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

2022-11-09张文杰查玉玲张印明

中医药导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证型发文聚类

张文杰,查玉玲,李 军,武 佶,张印明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山东 济宁 273500)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在长期动态监测的个体中发现[1]。临床医生多根据是否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有无明显症状确定诊疗方案,推荐的治疗方式为安慰治疗、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治疗[2],其中药物治疗疗效有限[3],导管消融是根除PVC的最有效方法,但可能增加前期风险[4]。中医药治疗PVC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症状、减少PVC发生、提高生活质量[5],可作为当前临床治疗的补充或替代疗法。本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治疗PVC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变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设定检索式为SU=(“室性早搏”+“室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异位搏动”)AND SU=(“中医”+“中药”+“中西医”+“中草药”+“中成药”+“草药”+“动物药”+“矿物药”)AND SU=“治疗”,时间跨度为197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各数据库检索文献数量如下:CNKI为851篇,VIP为583篇,Wanfang为419篇,CBM为202篇。本研究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合集相关文献,仅检索到6篇英文文献,文献量过少,不具代表性,最终不予纳入。图1为文献检索流程图。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文献题录完整。(2)排除标准:重复发表的文献;会议通知、新闻文献、报纸文献、科普文献等。

1.3 数据分析方法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合并后查重,根据查重结果在Refworks格式中进行除重,运用Notepad++软件将VIP、Wanfang数据库Refworks格式中的DS改为CNKI,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核对。将筛选后的文献题录以Refworks样式导出保存,保存文件名称格式为“download_**.txt”。通过CiteSpace内置的CNKI数据转换器转化成软件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运用Excel对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应用CiteSpace 5.8.R3软件,完成数据转换后绘制可视化图谱进行分析,参数设置:time slice(1976 JAN.-2021 NOV.);years per slice(3);term source(all selected);node types(Author、Institution、Keyword);selection criteria(Top N50);pruning(Pathfinder,Prun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visualization(Cluster View-Static,Show Merged Network)。

2 结果

2.1 年发文量及趋势分析 年发文量及趋势可以反映某领域随时间的发展状况。中医药治疗PVC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及趋势图见图2。本研究检索共得到文献2 049篇,最终纳入文献834篇,其中1976—2004年发文量较少,2005—2014年逐渐增多,2014—2019年明显增多,2020年至今呈减少趋势。

图2 年发文量及趋势图

2.2 作者分析 作者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节点数(N)=367,连线数(E)=285,网络密度(Density)=0.004 2,表明国内中医药治疗PVC相关文献发文作者共367人,作者之间的合作线285条。根据普莱斯定律,高产作者的最低发文量计算公式为发文量最多作者的发文数[6],其中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刘建和发文量最多,共6篇,由公式得M=1.83,取整数为2,即发文量≥2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168人,共发文407篇,不足总文献量的50%,表明未形成显著的核心作者群。发文量前10的作者见表1。以吴以岭、刘红旭、胡元会、徐凤芹、姚魁武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规模较大,发文量较高,其中高产作者多集中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杨立波与吴以岭在河北区域内形成合作。以上团队的研究以临床研究为主。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

表1 发文量前10 的作者

图3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3 机构分析 本研究涉及458个机构,发文量≥6篇的机构有14家,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发文量为28篇。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N=458,E=118,Density=0.001 1,提示研究机构很多,以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为主,并且机构间合作较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4个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密切,并分别与其他院校、医院形成规模较大的合作网络。受地理因素影响,区域内合作较多,在北京地区形成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为核心的合作网络,河南地区形成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为核心的合作网络,长春、黑龙江、陕西、广州等区域均形成合作网络。(见图4)

图4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可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可探寻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7]。本研究排除“室性早搏”“中医药”“中医治疗”等常规关键词,将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如“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进行合并,使统计规范、清晰。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5,高频关键词表见表3。2个及以上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中构成共现关系,中心性体现了该共现关系在共现网络中的影响力,中心性越强,说明该关键词的影响力越大[8]。表4汇总了中心性≥0.10的关键词。1976—2021年中医药治疗PVC的研究涉及病因、诊断、中医证型、治法、研究类型等方面。冠心病、焦虑抑郁状态是PVC的常见病因;频发室性早搏是PVC临床常见类型;心电图是PVC的主要诊断工具;PVC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心阳不振、心脾两虚为主;常用方药包括炙甘草汤、稳心颗粒、生脉饮、归脾汤;针刺治疗、针药并用是常用治疗方法;研究类型以临床研究、名医经验、综述、系统评价为主。(见表3~4、图5)

图5 关键词共现图

表3 频数>9 的关键词列表

表4 中心性≥0.10 的关键词列表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包括305个节点,426条连线,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选取前10个聚类标签,代表该领域的动态知识演进。采用LLR算法,得到Modularity(网络模块化Q值)和Sihouette(轮廓系数S)两个评估聚类效果的参数,其中Q值为0.800 5(>0.3)说明聚类有效,S值为0.954 2(>0.5)说明结果可信。聚类标签归为以下四方面:聚类#0、#5、#7是PVC的不同研究类型;聚类#1、#4、#8、#9属于PVC的中医治疗范畴,#1和#9偏重补益心气、益气养阴治疗PVC,#4是PVC中医证候与用药规律的总结,#8强调临床上注重整体观念、中西医结合治疗PVC;聚类#2和#3属于PVC的不同病因,#2冠心病是PVC的器质性病因,#3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是PVC的功能性病因;聚类#6是PVC的诊断依据及相关临床指标。(见表5、图6)

图6 关键词聚类图

表5 关键词聚类表

在关键词聚类图谱基础上,以引文发表年份为X轴、聚类号为Y轴得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时间线图体现该聚类标签出现和持续时间的情况。#0临床观察、#1炙甘草汤、#2冠心病和#3早搏时间跨度最长,#0临床观察、#2冠心病、#3早搏、#4中医证候、#6心电图仍在2021年保持活跃。(见图7)

图7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

2.4.3 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体现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演变。本研究得到34个突现词,图8突现图谱从时间角度,整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6—2014年,中医证型和频发PVC的研究持续时间较长;相关中药、中成药、中药复方的研究从1976年开始激增,持续约20年,如炙甘草、苦参、黄连素、复律汤、稳心颗粒;主要的研究类型为临床研究以及中医药治疗PVC的疗效标准;PVC常见病因的认识以冠心病等器质性病因为主。

图8 关键词突现图谱

第二阶段为2012—2021年,首先,系统评价等循证医学手段对第一阶段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热度持续约5年;此后该领域相关研究类型激增并持续至今,如临床疗效、安全性研究、名医经验、用药规律总结;PVC中医证型有了新的认识,如气阴两虚、痰火扰心、心脾两虚,研究者根据此总结出了主要中药复方如炙甘草汤;PVC的病因认识,由上一阶段的器质性病因如冠心病转向功能性病因,如睡眠障碍、焦虑状态,体现了双心医学成为中医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对PVC的长期预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心功能的影响;针刺治疗作为非药物治疗PVC的方式从2018年开始激增,可能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3 讨论

PVC作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能引发严重的心悸、胸闷症状,甚至出现心排血量下降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2];若为频发PVC,提示可能有潜在的心脏器质性病变,日久可诱发心肌病,使心功能下降;若为恶性PVC,有可能诱发心脏性猝死[9]。目前西医治疗方案存在一定局限性。PVC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中医药治疗PVC,可通过改善心肌缺血、消除致心律失常底物、延长动作电位、阻断离子通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等发挥治疗作用[10],改善患者症状,减少PVC数量,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11]。近年来,中医药干预PVC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较多,国内形成了不同的核心研究团队,然而国内中医药干预PVC的研究发展脉络不甚清晰。本研究应用CiteSpace对中医药治疗PVC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该领域的发文量、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

3.1 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PVC的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并从2014年开始大幅上升,表明中医药治疗PVC的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关注度很高。研究主题集中在PVC的病因、中医证型、诊断、治法、研究类型五方面。从发文作者和机构来看,核心作者引导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团队,但是核心作者发文量偏少,研究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基础研究较少,缺乏深入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主要研究机构集中在中医药院校及中医医院,并形成了多中心合作网络,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带动基层中医医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发展模式。受地理因素影响,不同区域内亦形成众多合作网络,多以中医药院校为主,并与区域内中医医院形成合作。

3.2 研究热点 中医药治疗PVC的研究热点涉及病因、诊断、中医证型、治法、研究类型五方面。

关键词聚类结果显示,聚类#2和#3是PVC的不同病因。关键词时间线图显示,结构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是常见的PVC病因,贯穿了整个PVC的研究。1988年“功能性PVC”首次出现。中医药对于PVC的治疗热点逐渐转向功能性,这与社会压力过大导致功能性PVC群体增多有关。中医药改善功能性PVC症状效果显著,对于服用西药效果不佳、拒绝接受消融或不具消融指征但有明显心慌症状的功能性PVC患者是良好的补充和替代治疗方式[12]。

聚类#6是PVC的诊断依据及相关临床指标。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是PVC的主要诊断手段,关键词时间线图显示,“心电图”和“心率变异”自1988年出现并持续至今。普通心电图可以判断PVC起源,动态心电图可以收集PVC总数、时间分布、心率变异等信息。心率变异性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2],心率变异性是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性指标[13]。超声心动图可反映心室结构及心功能情况,对于PVC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2]。中医药治疗PVC的疗效评价,其客观性指标借助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其中PVC数量、心率变异性、心功能是重要的客观结局指标。

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中医证型研究的热度自1976年持续到2011年,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聚类#0、#1、#8、#9均有中医证型的体现,关键词共现图中PVC的核心证型归纳为气阴两虚、心脾两虚、痰火扰心,并且有相对应的中药复方治疗PVC的临床研究,且临床效果显著,如炙甘草汤[14]、归脾汤[15]、黄连温胆汤[16]。

聚类#1、#4、#8、#9反映了PVC的治疗。PVC的治疗与其预后相关。根据发作频次,PVC分为偶发与频发。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频发室性早博”自1985年首次出现,并持续23年,这与频发PVC潜在的临床危害性有关。频发PVC首先排除结构性心脏病可能,并且不论有无临床症状都应控制PVC负荷以防止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并防治PVC诱导性心肌病。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治疗频发PVC,可有效减少PVC数量,缓解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17-18]。

聚类#0、#2、#5、#7、#9反映了PVC的主要研究类型为临床研究,延伸为名医经验、数据挖掘。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目前的研究转向临床疗效合并安全性研究、循证医学研究,体现了该领域研究逐渐规范、深入的过程。

3.3 研究趋势 关键词时间线图及突现图谱显示,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治疗和研究类型方面。随着社会压力增大,以及受焦虑抑郁状态影响,近年来功能性PVC发病率升高,并且研究发现频发PVC提示不良预后。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功能性PVC、频发PVC。在治疗方面,针刺治疗具有起效快、便捷的优势。针刺对于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19],有研究表明针刺配合中药复方治疗PVC效果优于单用针刺或中药复方[20]。针刺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电针、耳穴贴敷、穴位注射等,其选穴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为主,其中内关、曲泽穴最为常见[21-22]。针刺治疗功能性PVC[22-23]、频发PVC[24]、伴有失眠的PVC[25]疗效显著。此外,现阶段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的涌现,为后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标准化开展奠定了基础。并且颇具中医药特色的名医经验总结为治疗PVC提供了新思路,如吕美农[26]、李介鸣[27]、邱保国[28]、刘志明[29]等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PVC的研究热点体现在病因、诊断、中医证型、治法、研究类型五方面。研究趋势在治疗上以功能性PVC、频发PVC和针刺研究为主,体现出中医药治疗PVC的效果显著、研究前景良好。然而核心作者发文量少,研究仍以临床研究为主,缺乏深入的基础研究,仍需开展更多规范化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为该领域提供循证医学支持,并汲取中医药特色的名医经验,为临床治疗PVC提供更多思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国外文献量过少导致无法纳入研究,且国内文献质量参差不齐等,均导致本研究结论存在局限性,今后应不断完善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证型发文聚类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密度的自适应搜索增量聚类法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析及辨证用药研究进展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