海峡进入半岛,对乌克兰武装部队实施更加猛烈的电子战攻击,以支援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的大规模行动。

在乌克兰冲突中,准备、执行和完成区域性行动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俄军电子战力量的运用。俄军不仅使用了大量高技术、高机动的电子战装备,而且试验了电子战新战法,探索了大规模、多手段运用电子战支持作战行动的模式。俄军在作战区域附近部署了大量的电子战系统,如“里尔-2”系统、“水银-BM”、干扰GPS 信号及无人机数据链的干扰站(如“空中野蔷薇”)、压制敌方情报监视侦察的“克拉苏哈-2”“克拉苏哈-4”“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自动干扰系统等,以压制敌方战术级、作战级无线电通信,通过电子侦察定位敌方部队,破坏敌方指控系统、干扰敌方手机网络、散布假消息(作为心理战的一部分)。冲突中,俄军运用和探索了2 种电子战使用模式:一是电子战系统为火力打击提供目标定位与瞄准,俄军电子战系统通过监测、识别、定位敌方的电磁辐射源,为火力打击提供目标信息;二是利用电子战来辅助心理战,首先利用电子战系统破坏敌方的移动通信网络和数据传输能力,然后通过“里尔-3”等电子战系统向乌克兰人员的手机发送负面短消息以削弱其士气。这些电子战使用模式的成功运用,使得作战对手在战场上频频受挫。

2 近几次局部冲突中俄军电子战能力的发展

车臣战争时期,苏联刚刚解体,俄军裁撤了大量电子战部队,俄军的电子战实力锐减,电子战力量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俄格战争中,俄军由于刚开始对电子战的运用不够重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后,俄罗斯在军队实施了“新面貌”军事改革,在近年来的叙利亚战争和乌克兰冲突中,俄军以其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引起了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高度关注。透过近几次局部冲突,可以看到俄军电子战实力的不断发展进步。

2.1 电子战思想理论不断更新完善

在局部冲突中,俄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子战思想理论。在俄格战争及之前,俄军认为电子战力量的作用只是瘫痪敌方某类武器的技术手段,对电子战的发展没有足够重视,例如:车臣战争中电子战力量只是用于干扰车臣武装分子的指挥通信;俄格战争中空中电子战力量进入缓慢,没有对格防空系统造成有效的压制,造成多架战机被击落。之后,俄军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审视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出新的军事思想和战略。一是将电子战作为“军力倍增器”概念的重要内容。俄格战争后,俄军倡导将网络中心战作为重要的“军力倍增器”,并在网络中心战中一体设计电子战的建设。从叙利亚军事行动和乌克兰冲突中不难看到,俄军电子战在作战行动中全面运用,在追求“军力倍增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二是提出“非核遏制”思想。2014 年俄军新版《军事学说》强调,要提高“非核遏制”在“战略遏制”中的地位。这样建设新型“非对称”作战力量就成了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抉择,而电子战就是“非对称”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电子战部队体制不断改革强化

俄军根据在近几次局部冲突中暴露的问题,对电子战部队的编制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强化。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就反思第一次车臣战争部队指挥体制存在的不足,在第58 军组建了电子战指挥中心,实现对电子战力量的高效指挥。俄格战争后,俄军对电子战部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压减指挥层级、完善结构体制、明确指挥关系等一系列措施,于2009年成立了电子战部队这一独立兵种。通过改革,俄军电子战力量中既有专业电子战部队,又有各军兵种所属的电子战分队,从战略层面到战术层面都能发挥作用。目前,俄军电子战部队的最高领导机构是设在总参谋部的电子战部队领导局,电子战部队领导局下除设有领导机关和指挥机关外,还拥有2 支直属的电子战力量:第1084 电子战训练中心与第15 独立电子战旅。陆军在东部、南部、西部和中部军区各设有1 个独立电子战旅,总共4 个电子战旅,每个电子战旅包含了4个电子战营和1个连。除了独立电子战旅外,陆军所有新机械化步兵或坦克旅/师都配有电子战连。俄海军主要的岸上电子战力量是独立电子战中心,其4大舰队中都设有电子战中心,其中太平洋舰队下设2个电子战中心,其它舰队各有1 个电子战中心,总共5个电子中心。同时,俄海军舰船和潜艇上都配有电子战装备或设备。此外,俄军空天军、空降兵、战略火箭兵中都设有电子战部队。

2.3 电子战装备体系不断发展进步

从近几次局部冲突来看,俄军不断有新型电子战装备亮相战场,并以其强大的作战能力震惊对手,电子战装备不断发展进步。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就总结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装备存在的不足,配发电子战新型装备。第二次车臣战争后,其电子战装备虽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在俄格战争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俄格战争后,俄军不断发展新型电子战装备,逐步形成了陆基、海基、天基和机载等全面发展的电子战装备体系。

俄军的陆军电子战装备配套齐全,从单兵电子战装备到大型电子战装备应有尽有,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俄军目前已经列装部队地面电子战装备主要包括:“克拉苏哈-2”系统、“克拉苏哈-4”系统、“莫斯科-1”(被动雷达定位)电子战系统、“汽车场”(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短波/超短波无线电侦察干扰)电子战系统、“水银-BM”(无线电近炸引信干扰)电子战系统、“摩尔曼斯克-BN”(通信压制)电子战系统、“里尔-2”电子战系统、“勇士赞歌”智能自动指挥系统等,这些装备大部分是“新面貌”改革后才装备部队的,提高了俄军地面电子战装备的机动性和多功能性。准备装备部队或已部分装备部队的电子战系统有:可自动化控制的“克拉苏哈-2O”“克拉苏哈-S4”以及 Divnomorye-U 系统,用于短波和超短波无线电通信侦察干扰的“披肩”系统等,这些系统装备部队后,将提高俄军电子战系统自动化水平,扩大作用频域和范围,增强威慑作用。此外,随着无人机大量参与战争实践,俄军正在研制用于对抗无人机的电子战系统,发展激光、高功率微波等先进电子战武器,使电子战在反无人机作战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海基电子战装备方面,俄海军对主战舰艇的电子战装备进行了改造,同时将专用电子侦察船和电子干扰船列装海军,也一直在研发舰载反辐射导弹,以通过电子战的手段增加舰艇的防护能力。在过去的十年中,俄罗斯已经购买了许多新型或现代化的海基电子战系统。包括TK-25 电子战系统、TK-28 多功能电子干扰装备、5P-28 型无线电电子压制系统、Prosvet-M 电子战防护组件、MP-411 系统、MP-405 系统等。

空基电子战装备方面,俄军认为,仅仅通过隐身技术来提高俄军战机在现代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是不行的,必须将隐身技术与电子战技术结合起来,即利用机载干扰机来对付敌人的雷达。为此,俄罗斯在其战机上均装备了电子战系统,并积极推动现役战斗机电子战系统的不断升级,着眼第六代战机电子战系统的开发。目前俄军已经部署或正在研发的新型机载电子战装备主要包括“希比内”电子战系统、“维捷布斯克”电子战系统、“杠杆-AV”电子战系统、“伐木人”电子战系统、“栏杆-3”电子战系统、“总统-S”电子战系统、“喜马拉雅”电子战系统等。

2.4 电子战战术战法不断创新丰富

从俄军的近几次局部冲突来看,电子战已经成为俄军战斗中不可或缺的制胜手段。从车臣到格鲁吉亚,再到叙利亚甚至乌克兰,俄军已经结合信息化战争电子战作战使命任务,不断创新战术战法,其电子战战术运用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攻防并重。在2 次车臣战争中俄军侧重于干扰敌方通信和无线电遥控爆炸装置的传统电子进攻任务,俄格战争对敌防空系统进行干扰压制。在此后俄军就一直向攻防并重发展,在叙利亚的实践中,俄不断探索出将电子进攻与电子防御一体运用的方法,在为作战提供强大的电子侦察的同时,也为部队提供了坚实的电子防护,尤其是防空作战能力。例如,俄军在驻叙利亚军事基地,通过电子战与火力打击相结合的手段成功应对恐怖分子的无人机集群式攻击,就是攻防并重战术的典型运用。

二是注重协同运用。在近几次局部冲突中,战场环境复杂,需求多样化,为了提高电子战作战效能,俄军不仅注重电子战力量之间的协同运用,而且也注意和其他力量的密切配合。例如,在叙利亚军事行动,俄军在战场部署了多型电子战装备,进行体系化配置,坚持电子攻击、电子防御、电子支援等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了强大的电子战监视和打击能力,保证了电子战力量在作战支持、电磁态势感知、反侦察与反监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巧妙攻心夺志。尽管在叙利亚战场俄军以绝对的硬实力对作战对手形成了碾压性的优势,但为了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杀伤敌人,在联合行动中,俄军将电子战手段作为实施“非对称”作战的首选,并巧妙地将电子战、心理战和火力打击等行动结合起来,产生极强的心理震慑效果,迅速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这个特点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中也有运用,俄军干扰乌克兰通信系统,发送虚假短信或者拨打劝降电话,同时识别移动电话的辐射目标,锁定并打击敌人,迅速地摧毁了敌方的抵抗意志,取得了极佳的战斗效果。

3 对军队电子战力量发展的启示

通过梳理俄军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的电子战运用情况,分析俄军近几次冲突以来电子战的建设发展,对军队电子战能力的建设发展提出启示。

3.1 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电子战理论优化创新

从近几次局部冲突来看,俄军已经充分认识到电子战力量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重新认识电子战,不断丰富电子战思想理论,并以此制定电子战长远发展的战略计划。军队要在未来电磁频谱空间对抗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电子战理论优化创新,完善顶层设计。一是提升电子战的战略地位。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作战对手越来越依赖各种电子信息系统完成战场态势感知、信息链路传输、作战行动的指挥控制,夺取制电磁频谱优势成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所在。必须充分认清电子战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力量手段,并在作战中先导先用、全程融入贯穿。二是完善电子战理论。当前,电子战领域的新概念层出不穷,如“电磁频谱战”“电磁频谱作战”“电磁战”“电磁机动战”等新概念纷纷被提出,一方面说明该领域发展迅速,对抗激烈,另一方面说明原有的“电子战”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不能全面概括电磁频谱领域的斗争。因此,需要在借鉴吸收众多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军队的频谱对抗领域新概念,并进一步界定其任务定位、作战流程和实施方式,以理论为先导推动军队电子战能力的建设发展。三是要优化电子战力量的编制体制。根据提出的电磁频谱对抗领域新概念,对电磁频谱对抗领域的相关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如可对电子战力量和电磁频谱管理力量进行整合,推动电子战和电磁频谱管理融合式发展。

3.2 瞄准技术前沿,推动电子战装备更新换代

俄格战争之前,俄军现阶段很多主战装备还是继承了苏联的,一些电子战装备的研发理念也是在苏联时期提出来的,虽然相当一部分电子战装备在战场上依然有着绝对的压制力,但有些明显存在不足。通过叙利亚战场、乌克兰冲突可以看出,俄军瞄准技术前沿,不断推动电子战装备更新换代,电子干扰不再单纯是传统的大功率暴力压制,其装备类型正慢慢向循循善诱和暴力干扰相结合进行转换。电子战部队是技术密集型部队,是联合作战中夺取制电磁权的主要力量。瞄准技术前沿,推动电子战装备更新换代是未来联合作战制胜的必然要求。一是推动电子战装备综合化发展。当前的电子对抗装备功能相对单一、集成度低,难以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要求。从近几次局部冲突看,俄军正逐步推动电子战装备的多功能化和高集成度发展。军队需发展集成情报、侦察、监视、导航、干扰、定位、频谱管理、攻击等功能一体的综合化电子战装备,最大程度发挥装备的探测、识别、干扰以及武器攻击能力,显著提高装备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二是推动电子战装备认知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认知雷达、认知无线电等概念纷纷被提出,电子信息设备逐步呈现智能化特征。传统采用预编程对抗措施的电子战装备难以对抗认知化电子信息设备和未知威胁目标,对抗胜败将取决于对抗双方装备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因此,推动电子战装备的认知化发展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推动电子战装备无人化发展。将现有的部分有人电子战飞机改造成无人机,发展新型的电子战无人机以及无人机蜂群,同步发展地面无人电子战装备,结合无人装备的优势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战装备在作战行动的作用和效能。四是推动电子战装备网络化发展。提高各电子战装备之间信息共享、融合、交互以及协同能力,实现多源电子情报融合、网络化协同电子攻击、综合一体电子防护,最大化发挥装备体系作战效能。五是推动电子战装备武器化发展。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反辐射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激光武器使电子对抗装备呈现武器化的特征,也是电子战装备应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

3.3 重视演习演训,探索电子战运用战法

俄军电子战部队在近几次局部冲突中,通过血与火的严酷考验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并探索形成了许多新型的电子战运用战法。军队电子战力量必须结合专业特色,加大对演习演练的重视力度,加强联合一体化训练,探索电子战运用战法。一是瞄准强敌威胁,演练针对性的战术战法。近年来,军事强国对电磁频谱战略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如提出了“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等作战新概念,设计了相应的作战场景,以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提升。“低-零功率电磁频谱战”等作战新概念的运用必将对电子防空产生严重的威胁。面对这些挑战和威胁,电子战力量必须结合自身的使命任务和特点,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演练反无人机集群作战、应对“低-零功率作战”等战术战法,形成多维侦察、快速反应,整体协同、立体抗击等作战能力。二是加强电子战演训效能评估。在体系对抗演练过程中,及时组织作战效能评估是提高演练效果、促进电子战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俄军就非常重视电子战效能评估。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战效能评估体系,开发电子战效能评估系统,充分利用采集和整理的相关电子战演练数据,推动电子战效能评估以定性分析为主向定量科学分析转变,找准电子战建设运用中的薄弱环节,提升电子战能力水平。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战争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子战在战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从近几次局部冲突中俄军的电子战运用来看,俄军在电子战思想理念、装备发展、作战运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现了世界一流的电子战实力,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榜样。要在学习俄军电子战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情况,加强电子战领域的顶层设计和理论创新,推动装备更新和技术革新,大力开展实战化演习训练,确保在未来作战中具备获取电磁频谱优势、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猜你喜欢

车臣电子战装备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俄军电子战能力让西方震惊
车臣女“人弹”袭击警车
车臣总统支持一夫多妻制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爆炸案后,普京如何布局车臣
马斯哈多夫:再点车臣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