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2-11-09李英,董慧,李琦
李 英,董 慧,李 琦
(天津市东丽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39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是一种快速减轻关节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的手术方式[1]。但手术围术期通常会伴随大量失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状况和术后恢复。临床给予输血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贫血,但是异体输血会增加细菌感染、免疫功能受损等风险[2,3]。为了降低异体输血量,临床通常采用术前自体血液存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等方式[4]。自体血液回输可保障血液的完整性,更符合生理规律,且红细胞活性更优,运氧能力更强[5,6]。本研究主要观察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天津市东丽医院治疗的52 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2 例;年龄28~69 岁,平均年龄(43.19±2.06)岁。观察组男15 例,女11 例;年龄30~68 岁,平均年龄(42.98±1.9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7];②均无凝血功能障碍[8]。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④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常规异体输血[9],即予以悬浮红细胞2~3 U 术中输注。观察组采用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术前依据患者自身调节和手术可能失血量,制定采血方案。采血1 h 前依据采血量补充3 倍的平衡盐溶液,每次采集200~400 ml,并使用CPDA-1 血袋保存与4 ℃条件下。采血最小间隔为72 h,术前3 d 停止采血。手术中采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收集出血,并通过自动程序回输给患者,同时将预存自体血液按需回输给患者。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术前、输血后6及24 h)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以及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两组输血6、24 h 后Hb、HCT、PLT 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Hb、HCT、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输血6、24 h 后FIB 水平低于术前,输血6 h 后PT、TT 高于术前(P<0.05),但输血24 h 后PT、TT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FIB、PT、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输血6、24 h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mPa·S)
2.4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输血6、24 h 后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4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呼吸道感染1 例,发生率为7.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1,P=0.365)。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常需要输血治疗。相关研究显示[10],异体输血可能造成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功能减弱,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异体输血可能引起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发生,存在一定的风险[11]。而自体血回输可减轻自身的溶血反应,避免以上风险,提高治疗安全性,同时其可一定程度减少血资源浪费,降低输血后引发的不良反应[12]。因此,自体血液回输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输血6、24 h 后Hb、HCT、PLT 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Hb、HCT、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输血方式均会影响患者血常规指标,输血后Hb、HCT、PLT 均降低,但两种方式降低幅度基本一致。同时研究显示,两组输血6、24 h 后FIB 水平低于术前,输血6 h 后PT、TT 高于术前(P<0.05),但输血24 h后PT、TT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FIB、PT、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输血6 h 后,两组患者FIB 降低,PT 和TT 时间延长,凝血功能降低,但输血24 h 后PT、TT 基本恢复正常,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观察组输血6、24 h 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输血方式均会增加血液黏度,但是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增加幅度相对更小,发生血栓的风险更低,具有相对更优的应用优势,分析认为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可避免排异反应,促进各项指标恢复。观察组输血6、24 h 后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方式对免疫细胞功能指标影响相对更小,从而可确保更良好的免疫功能,考虑原因是因自体血液回输可避免异体输血免疫抑制,且不含异体蛋白及枸橼酸钠等抗凝制剂,白细胞碎片含量较低,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13]。此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输血术后并发症方面无差异,但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方式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异体输血,因此选择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相对更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凝血功能、血常规无影响,但会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免疫功能抑制,且相对于异体输血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