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你的“心”
——探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2022-11-08施天宇朱巧云

好家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游戏家长

文 施天宇 朱巧云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教师往往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忽视其心理健康。现在,不少幼儿有害羞、胆小、任性、冷漠、自卑、焦躁、孤独等心理表现。本文从教师、幼儿园、家长三方面入手,提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办法。

一、幼儿教师的润物无声与为人师表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江苏省通过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依托“六个支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理解幼儿的行为,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例如,大班幼儿在写数字时,经常会出现“镜面书写”情况。有的教师会责备幼儿或进行机械的训练等。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两者的不同,在记录本或书桌上,提供正确的书写数字。

(二)创设和谐温馨的物质环境

教师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和谐、温馨的环境能够使幼儿形成安全感和秩序感,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例如,游戏材料要方便幼儿取放,桌椅的高度要考虑到不同身高的幼儿,各类墙饰尽量与幼儿的视线齐平;午睡室安装遮光窗帘;允许小班幼儿带安抚物;“私密空间”“让幼儿与同伴分享秘密、发泄情绪等。

(三)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如果说树立正确的观念是隐性的,那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是外显行为。幼儿具有爱模仿的特点,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备一定的示范作用。教师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偏爱某个幼儿,其他幼儿就会觉得教师不喜欢自己,因而缺乏自信;教师如果对一些调皮的幼儿露出嫌弃之情,久而久之,其他幼儿会认为:“调皮的幼儿是坏孩子。”教师经常说“烦死了”“不想做”等话,经常对工作表现出消极、漠视的态度,幼儿也会学着去做。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一日生活的巧妙融合与适宜支持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练习是可以提前预设的,包括动作练习、照顾自己、适应周围环境以及文明礼貌等内容。随机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敏锐度,能仔细观察。例如,我班有一个懂礼貌、会学习、守纪律的女孩。但是,有的幼儿会告状,说她掐人、抢贴画等。我没有亲眼所见,总认为是幼儿之间的一点小矛盾。一天,我暗中观察起来。在厕所,这个女孩对另一个幼儿说:“我以后不欺负你了,我们一起欺负他吧。”当时,我非常吃惊,一个在成人眼里非常优秀的中班女孩,竟然说出这样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我认真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对女孩实施帮助。可见,日常生活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有发现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集体教学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阶段的集体教学活动是根据五大领域分类的,尽管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课,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划分到健康或社会领域。例如,江苏省编教材小班社会课程《我分享我快乐》、中班社会课程《好朋友,陪我走》、大班健康课程《让自己高兴》等。另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挖掘原有的集体教学中潜在因素,融入其他教育教学中。例如,中班美术活动“开心帽”,重点是制作充满开心表情的帽子。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表情,发现“笑脸”是最美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在不开心的时候戴上“开心帽”,想一想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帮助幼儿纾解不良情绪。

(三)游戏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之一,幼儿在游戏中玩耍,积累新经验,又将新经验用于生活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游戏,能发挥增效作用。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确定游戏主题、选择角色、扮演角色,学会怎样与小伙伴友好相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等得到发展;在建构游戏中,幼儿讨论、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搭建,到手能力、合作发展等得到发展。幼儿的建构作品经常会因为同伴碰撞、平衡性查、结构不合理等原因而倒塌。当看见作品“散架”的那刻,许多幼儿会出现双手紧握、追打他人、号啕大哭等现象。此时,教师适宜的介入与引导,能够帮助幼儿纾解情绪,尝试找到解决办法。我园曾组织过“比一比谁搭得高、推得多”游戏活动,利用各种材料比一比谁搭得高,然后推倒再搭,如此反复,旨在告诉幼儿“一切都可以重来”。

(四)体育活动和感统训练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没有做过准确的统计,但从我园在园幼儿的情况来看,每班都有一些“特殊儿童”。例如,有的幼儿除了看书,在其他活动中都不能保持安静;有的幼儿在上课时,突然躲到桌子下面;有的幼儿不喜欢与他人交往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杨霞编著的《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使用手册》中提出:“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还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适当的身体运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且使幼儿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情绪愉快。”

所以,针对一些触觉敏感、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或有阅读跳字等问题的幼儿,教师一定要有目的地组织活动,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从身体运动的内驱力出发,帮助幼儿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父母的顺应发展与有效陪伴

(一)减少包办代替,增加幼儿自信

如今,不少家长过分宠爱幼儿,一些幼儿原本可以自己做的事,家长也往往“包办”,致使幼儿失去了尝试和独自面对的机会。家长要鼓励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承担责任,大胆说“我能行”,大胆做“我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个人只要体验过成功的愉悦,就能激起无穷力量和意念。在不断尝试过程中,家长要不断鼓励幼儿,让他们相信成功或者失败不是最重要的,自己经历了不再害怕的过程才是关键。

(二)降低学习预期,顺应幼儿发展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为了达到预设的期望值,往往会拔苗助长。当能力与发展水平达不到时,家长的焦虑外化为行为,会出现各种责备。近几年来,“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

2021 年6 月,我园对87 名大班离园幼儿,组织了一次专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1 人学习拼音;87 人练习了运算,其中23 人掌握了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69 人在家练习写字,其中23 人每天要写20个字以上。

以写字为例,幼儿的手指小肌肉力量和控制力还于发展阶段,过度强化训练会让幼儿在后续的书写练习中产生抵触情绪。

(三)增加有效陪伴,增进亲子感情

有效的陪伴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以便为幼儿提供支持,增进亲子感情。家长还可以利用睡前时光、餐桌时间与幼儿聊天,让幼儿将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永远留给家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游戏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