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书写乡村振兴奋斗史

2022-11-09聂艳林

商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青岛农民农业

文 本刊记者 聂艳林

发挥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效果,需要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十年间,从物质到精神,青岛农民生活稳步提升,满足感与幸福感越来越多。图为青岛莱西市南墅镇袁家村,果农在采摘冬桃(图 / 新华社)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从人口规模来看,青岛城区人口约600万人,乡村人口约400万人。由此可见,青岛既是大城市,也是“大”乡村。

从偏居一隅的小渔村到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市,支撑青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必少不了广袤农村的斐然成绩。十年间,青岛市粮食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种类丰富,肉蛋菜果鱼等实现全面保供、自给自足。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平度市被列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名单,数量居全省首位,在农业农村部权威评估中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七位,较十年前提升8个位次。到2021年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97.1亿元,比2012年底增加330.6亿元,增长58.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青岛怎样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如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车间码头,看青岛书写的乡村振兴奋斗史。

科技守护粮仓

金秋时节,和风拂过希望的田野,农机轰鸣作业忙,一片丰收的景象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涌动着颗粒归仓的获得感。在平度市南村镇桑园村3600亩高标准农田边,只见玉米切割、摘穗、秸秆粉碎等系列工序一气呵成,“吃饱”了的收割机将收获的玉米棒卸到农用车厢,拖拉机、运输车穿梭其间……规模化的机械收割为玉米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保驾护航”。

“我们在这片高标准农田栽培的圣瑞565和登海605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预计亩产玉米700公斤以上,单产比去年增加50公斤。”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玉芹感叹道,是科技的力量,让农民的粮仓更丰满。

“十年前,我只敢流转百亩土地,土地多了仅靠人工忙不过来。就拿浇水来讲,以前只有等到冬天才有时间给小麦浇水,而现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想什么时候浇水都可以,一天就能浇完。”王玉芹说,这样3000多亩土地四五个人就能应付过来,农民收入越来越高。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十余年来,王玉芹带着乡亲们艰苦创业、不懈奋斗,通过种粮实现了致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不断释放出的重农抓粮的积极信号,让王玉芹的种粮底气更足了。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想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种业核心关键问题。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必须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物质装备破解资源禀赋约束,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高产业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

每年花生的播种期前,青岛华实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崔元绍都是最忙的时候,每天大量的花生种子经他的手发往全国各地,常常供不应求,除了山东省内,还销往河南、江苏、安徽、辽宁、新疆、云南等省份,其中“华实1号”也出口至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粮食安全与科技创新放在重要的高度。这既是对农业科技企业的希望,也是一种鞭策。”听完报告,崔元绍表示,种子研发要瞄准“卡点、难点、堵点”,充分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在品种产量、性能等方面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崔元绍正联合山东花生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进行两个高油酸品种花生的繁育,有望在明年底完成登记定名。

发挥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效果,需要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产业支撑振兴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农业强国往往就是农业企业强国,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离不开扶优主体、做强企业。

企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通过产销订单、土地托管、资产入股等方式,带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多年来,青岛市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量与质的双提升。

万福集团建有全省规模最大、管理最先进的祖代种猪场及年屠宰猪72万头的现代化宰杀车间。九联集团采用“公司+合作联社+农场”的经营模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肉鸡养殖场100座、1200余栋鸡舍,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现代化肉鸡养殖基地。

走进青岛天祥食品集团,干净整洁的厂区、现代化的厂房映入眼帘。车间里,井井有条的生产线、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高效而有序的机器人、熟练的操作工、香气扑鼻的花生油和挂面……由山东省“十强”产业专班评选的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奖励企业名单中,青岛天祥食品集团作为“现代高效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位列其中,是青岛市唯一入选企业。

“用标准化和智慧化方式去做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铁民推动企业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经营数字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业全产业链智慧化转型,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智慧温室运营商。在他的引领下,数据变成了新农资,靠天吃饭的农民变成了收入稳定的产业工人,甚至是年入十几万、几十万元的乡村创业“领头雁”。

十年来,青岛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以联农带农实现强农富农。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青岛市已培育农产品加工、现代畜牧业等2条千亿级,果品、肉鸡等8条百亿级,蓝莓、茶叶等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3家,比2012年底增加189家,同比增长131.3%。

农民生活富足

放着令人艳羡的办公室工作不做,执意回到农村当农民,在地里折腾了半辈子的鲍雯青,50多岁依旧不收心,开启人生第三次创业之路,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奋斗者。

鲍雯青经营的青岛佳垦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草莓、小番茄为核心作物的全产业链农业服务公司。用她的话说,她既是农民,也服务于农民。在她的带动下,平度100多个村的1万多名种植户进行种植技术改进,实现了创产增收。

鲍雯青说,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我将信心满满地带动农户参与标准化、规范化种植,逐步实现品牌化销售,为本地农业现代化作贡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平度市南村镇种粮农民贾宗会干劲更足了:“这些年,靠种粮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一年收入20多万元,在农村真的很不错啦! 今年种植2300亩地,托管6000亩,明年要继续开创农业规模经营新路子,向亩‘吨半粮’目标奋进。”

十年间,从物质到精神,青岛农民生活稳步提升,满足感与幸福感越来越多。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到26125元,较2012年增长111%,十年增速“跑赢”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猜你喜欢

青岛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