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中关村
2022-11-10马文良
马文良
近日,随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关村的企业蹄疾步稳复工复产,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处处涌动着改革奋进的火热激情。
捷报频传,喜讯连连。7月7日,腾盛博药及其旗下控股公司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宣布,其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商业化上市。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是中国首个全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首批抗体药物实现商业放行,标志着这一联合疗法正式开启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关于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部署,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积极支持小米集团建设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融合技术创新中心,围绕5G高集成度有源天线关键射频器件实施中关村“强链工程”,在此基础上,推荐其牵头试点组建全国首家国家级创新联合体(3C智能制造),获得科技部认可支持。
2022年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也在如火如荼进行。国内第一款脉动阵列架构核心神经网络处理器单元(TPU)、28nm柔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数字光场芯片、生物光子芯片……一系列集成电路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亮相。作为中关村论坛的赛事板块和对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平台,大赛吸引了来自银行、投资机构、加速器、孵化器、新闻媒体等各行业专业人士线上围观。海内外前沿科技同台竞技,最终,沐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10家硬科技企业脱颖而出,成功入围2022年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集成电路领域TOP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肩负着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的使命。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中关村这块沃土的哺育。中关村政策创新的步伐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企业送去阳光雨露。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中关村示范区“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出“实招”。今年预计投入财政资金17亿元左右,通过提供精准服务、给予有效支持,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助力企业抗疫情、促研发、强内功,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为稳定经济大盘做出新贡献。疫情期间,为帮助科技企业渡过难关,北京市各区、中关村各分园纷纷出台了帮扶政策,为中小微科技企业减负,助力他们共克时艰。
近日,北京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开展基础研究税收政策试点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又一细则落地。
北京市东城区出台了《北京市东城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即“科创十七条”)、《中关村东城园创新型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即“紫金计划”)、《东城区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力争3年内培植10-20家上市企业、行业领军骨干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
一座城市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氛围密切相关,其中“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是一个重要指标。一组数字可以见证北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建设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向着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的国际科创中心稳步迈进的步伐:“独角兽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40家增至2021年的92家;日增科技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10家增至2021年的27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0.33万家增至2021年的2.76万家……
阴霾散去,中关村正在砥砺前行——加快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地,让创新主体更强、创新要素更优、创新环境更好,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中关村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大更强的北京力量,谱写时代的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