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分析

2022-11-08邓一豪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7期
关键词:民族化音乐创作音乐作品

邓一豪(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

自钢琴进入我国以来,众多音乐作曲家便一直致力于将我国民族特色音乐文化融入其中,以期通过这种西方乐器传递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方面迎合本土民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助力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并非只是对民族音乐元素进行简单叠加,而是需要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契机和创作题材,科学融合运用西方钢琴创作思路与技法,进而完成对中国钢琴民族化音乐的更好创作。

一、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必要性

(一)推动我国钢琴音乐大众化发展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时间偏短,在最初钢琴音乐传入我国时,更多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创作、传播,大众鲜有机会去聆听感受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转而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与此同时,钢琴音乐在我国社会大众群体中得到了广泛推广。此外,越来越多的本土钢琴音乐创作者也开始积极尝试民族化创作,在主题钢琴音乐创作中融入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比如,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张光年)作词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以我国“母亲河”黄河作为背景,激情歌颂了中华民族人民那种勇往直前、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悠久历史。在众多我国优秀作曲家的民族化创作努力下,中国钢琴音乐开始逐渐摆脱西方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框架,让钢琴民族音乐能够发光发热,受到全球音乐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支持。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新创作,让钢琴音乐作品传播发展更加接地气,让大众能够更好品味欣赏这种钢琴音乐作品,从而推动我国钢琴音乐艺术事业建设稳定持续发展。

(二)全面提升钢琴音乐艺术品质

当前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面临着传承难的现实问题,通过利用钢琴音乐进行民族化的创新创作,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能够实现对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目标,并赋予其现代审美特征。这样不仅能够优化改变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节奏,还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现代公众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需求。比如,像我国经典民族音乐作品《彩云追月》《浏阳河》《二泉映月》等,现代钢琴作曲家通过对其展开创新改编,为其注入了更多新鲜活力,得到了众多年轻音乐艺术爱好者的追捧。除此之外,其通过加强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特色创作,还能够全面提升民族音乐的艺术品质,充分展现我国民族文化特征与精神内涵,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

(三)提高中国钢琴音乐国际地位

钢琴作为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是在18 世纪由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发明设计的,并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而钢琴以一定规模进入到中国则是19 世纪的中叶,发展时间要远远短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要想另辟蹊径提高中国钢琴音乐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就必须加强对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新创作,为民族音乐注入更多的崭新生命力。在一大批优秀音乐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为社会大众创造了大量颇具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这些经典钢琴音乐作品在我国当代民族音乐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深入,中国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也开始广泛传播到国外大众中,促使这些民族化创作下的钢琴音乐作品被海外友人所认可和支持,并拥有较高的传唱度和知名度。以中国民族音乐《茉莉花》作品为例,该音乐作品早在1804 年就以《中国游记》一书传入英国,但1795 年早已有人把这曲和《白河船工号子》(同样出自《中国游记》一书)改编为钢琴曲。其旋律优美、简单自然,容易被国外友人所传唱,因此被海外有人赞誉为“中国第二国歌”。由此可见,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新创作,能够让其他国家抛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刻板印象,促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民族多元文化,并真正热爱中国。

二、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内容分析

(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内容与结构的民族化创作

1.创作选材的民族化特点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内容中,创作选材的民族化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民族民歌内容的选材运用。由我国作曲家瞿维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花鼓》,向人们呈现出了我国乡土民间热情奔放的歌舞场面,有着极为浓郁的民间气息。全曲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模拟了民间锣鼓的音乐节奏和音响,凸显出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主题曲调;第二段轻歌曼舞,曲调是《茉莉花》的演变;第三段又回到了第一段曲调,并创新运用钢琴织体,促使钢琴音乐演奏来到了高潮部分。与传统钢琴曲相比较,《花鼓》钢琴曲的民族化创作开拓了我国钢琴艺术音乐美的新天地,也成为我国音乐舞台上一首经典不衰的曲目。除了《花鼓》是综合利用西洋乐器钢琴与民族题材进行创作,还有《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第一新疆舞曲》等作品都是我国作曲家汲取民间民歌元素,并利用钢琴乐器进行民族化创新创作出来的。

二是民族器乐内容的选材运用。《百鸟朝凤》作为我国最为知名的民间唢呐曲之一,在1973 年被我国钢琴演奏家王建中创新改编为钢琴曲,这也是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最为杰出的民间器乐曲的钢琴改编曲之一,是国人在钢琴音乐创作上的极大突破。王建中在创作该钢琴音乐作品时,不仅融合了自身崭新的创作思维方式与审美观念,加上了钢琴丰富的织体色彩,还保留了原作品的丰富表现力,科学有效营造出了一种百鸟争鸣、欢腾雀跃的引人入胜的情境,让钢琴曲中处处都洋溢着我国民间音乐的情趣。利用钢琴乐器改编之后的《百鸟朝凤》曲目,在原作基础上新增了连接部分,无论是音乐节奏,还是演奏速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作者创新运用了音乐发展手法中的民族化特点,促使创新改编之后的原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模仿力,并且也继承了原曲的独特中国文化风韵。

三是民族文学内容的选材运用。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中,作曲家还侧重于对各种民族文学内容开展创新创作。比如,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林华先生创作的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和赋格形式的钢琴曲。这些钢琴音乐作品是作者基于我国唐朝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展开创新改编创作的,以钢琴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充分表达了我国古诗的格律,能够令人眼前一亮。整部曲集主要分为了十二首钢琴前奏曲和十二首赋格形式的钢琴曲,它们相互之间各自成章、互不关联,是作曲者对二十四诗品的音乐理解创作,能够让鉴赏者感受到作者在选材运用上的新颖、奇特、巧妙的构思。

2.创作结构的民族特点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结构发展中,创作结构的民族化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渐变性。在西方钢琴音乐创作中,其曲目结构通常充满了突然的对比与变化,主要呈现为动机间、段落间以及乐句间的突变型对比。与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结构相比较,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结构是以渐变为主,主要体现在曲目结构设计的过程性。在钢琴音乐创作全过程中有步骤、有机以及有关联性逐渐发展。比如,我国知名钢琴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在民族化改编创作中,从引子到主题慢板部分的过渡就是一个明显的渐变过程。

二是衍展性。与西方音乐结构创作相对比,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结构的创作设计更加具有衍展性的鲜明特点。无论是古代歌曲创作,还是现代乐曲的创作,都科学遵循了这一结构创作发展逻辑。有王建中老师创作的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创作手法上有着一定的独特性,乐曲三个部分都有着鲜明的变奏曲式的特征,是按照不断展开的衍展方式进行发展音乐的,特别是曲目中的B 部分。传统的三度叠置和弦同变异性五声式和弦的复合,以及在高潮部分的三度叠置的三和弦、七和弦同二度四度叠置的五声式和弦复合,使整个乐曲更加生动细致地描绘了陕北的自然地理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三是句尾恒定。在西方音乐创作过程中,作曲者通常将最为重要的乐思放置在开头主题部分,乐曲开端的乐思会成为整个乐曲的“贯穿主题”。而与西方音乐创作相比较,我国作曲者通常会将乐思放置于乐段的尾部位置。中国作曲者会普遍采用“回旋变奏体”的方式,让乐思在每个乐句或者每个乐段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而其中出现多次的就成为核定不变的主题材料,也顺理成章演变为整首乐曲的核心乐思。

(二)中国钢琴音乐作曲技法的民族化创作运用

1.创作调式的民族性

相较于西方国家钢琴音乐创作,我国钢琴曲创作有着更为多元化的调式调性,如同人们所熟知的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式,加入清角、变宫、变徵等偏音就会构成七声调式,从而促使我国作曲家在进行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时,有着更多调式类型的创作选择运用。而西方国家的作曲者在钢琴音乐创作中通常只有两种调式,一种是关系大调,一种是关系小调。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创作在不同段落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音乐调式和调性。比如,由我国作曲家蒋祖馨创作的钢琴曲《庙会组曲》。该钢琴曲的民族化创作,一方面传承运用了西方音乐的技法,一方面则是创新融入运用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向世人充分展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民俗风貌。该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分为了五个部分,分别是[一、《艺人小调》] G 角调性;[二、《二人舞》] G 商调性;[三、《老人的好事》] C 徵调性;[四、《笙舞》]转为 G 徵调性;[五、《社戏》] E 宫调性。作曲者通过创新利用各民族民间的特色调式创作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中国钢琴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钢琴音乐作曲家在民族化创作中,还涉及多调性、多调式的现代创作技法。

2.创作旋律的民族性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发展过程中,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色就是作曲家会运用民族调式中的音去进行创作旋律,这样能够让听众切身体验感受到中国传统民族的文化韵味。比如,王建中创作的《梅花三弄》、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等,即便是带偏音的五声性的六声或者七声调式旋律,其音乐创作材料也是通过利用传统五声调式作为核心基础,额外增加了一些属于和声外音性质的偏音,像变宫、变徽、清角等。除此之外,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中,一些作曲家还创作出了各种具备鲜明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旋律,这些钢琴音乐作品的音调旋法与节奏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以及旋律线条的平稳进行与大跳的结合。乐曲中各个段落所呈现出来的音乐调式有着明显的民族性,能够从不同民族或者地区音乐中找到其根源。

比如,由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新疆民歌《马车夫之歌》创新改编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第一新疆舞曲》,该首乐曲是以我国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舞蹈音乐作为核心题材的钢琴作品,全曲的旋律创作传承应用了民族五声调式,并有效延续了西方的三部性曲式原则,基于对主题旋律的多次变奏来发展乐思。作曲者在《第一新疆舞曲》的民族化创作中,采用了大量富有变化的特性音、不协和音程与多变的复合节奏,促使乐曲既热烈奔放、充满生机,又色彩艳丽、奇异美妙;贯穿始终的低音固定音型模拟着新疆音乐中的鼓点节奏,赋予本曲以舞曲般的动感。

3.富有民族个性的装饰音大量运用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中,诸多作曲家还运用了各种颇具民族个性的装饰音。比如,由作曲家储望华创作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其保留了原曲的风格特点,在创新改编中运用了大量的三度与二度的单倚音,以此来模拟出弓弦乐器二胡的滑音奏法。二胡演奏中的滑音效果通常是由一个手指来弹奏的,而在钢琴演奏曲谱上的装饰音则需要利用两个手指弹奏形成。又比如,在《黄河》协奏曲第三乐章第一段中,该段的音乐旋律创作是来自于《黄水谣》的典型“筝曲”,即五声性的复倚音与四五度音程结合的织体。

在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中,我国作曲家们还讲究通过模拟自然界音响,营造出一种特点的音乐艺术氛围,促使能够让听众身临其境一般。比如,由殷承宗等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在该乐曲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中,作曲者广泛采用了大段的上行下行的双手分解和弦和琵音,能够有效营造出一种狂涛巨浪的画面意境,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三、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启发

(一)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审美风范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发展中,作曲家们不能完全脱离于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思路与技巧,而是需要恰到好处地继承西方钢琴音乐艺术的特点,秉承“西学中用”原则,基于西方钢琴音乐艺术审美视角,推进对本土民族化钢琴音乐的创新创作。倘若我国作曲家在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中,完全抛开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理念与技巧,则极易出现脱离钢琴音乐的基础基调情况,这种具有实验性质的冒险音乐难以一时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认可,甚至于民族化音乐的融合难度也会加大。鉴于此,我国作曲家应结合西方音乐创作特点与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灵活运用好各项创作技法,促使能够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比如,在经典钢琴音乐作品《细雨》创作中,作曲者就采用了“嵌当” “让路”等一系列的织体创作技法,充分展现出中国钢琴音乐免租华创作的绝妙审美,也正是因为这种独树一帜的审美风范,才有效赋予了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极佳的创作意趣。

(二)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内涵与外延

纵观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是在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思路理念与创作技法基础上,科学有效融入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最终实现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有机融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比如,由我国作曲家黎海英先生在1972 年创作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该钢琴乐曲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素材与西方多声部音乐创作技巧有机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在乐曲创作旋律处理与和声创新上,还是在乐曲段落的复调布局与织体运用上都采取了独特的创作手法,旨在将中国味道通过西洋乐器的音色、韵律展现体现出来。《夕阳箫鼓》的创作是以西方钢琴音乐的自由变奏与三部曲式作为核心基础,同时结合了民族音乐中的“换头”“合尾”等技法,科学有效概括了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内涵。当代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外延发展主要可以为体现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以中国传统民族化特色为切入点进行钢琴音乐的创新改编创作,一方面是以西方钢琴音乐创作理念思路与创作技巧为基础,并与本民族音乐创作技巧与审美观念相融合的钢琴音乐。

(三)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未来展望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有赖于各时期优秀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不断对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思维与创新技法进行探索实践,巧妙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创造出属于本民族的经典钢琴音乐作品。当代钢琴音乐的创作学习者要善于借鉴利用好老一辈优秀钢琴作曲家的民族化创作经验与技法内容,主动加强对这些经典钢琴音乐作品的剖析学习,并在创作实践中融入个人风格,努力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更好体现出民族化特色,提升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上的地位,当代钢琴音乐创作者还需深入了解学习本民族的多元音乐艺术文化,积极拓宽自身的音乐学习视野,提高对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认知水平。基于此,才能够对我国不同民族的特色音乐创作技法形成全面的了解,灵活将其应用在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中,实现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创新发展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钢琴音乐创作者的共同努力,将本民族的音乐创作技法与审美观念巧妙融入钢琴音乐创作中,赋予钢琴音乐创作以全新的内涵,向全球音乐艺术爱好者展示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特色。

猜你喜欢

民族化音乐创作音乐作品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路径探析
“我和我的祖国”中山市原创音乐作品
2020内蒙古音乐创作与发展研讨会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