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装技能大赛的中等职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研究
2022-11-08颜丽婷王一焱
徐 君 李 蔚 颜丽婷 王一焱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研究意义
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的首要因素就是教师[1],师资队伍是支撑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核心[2]。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教师工作重要指示为指导,秉承“职业教师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重要职责”的职业理念,实施培训提升计划,建立一体化培训系统,坚持大赛专家团队、名师名匠和优秀教练示范引领,全面开拓面向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服装行业发展新局面。强化专业技能,促进关键技术改进与创新,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技能竞赛反哺教育教学,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
1.培训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基于技能大赛,打造双师队伍的主要任务是要依照国家技能大赛项目设置要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国内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根据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结合现代服装企业科技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围绕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核心技能,系统设计培训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在大赛专家、名师名匠和优秀教练组成的师资团队指导下,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培训资源,依托省赛基地实施教学练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实现各层级学员“理论知识+创新创意+效果表达+造型能力+制版技术+制衣技术”能力的全面增值,推动技能竞赛反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2]。
2.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面向省内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等十多所开设有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中职院校专任教师开展了学情调查,具体学情分析如图1所示。当下,省内中职院校有培训提升需求的教师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省赛集训教练员、青年骨干教师、新入职专业教师,普遍适合“做中学”的培训方式。
图1 学情调查统计分析
3.培训模式
基于学情分析,依据培训总目标,聚焦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制作工作全流程,科学设计一体化培训模式,构建项目化培训内容,采用任务式研修为主的教学方式,分阶段、分模块实施,重点关注中职技能大赛中的瓶颈问题,针对关键技术开展强化实践,提升培训学员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学情分析与学习反馈,因材施教,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开展分组,采用问题导向法、小组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展开学习,促进学员相互协作、分享交流、优势互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实施成果导向的学习评价,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跟踪指导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实现培训质量水平的有效提高。充分利用专业已经建设有的线上与线下资源,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任务研修,实施教学活动。配套仿真软件、教学资源库、蝶讯趋势网、超星泛雅平台等信息化资源和工具,延展培训时空,借助学习数据精准干预学习过程,同时也可应对疫情,全面开展线上培训。
(1)培训内容
中等职业技能大赛目前的竞赛要求相当高,内容融合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竞赛内容涵盖了从服装设计到生产制作的全流程。大赛的高标准也意味者作为大赛指导和教学实施的教师们应当成为技术能手,全面深入掌握接轨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故此,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内容必须紧贴技能大赛的价值逻辑,聚焦服装设计与工艺大赛项目规程,建议采用模块化的形式,如图2所示。针对大赛考核其在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制作等方面的通用技术与职业能力水平,参考竞赛具体内容,结合历年大赛题库,形成培训内容模块。
图2 培训内容模块图
具体培训内容可以参考表1设计。
表1 培训内容设计范例
具体培训内容课程内容 目标要求 培训方式CAD样板制作、推板真题解析 掌握CAD参赛软件的各类使用功能 理实一体化培训CAD样板制作、推板沉浸式实景模拟掌握CAD参赛软件实现快速制版、推板方法与途径 理实一体化培训CAD样板制作、推板关键技术提升掌握CAD参赛软件实现快速制版、推板的技巧 理实一体化培训创意立裁真题解析掌握创意服装立体造型的表现方法和表达技术 理实一体化培训创意立裁沉浸式实景模拟1.掌握成衣类创意立裁的快速表达2.掌握礼服类创意立裁的快速表达 理实一体化培训服装工艺难点的解析 解析历届大赛优秀案例的工艺、实现以赛促教 理实一体化培训专家团答疑 解决个性化问题 交流互动
(2)培训环境
培训环境建议采用与竞赛基地规模接近的“仿真”实训场所,配备与服装企业主流技术同步的硬件设备,设定具有服装设计与制造先进性教学的学习情境与生产实训环境,实现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不同模块部分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其中省赛竞赛“仿真”基地可面向培训教师开展沉浸式实践,有利于教师学员在实景训练中提升技术技能。
利用虚实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对接省赛全过程考核情境,创设大赛电脑款式拓展设计、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手工绘制成衣样板、手绘拓展设计、CAD样板制作推板、裁剪与样衣制作六大模块的学习场景,使教师学员体验最为真实的考试场景,加深对省技能大赛的感性认识,采用模拟省赛真题的“做中学、做中求提升”的学习方式,通过实操练习,在实操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技术技能得到提升。
(3)考核评价方式
培训评价应该从“关注发展,多维综合”理念出发,从多元多维角度对教师进行学习成效层面的评价。完成培训,可以提交如表2所示的学习成果表。
表2 学习成果提交范例
前期考核占比10%,考核内容可采用省赛真题,以培训课前任务的形式发布在自建集训平台上,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模块的理论与实操任务并反馈到平台,组织大赛专家、行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进行评价打分,帮助培训学员正确认识大赛,发现自身存在的知识缺失和技术不足之处,借助集中培训迅速补齐自身短板,使得技术技能更趋精湛。
过程性考核占比60%,具体考核内容为电脑款式拓展设计、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手工绘制成衣样板、手绘拓展设计、CAD样板制作推板、裁剪与样衣制作六大模块,每个模块具体评价标准直接对接职业标准,标准引领旨在培养教师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真正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服装类专业的建设与课程改革。
结业考核占比30%,考核内容可采用模拟大赛形式,由专家组命题,以培训结业考核任务形式发布在自建集训平台上,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模块的理论与实操任务并反馈到平台,对照大赛标准评价,结合前期考核、过程性考核,形成培训成果,闭环反馈持续改进,不断调整。
三、结论
科学构建服装类中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在大赛设立的价值逻辑引领下,设计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搭建模块化的培训内容,实施大赛基地“仿真”场景下的沉浸式实践学习,多元多维评价学习成效,扩大教师培训的内涵外延,促进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反哺到日常教学中,让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