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报网如何实现深度融合?

2022-11-09周暹

中国教育网络 2022年7期
关键词:报网校报深度

文/周暹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的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面对疫情带来的危机与挑战,作为高校校园中历史最长、最具权威性的传统主流媒体,高校校报正加速与疫情期间迅猛发展的校园网络媒体深度融合。两者通过不断优化整合资源,创新传播理念和传播渠道,积极探索高校媒体的跨界融合,逐步构建校园全媒体传播格局,着力打造以立德树人、弘扬正气为己任的校园“四全”媒体。

报网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自疫情发生以来,由于学校各项工作经常处于线上状态,高校校报的采编工作也按下暂停键,这不仅加剧了校园受众对网络媒体的依赖,促使校园网络媒体后来者居上,也使高校校报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疫情之下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传统主流媒体,高校校报只有充分借鉴社会报网融合的成功经验,继续传承党报党媒的特色与优势,积极推动报网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才能把握全媒体格局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效承担起政治责任和社会职责,不断扩大校园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引导力。

1.疫情改变阅读习惯,报网融合大势所趋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至今日疫情依然肆虐着全球,居家办公、线上教育、无接触式服务……这些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交往等,也改变了包括校园受众在内的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认知方式。2021年8月,《张家界日报》《扬州晚报》《郑州晚报》相继宣布受疫情影响,暂停纸质版出版。与此同时,属于传统小众纸媒的高校校报也清醒地认识到:一张几经辗转且需要“消毒”的报纸终究抵不过手机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随时随地可以展开的数字阅读。因此,高校报网深度融合既是应对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必然之举,也顺应了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乃大势所趋。

2.疫情加剧竞争压力,报网融合势在必行

当前,疫情反复使在线教育和线上阅读成为校园的日常,这既推动了众多校园网络媒体强势生长,也加剧了校园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借助智能手机终端的手机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已逐渐取代以纸质校报为代表的传统校园媒体,成为疫情期间校园受众获取各种新闻资讯、娱乐视听的主要方式,在校园媒体角逐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高校校报不得不审视自身严峻的生存危机,认清报网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3.疫情催生“互联网+教育”,报网融合势不可挡

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高校线上教育教学呈现井喷式蓬勃发展。疫情催生的“互联网+教育”,不仅运用科技手段打通了师生间的现实阻隔,也在传播领域深刻影响着校园媒体的未来走向。把握技术趋势,驱动报网融合,技术赋能已成为决定校园媒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国内高校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高校校报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通过持续推动报网深度融合,带动校园各类传播媒介的跨界融合,才能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形成多层级生产和全平台传播的良性循环。

加快推动报网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高校校报和校园网络媒体是一对相互依存、相融共生的“孪生兄弟”。在“疫情防控+媒体融合”的时代框架下,高校报网深度融合必须冲破“你是你我是我”的媒介形态阻隔,重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播新格局,最终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迈进。

从简单相加到融为一体,实现“1+1=1”

媒体融合不是媒介形态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媒体功能的单纯修补,而是媒体面对生存挑战集体选择的一次改革与实践。高校报网融合的关键在于传播终端的融合,如果只是形态的机械叠加和重复,传播终端渠道再多,也不能实现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蜕变重生。高校报网融合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报网互动。这一阶段的校报和网媒是简单的“加法”,即“1+1=2”。这种简单互动只是报网间的照抄照搬与修修补补,并未建立在对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刻理解和传播规律的正确认知之上,使得校园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往往遇到同质化或片面性报道,传播内容重复率较高,信息量较少,从而影响报网传播效能的发挥。

第二阶段:报网融合。这个阶段的校报和网媒合二为一,即:“1+1=1”。这种融合是以先进技术引领构建校园主流平台,运用数字技术把数据、现象和语言这三种基本信息放到这个平台上加以整合与加工,增强不同形态媒介间的互换性与关联性,从而提升高校主流媒体的聚合能力及传播能力。

从各自为营到集团作战,实现“1+1=N”

高校校报编辑部由于编制有限,常常出现一人多岗、一人多职的情况。然而,校报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选题、策划、采写、编辑乃至版式设计、发排印刷,整个采编流程“一个也不能少”。因此,人员不足、单兵作战一直是高校校报的短板。高校网络媒体主要有校园网和各学院、各系部网站以及各专题网站和BBS论坛等。校园网信息的采集与发布一般由党委宣传部门主管,其他校园网站则由各学院、各系部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基本上是各自为营、各行其是。

当前,高校只有通过建立报网融合的“大校报”格局,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一张报”“各网站”的条块分割局面,将校园媒体优化整合到全媒体平台上,才能使各种校园媒体不再是单个的媒体形态,而是壮大成为共同发声、集团作战的全媒体矩阵,并将其纳入同一个管理体系,在统一监管下有序开展工作。同时,报网融合环境下的采编模式,必须消除行政科室之间各司其职的壁垒,组建全新的运行机制,以工作内容为原则划分部门,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与融合,培养编辑记者的“全媒体素养”,以达到适应报网深度融合的最佳工作状态。

从单一媒体到“四全”媒体,实现“1+1=4”

当前,科学布局、深入推进高校报网融合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全媒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着力打造高校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的“四全”媒体,使高校报网通过深度融合最终实现“1+1=4”。

1.全程媒体: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媒体实现了全流程和全过程传播,具体表现在从新闻事件开始到结束,都能通过报网融合形成的全媒体平台及时跟进报道,向校园受众展现事件发生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实现文字、图片、音视频的同步传播。全程媒体既规避了报纸周期长且更新慢的劣势,又发挥了在线网站和“两微一端”等网络媒体实时发布、及时更新的优势,对于增强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丰富性具有积极意义。未来持续推动全程媒体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新闻报道全过程中与校园用户的及时互动反馈,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提升与用户互动性方面下足功夫。

2.全息媒体:许多高校的全息媒体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表现在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校园传播的智能化、多元化效能,使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符号在传播过程中被充分使用。下一步应科学布局所有校园媒介资源:一是高校校报不能只拘泥于“一报一网”,要积极进军和布局短视频制作与传播,提升校园用户体验;二是要发挥智慧校园的强大功能,加快推动实现校园的全媒介传播,在互联网平台上合理布局。

3.全员媒体:对于高校而言,全员媒体打破了教师传播、学生接受的固有思维模式,形成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新传播格局。高校打造全员媒体有着两大天然优势:一是高校人才济济、专家学者云集,可以吸引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入驻;二是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充满激情和活力,接受新生事物快,参与意识强烈,吸纳在校学子和优秀校友加入报网融合阵营,为高校组建全员媒体注入新生力量。

4.全效媒体:全效媒体强调的是媒体传播的分众化特征,只有准确定位目标受众,才能更加精准高效地开展传播,从而取得全方位的传播效果。高校受众具有“三高”特征,即:高素质、高层次、高品质。针对这样的“三高”受众,高校媒体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传播素养:一是既要具备传统媒体的采、写、编的基本传播能力,又要掌握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现代传播技术;二是既要有引领师生的正确舆论导向与精神力量,又要做师生学习生活中的知心人与贴心人;三是既要守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闻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又要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薪助火。通过报网深度融合打造的全效媒体,不仅能带给校园受众更为广泛的体验、更为丰富的认知,而且在讲好校园故事、唱响育人主旋律,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等方面也将释放强大效能。

猜你喜欢

报网校报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报网融合发展探析
第三十六届(2020年度)贵州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20年的校报情缘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报网融合”研究
发挥彼此优势报网互动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