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探析

2022-11-10王欣

中关村 2022年8期
关键词:建党红色思政

文 王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鲜明提出并深刻阐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育人功能,而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应在弘扬、宣传伟大建党精神方面担负起重任,而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将其融入学生的思政教育,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强化担当意识,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课题。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一)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角度来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激励他们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作为国家民族未来希望的时代新人,思想比较活跃,充满激情和活力,理解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视野开阔。但也应看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和塑造的重要时期,易受外界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时代网络舆情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的情绪。具体到高职学子身上,他们怀有技能成才的抱负,但是网络上会时常出现比如技能技术工作没有白领工作轻松、职业地位较低等观点,这就会让学生们出现自我职业定位困惑。

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思政教育课程中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追求中,通过引领技能学子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的艰苦背景,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艰辛不易,从而让学生们体会到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阻力,都要坚守信仰,立志成才。让他们领悟到若要实现个人价值,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业务技能、还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强的思想意志。

(二)丰富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认为来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所以对思政课程的认同度和专业课有时没有在一个层面,对该课程的现实价值和重要性缺乏一个全面的认知。同时还由于思政课程性质的特殊性,授课方式目前整体来说偏于传统化,这就导致学生思政课堂学习不够主动,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动力都有待加强,教学效果更多停留在知识层面,没有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触动。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极其丰富,必须结合历史背景和党的百年奋斗史去领悟,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去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学习和感触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的意志精神。这种沉浸式教学方式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明确责任担当,培育工匠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浴血奋战的革命战争中、如火如荼的改革建设中、意气风发的新时代发展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批无私奉献、辛勤劳作、不畏牺牲的能工巧匠,从而促使具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工匠精神应运而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高职学子应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基因,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帮助高职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勇担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不断增长本领才干,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情感认同;同时还有助于引导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艰苦奋斗,树立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钻研态度,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青春活力,用自己的创造发明和艰苦劳动为国家、人民做出巨大贡献。

所以作为国家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高职院校应重新审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向,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素材,及时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和教育实践中,真正发挥育人激励作用。

二、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思考

引导青年学子接受学习我们党最前沿的理论创新成果,这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的必然要求,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目前我党最新受到关注最多的理论精神之一,毫无疑问也应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创新思政课堂形式,丰富思政教学实践

一方面要明确认识到思政课堂依然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思政教育还需要从改革创新课堂形式入手。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在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实现对接,并且一定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色。例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里,教师在讲授“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传承革命道德”等内容时,可通过讲述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念坚定信仰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力量源泉和支柱。

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功底相对来说较弱一点,但思维比较活跃,对课堂的气氛感要求较高,这就需要课堂教学方式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红色经典案例教学法和叙事手法形象地讲述百年建党伟业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利用鲜活的人物素材阐释所要讲述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同时还要丰富思政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要让现实与历史通过伟大建党精神相联结,打破其和学生的“距离感”。比如革命历史场馆是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一个重要记忆场所,重大红色节日可以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时间点,学生置身在中国共产党用热血和奉献创建的这些特定时空中,便于引起当代年轻人的历史共鸣。思政教师可以结合高职学生的教学特点,采取“以景共情”的方式,组织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下实践教学,如红色革命场馆参观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品格,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营造“沉浸式”教学氛围;还可以举办学生红色微电影、经典红色微课演绎等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里主动领悟思考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动力和激励作用。

(二)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伟大建党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可以通过全方位角度去渗透到学生的日程生活中。高职院校要深入把握思政教育工作新形势和职业教育改革新要求,立足高职学生思想行为方式特点,利用伟大建党精神去培育好工匠精神。除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工匠精神”自身,“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劳模精神”“大庆精神”等无一不体现了工匠人的精神信念和顽强品质。

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熏陶和培育,大力推动以红色文化为底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党史、校史教育馆,工匠文化书屋、大国工匠宣传橱窗等红色文化育人阵地。鼓励学生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品读红色家书、拍摄微型红色电影等适合当代大学生学生的方式,在实践中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

(三)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教育资源的“活教材”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一文中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以陕西为例,各类革命旧址、革命故居、红色历史博物馆及革命教育基地等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学校要通过精心组织红色筑梦之旅等研学项目,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教育。通过红色资源开展载体活动,不仅会让学生充满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是学史明理、学史立德、学史育人的有效途径。

除了去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高职院校同时可因地制宜地把当地知名的大国工匠、技术骨干、能手等请进校园、请进课堂,把大师们的敬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中,比如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全国先进班组“赵梦桃小组”,或将各专业优秀毕业生请回到母校,和学生们聊聊他们的奋斗史,这些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模范人物,会让同学们感到无比亲切,也有助于学生能通过所见所闻所感,内化于心,外化为行。

总之,要将各个活动开展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弘扬技能标兵和劳模的模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尚。

三、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化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必要课程”,是加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关键一环。作为新时代的技能人才,只有强化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才能找准职业认知、明确奋斗方向、提高职业素养。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实践过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激发学生苦练技能本领,坚守初心,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建党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