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纪录片的真实性分析VR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对内容传达的影响

2022-11-08周晨上海爱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艺术品鉴 2022年27期
关键词:真实性纪录片设备

周晨(上海爱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一部分将对本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解释说明,为下文关于VR 纪录片对内容传达的影响的探讨搭建理论框架。

(一)VR 技术

VR,Virtual Reality 的缩写,即虚拟现实技术。VR 指的不仅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创造的拥有360 度的三维空间的环境,更是能够给参与者提供多种感官模拟的交互式体验的技术。VR 技术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并利用其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特点,让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并且可以通过触觉、听觉、动作等真实感知实现互动。

(二)纪录片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其中包含了两个层面。首先,纪录片真实性的基础是外在的真实。纪录片应当根据事实进行记录,片中所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话都应当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应该掺杂任何艺术加工成分的。其次,内在的真实也是纪录片真实性的重要部分。观众从纪录片中感受到的情感与领悟到的思想都应当是自然流露和真实呈现的。真实性的这两个方面息息相关,内在真实性是外在真实性的凝练与升华,外在真实性是内在真实性的核心与根基。

(三)VR 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VR 技术不同于传统媒介扁平化的线性传播,它凭借沉浸性互动性等特点开启了媒介革新与融合的新时代。至于VR与纪录片的相遇,最早要追溯到2012 年,外国纪录片创作者尝试将VR 技术加入到纪录片的制作中,但因为当时VR 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只能算是一次技术实验。

2016 年时,VR 技术有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VR 纪录片涌现出来,不管是从视觉效果还是观众体验上都更加优秀。2016 年,国内首次使用VR 全景拍摄制作而成的纪录片《最美中国》在优酷和土豆双平台上线播放。这部纪录片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串联起我国的秀丽河山,讲述关于中国自然地理、传统习俗以及生活风貌的故事。这部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让更多国人知晓了VR 纪录片的存在,同时也推动了之后中国VR 纪录片的发展。

2018 年,A 类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电影节首次设立了有关VR 作品的奖项及展映活动,这也证明了业内对VR 影视作品的关注和认可。2019 年,由中国科学院联合监制,中国国家地理等机构合作推出了VR 纪录片《本色中国》,让体验者通过HTC VIVE VR 眼镜瞬间穿越时空,感受VR 高清视频呈现的震撼视觉体验,在短短的8 分20 秒内游遍全中国。

此后,又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与沉淀,VR 作品也在不断地创新迭代。2021 年,中国电信与光明网共同出品的纪录片《世界遗产看中国》就利用了VR 和5G 技术,为观众带来更难忘的视觉奇观。VR 纪录片也在不断探索中为观众带来一部又一部高质量的成片。

二、VR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对内容传达的积极影响

第一部分中提及纪录片的真实性分为外在的真实性和内在的真实性,因此第二部分将这两者分别对应纪录片的画面内容和情感内容两个层次来分析VR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对内容传达的影响。由于VR 技术具有沉浸性、互动性和自主性,它不管是作为纪录片创作者向观众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一种技术加成的创新表现形式,都会给观众带来比普通纪录片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更深的情感共鸣。

(一)纪录片的外在真实性——画面内容的传达

VR 技术的沉浸感和视角的拓宽使得观众可以体验到更加逼真的视频画面和视觉效果。VR 的沉浸式技术利用真实和虚拟的传感元素进行人机交互的组合,然后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视觉、听觉以及潜在的嗅觉和触觉提示中,从而模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更好地沉浸在VR营造的环境中。在这个仿真世界里,观众因穿戴了VR 设备而处在更不易受到外界干扰的状态中,这也会让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创作者在画面和环境方面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内容上。

图1 VR纪录片《世界遗产看中国》(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这些特性在VR 纪录片《世界遗产看中国》中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这部纪录片以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为拍摄对象,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零距离地观看到陈列在华夏大地上的华丽璀璨的遗产宝藏。每一处遗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遍访群芳。但当观众穿戴上VR 设备时,VR 的沉浸性可以使他们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世界遗产的雄伟壮丽。真实的画面和声音,让即使身处在虚拟空间中的观众也并不需要多余的解释说明,这种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就足以让观众360 度无死角地了解、触碰和感受周遭环境。因此,VR 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可以增强现实感并且可以帮助观众沉浸其中,从而有利于接收来自于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画面内容方面的信息(如图1)。

(二)纪录片的内在真实性——情感内容的传达

VR 技术的交互性会激发观众更深的情感共鸣和更强的同理心。这实际上来源于参与者从VR 技术所建立的客观的虚拟环境中感受到的主观的情感。换句话说,在人与虚拟环境之间,人们可以通过头戴设备、手机、电脑端等各种传感设备进行互动操作,使得人与虚拟环境之间不再仅是人与数字或人与文字之间的抽象的、乏味的互动,而是感性的、富于趣味的人与三维虚拟世界之间的互动。

《昆曲涅槃》是一部于2019 年播出的以有“百戏之祖”美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为主题的VR 纪录片。在这部纪录片中,观众将跟随着昆曲传承人的步履,漫步在静谧优美的苏州园林中,观看着昆曲中的经典桥段演绎,感受着昆曲专属的身段及唱腔,也沉浸于书法艺术所带来的潇洒奔放的气韵。在这些艺术元素的共同作用下,观众自然流露的情感共鸣和反应会被激发出来。这不是依靠纪录片创作者的安排或是引导产生的,而是观众自己因为共情力在VR 营造的空间中感受到的。另外,观众因为看了《昆曲涅槃》而对昆曲及昆曲表演艺术家产生的内涵感知和情感共鸣,还可以带动昆曲这种传统艺术在年轻一代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这也使VR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层面的正向意义。

纪录片《万物之生》也是通过VR技术的加持,从而在情感内容的传达上变得更加细腻和有效。《万物之生》从2021 年开机后,辗转在昆明、迪庆、大理、楚雄等地拍摄,深入热带雨林和山河湖泊,细腻立体地展现了云南作为“动植物王国”和“春之城”的绝美景色。相比于单纯对于美景的描绘,《万物之生》的创作者更注重于将人放进所处的自然环境中,通过讲述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系列小故事,向观众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共处的理念。通过VR 技术在《万物之生》中的应用,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享受并且守护着这种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由此可见,并非以旁观者,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去体验了以后,观众对于某个并不了解或者并不熟悉的事物的客观认识会随之增多。这也是《万物之生》的创作者想要传达给观众在情感内核上的更深层次的内容。综上,在VR 纪录片中,与虚拟环境产生交互之后的观众将会更高效地接收到作品所蕴含的信息和内容,感知创作者的意图。

三、VR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对内容传达的消极影响

作为一种仍在飞速发展中的技术,VR 是具有两面性的。在带给观众不同于二维平面的沉浸式的体验的同时,VR 技术在纪录片中的运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消极影响。VR 在纪录片中的应用时间以及VR 技术本身所存在的局限都有可能会使纪录片的内涵与质量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纪录片的内容传达。

(一)应用时长

VR 在纪录片的应用时长有可能阻碍纪录片的内容传达。过长时间使用或过度使用VR 设备会让人体感受到不适。其中,相对最常出现的是一种被称为“VR眩晕”的症状,这指的是连续使用VR产品过长时间后可能会产生类似晕车一样的反应。这种症状本质上是由于视觉所看到的影像内容与身体内部感知到的状况不一致所造成的。带着VR 设备的观众在看VR 纪录片时,身体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但在视频中视觉感受到却是移动场景,这种感知错位的状况维持一段时间就会产生晕眩感。这种应用时长的限制会使得纪录片创作者们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将作品创作的表达控制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并使观众成功地接收到创作者想传达的内容并且产生共感。所以,这种局限对于有关于描绘历史进程和文化传播类等需要大量篇幅来讲述具体内容的纪录片来说尤为突出,时长太短极易影响影片内容传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二)技术缺陷

现阶段VR 技术仍处于蓬勃发展和探索的阶段,它本身的技术缺陷也会导致VR 在纪录片的应用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色差,也就是创作者们期待展现给观众的影片中的画面颜色和最终观众在VR 头戴设备中看到的是存在色差的。这种色差有可能使观众在VR 纪录片中看到的画面质量降低,从而可能使创作者想要在纪录片中传达给观众关于环境呈现和气氛渲染的内容产生偏差甚至遗漏。除色差外,基础网络条件和算力资源的限制也会对VR 纪录片的内容传达有所阻碍。VR 技术在纪录片中的比重越大,对其所需要的运算力基础建设的要求也就越高,同时如果要实现观众更多的在线互动,也离不开网络带宽的延伸,时间延迟的缩短以及网络稳定性的保障。以上任何技术支持出现了延迟或卡顿都会影响虚拟现实世界的构建,也就有更大可能使观众接收不到影片中的内容。另外,交互体验的不自然也是VR 纪录片,甚至是VR 艺术作品共有的缺陷之一。目前VR 的相关设备还是以手柄交互实现互动为主,观众能够体验和掌控的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前后左右的小规模移动,放大缩小的小幅度触控,感官方面的体验也多以视觉和震感为主,这些都与现实世界中客观上感受到的有一定差距。

四、VR纪录片内容传达的未来发展建议

基于以上对于VR 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对内容传达影响的论述和VR 技术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向,第四部分将对VR纪录片中的内容传达提出可能性的发展建议。

(一)技术创新

为了进一步减少VR 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技术层面的革新和发展不可或缺。5G 的普及、6G的研发、8K 的引入、入口硬件终端的更新、VR 总算力(包括AI、AR、MR、XR、物联网等)的提升给VR 纪录片在构建大体量高精度的虚拟世界以最大化还原真实世界方面提供基础条件。《万物之生》就是我国第一部以8K 贯穿全流程制作的VR 纪录片,8K 超高清技术所能展现的高分辨率、高帧率、宽色域、高比特位深、高动态范围等特质,让内容呈现和视觉影像都趋于极致。

图2 VR头显Meta Quest Pro(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同时,VR 设备的优化迭代也能为观众带来更逼真,也更舒适的视觉体验,这就意味着要在改进设备延时、屏幕分辨率、陀螺仪刷新率、屏幕刷新率等指标上不断提升。研发轻便化且能提供全身性动作捕捉和反馈的VR 设备也将会是未来VR 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2022年10 月,著名VR 头戴设备制造商Meta发布了最新款设备Quest Pro(如图2),这款设备相比于之前的VR 头戴式显示设备要更加轻薄,同时还配备了追踪传感器,它可以复制用户的眼球运动和面部表情,从而创造一种虚拟人物也可以用眼神交流的感觉。更令人惊喜的是,Meta Quest Pro 不再只是具备VR 技术的功能,而是利用所谓的“混合现实”技术将用户周围环境的彩色视图带入到头戴式设备内部,以便用户可以与之交互并使用虚拟图像对其进行增强。

(二)资金支持

VR 作为高投入的技术类别,其在纪录片中的应用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许多VR 纪录片收获好评从而带来商业化成功的同时,还会促使创作者们更有动力去发展和探索VR 技术在纪录片中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研究。同时,许多VR 开发与制作公司也在积极进行投融资运作,以争取在VR 领域更雄厚的资金引入。2021 年,爱奇艺旗下的VR公司爱奇艺智能就完成了数亿元的B 轮融资,这也创下了中国VR 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另外,在南昌连续三年召开的世界VR 产业大会也显示出了国家层面对于VR 领域的关注与支持,并致力于促进VR 产业投融资和资金支持渠道的建立、VR创新合作平台的搭建、促进国际交流和成果展示。

(三)内容选择

除了技术等硬件方面的创新优化,纪录片创作者们也可以通过调整影片内容来减少VR 在纪录片中的应用而导致的内容传达方面的消极影响。在画面内容上,创作者可以尽量避免出现高速移动或长期加速的镜头,在后期阶段多加入一些提示性文字也会在观众观看VR 纪录片时避免或减轻VR 晕眩的状况。在影片类型选择上,展现地区旅游风光和拥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更适合运用VR 技术。试想,当观众变成因冰川融化而无处可栖的企鹅,全球变暖就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当观众被送到海底与其中的生物为伴时,也会开始焦灼地思考如何阻止成片珊瑚死亡。所以,影片内容和类型选择上的筛选不仅会更好地保证内容的传达,还证明了VR 在引起社会关注和扩大影响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五、结语

不可否认,VR 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会给内容传达带来双重影响。VR 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会使观众更直观地接收到来自创作者想要传达的画面和情感上的信息,从而会促使观众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相对地,VR 技术也会因应用时间和这种技术本身在现阶段所存在的局限而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随着VR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资金的投入以及内容类型的甄选,这些缺陷有了更多被规避和解决的可能性。总之,VR 技术在纪录片中的消极影响无法掩盖和消解这项技术在视觉方面能带给观众的更好体验,以及在情感方面可以引起更深共鸣的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真实性纪录片设备
调试新设备
全媒体时代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思考
新闻报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