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的奇幻之旅

2022-11-08孙晓芝

检察风云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下午茶茶具欧洲

文·图/孙晓芝

启航:上海滩的茶叶大王

借助便利的水运交通,且与丝茶产区相隔不远,上海在1843年开埠后不久,茶叶出口量迅猛上升。因为所有绿茶以及绝大部分红茶,从出产地运到上海,其费用比运到广州要低。茶商带着卖茶所得的钱从上海回去时,所冒风险也要小得多,因为这一带的中国人更规矩一些,这也是吸引他们到上海来卖茶的一大原因。同时原在广州从事茶叶经营的一些英国洋行,紧跟英国驻沪领事巴尔富到达上海筹设分行。到1851年,上海已有洋行36家,其中经营丝茶业务的有20家,占56%。此时上海的茶叶出口量名列第一,茶叶贸易重心也逐渐由广州转移至上海。

1851年,徽商汪立政看中了上海是茶叶的热销地,遂在上海老北门(今河南路)成立了汪裕泰茶庄。汪裕泰茶庄坚持以信誉第一,服务第一为宗旨。当时上海一般的茶叶店出售茶叶时多用纸包装,使茶叶容易走味变色,方法落后。汪立政悉心研究,大力改革,首先采用五色茶筒,既可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且外形美观价格低廉,颇受市场欢迎,因而销售量蒸蒸日上。

前后三十年间,汪裕泰茶庄相继于上海、苏州、奉贤等处创设分号,达九处之多。抗战初期,汪裕泰之孙汪振寰未雨绸缪,将货物转移至国外,并在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开设分销部,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据《上海通志》记载: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慈禧六旬寿诞,汪裕泰入贡的“金山时雨”茶,大受称赞。1915年,此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被评为金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又获得甲等大奖。来自中国山区的茶叶从上海启航,到达海外,广受赞誉。

抵达欧洲: 饮茶之风与制瓷技术

第一个在欧洲喝茶的是荷兰人,1610年将茶运到荷兰。1650年左右茶叶传入英国,那是在咖啡到达英国的几年后。这种新饮料通过咖啡馆传播给英国的平民百姓。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Thomas Garway)首次向英国公众提供茶,它很快成为人们的首选饮料,销量远远超过了葡萄酒和烈酒。

在19世纪,饮茶成为英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家庭茶会、野餐茶会、网球茶会和下午茶会。多年来,家政手册和烹饪书籍对茶会邀请函、礼仪、接待方式、烹煮方法,服饰和茶具做出了明确说明。茶话会可以说是欧洲优雅和繁荣的象征。

因“茶”与“器”的密不可分,饮茶之风带动了瓷器的流行,从外销茶具到欧洲仿制茶具再到欧洲本土逐渐发展出极具本土风格的茶具,欧洲市场对茶具的需求大量增加,欧洲制瓷技术也不断创新与提高,在欧洲,瓷器从纯粹的艺术收藏品变成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由于陶器烧制温度较低,较之瓷器更容易模仿,因而欧洲早期的茶壶便以宜兴紫砂为模板,荷兰的代尔夫特厂、德国的梅森厂、英国韦奇伍德厂都曾仿制出紫砂壶具。英国斯塔福郡的陶工艾勒斯兄弟以宜兴紫砂器中的花瓶、酒壶样式为蓝本,将其形制缩小后制成小茶叶罐,以及引入咖啡杯、啤酒杯等造型来增加欧洲茶具的新样式,使之更加符合欧洲人的饮茶习俗。宜兴紫砂仿制烧造工艺也为欧洲第一件真正硬质瓷器的烧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早期欧洲本土制造的瓷茶具都仿照了中国风格,采用了中国的传统纹饰,比如花卉、鸟兽、人物等纹样,后来的瓷茶具则反映了18世纪洛可可式或新经典形式以及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浓重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喝茶时一般都用没有手柄的杯子。当英国开始流行喝茶时,按照英国人的品位,他们觉得需要一种带有手柄的好杯子以符合习惯,同时杯碟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桌布沾到茶渍。这都使得欧洲陶瓷业有了巨大的发展。

18世纪中期英国发明了陶瓷转印技术,转印的纹饰精致而清晰,与此同时随着英国进口茶叶税下降,茶叶需求量上升,欧洲中产家庭对陶瓷茶具的需求不断增长,转印技术特别适应陶瓷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趋势,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瓷业的本土化生产。19世纪的英国收麦图瓷茶壶和19世纪的英国青花柳纹瓷壶皆是英国陶瓷转印技术的代表作品。

带到上海:中西集合的下午茶

下午茶文化源自英伦。一开始在贵族社交圈流行,进而衍生出各种礼节,并发展出独特的社交文化。从茶叶是东方珍品,到18世纪中期进入欧洲寻常百姓家,下午茶风俗盛行于饭店和百货公司之间。随着时代变化,曾经繁复的下午茶礼节逐渐简化,但是正确的冲泡方式,精美的茶具以及丰盛的茶点,则被视作经典而继续流传下来。

近代,数以万计的英国人来到上海工作、生活。定居下来的英国人也把下午茶带到上海。各式各样的下午茶聚会成为举办慈善、比赛、集会等活动的新潮形式。近代的杂志、报纸等都有不少关于下午茶的广告与文章,比如1926年“吃茶有三要”广告、1933年新雅茶室英文广告、1935年对吃茶的介绍,由此可见“种草”“安利”行为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在沪上出现了。

在上海有很多吃茶屋,尤其是虹口。但吃茶在上海滩不及巴黎那么的普遍流行,可是它的趣味并不因之减少……上海话常讲的吃tea、吃茶,就是吃下午茶,这里所指是西式下午茶,咖啡、茶、蛋糕、三明治或曲奇饼干。比起酒店、饭店的下午茶,上海人更习惯于在家吃下午茶。在家自制下午茶,成本便宜,一壶红茶或者一杯咖啡,再搭配沪上点心,亲朋好友围桌茶叙,简单可口。渗透在都市生活中的上海下午茶中西结合,无论是悄然独坐,还是齐聚一堂,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

猜你喜欢

下午茶茶具欧洲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下午茶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作品四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英式下午茶
准备下午茶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