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美而生 “玩”美童年
——“活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幼儿美育实践

2022-11-08

好家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陈鹤琴美育美的

文 李 乐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至今对我国儿童教育有着重大意义。在“活教育”思想中,美育内涵极为丰富,特别是在幼儿美育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美育不仅能够滋养幼儿气质,还能够培养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活”教育理论,加强幼儿审美教育,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活教育”思想引领下幼儿美育的基本理念

(一)活动中的美育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和大社会是终身的教材。”在幼儿园,教师会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美育活动,其中音乐和美术是美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陈鹤琴先生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绘画技巧的掌握,而是幼儿情绪的表达、情感的陶冶。”例如,中班美术课程《美丽梅花》中,在绘画前,教师带领幼儿多次观察梅花,包括树干、树枝的形态以及花朵的颜色、大小、形态等,让幼儿感受梅花的美,为幼儿创作奠定基础。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墨水、颜料、油泥、画笔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创造力。

在幼儿音乐活动中,陈鹤琴先生反对幼儿音乐脱离现实生活,倡导将音乐融入幼儿的现实生活,让幼儿充分享受音乐丰富的形式和情感之美,为他们热爱生活和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中班歌唱课程《蝴蝶花》,在学习唱歌前,教师带领幼儿去大自然中仔细观察蝴蝶花,欣赏蝴蝶花,使幼儿对蝴蝶花有一定的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美,再让幼儿学唱歌曲。

(二)情感中的美育

陈鹤琴先生非常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他认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的创造。在教室里,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温暖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除了注重自身外在的美,教师还要在师幼互动中表现出美好的心情,让幼儿感受美好;在户外,教师要带领幼儿融入大自然和社会的美好环境中,让他们感知各种事物的美,如金色的太阳、绿油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滴滴答答的小雨、潺潺流淌的小河等。

(三)环境中的美育

陈鹤琴先生主张:“让幼儿的生活环境艺术化。”幼儿的成长在无形中受环境影响,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活泼开朗、精力充沛,对一切事物充满热情,从而促进他们茁壮成长。

一方面,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教师要尽量让幼儿与大自然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发现春天发芽的柳树、美丽的迎春花、绿油油的草地等,用多种感官感受春天的美;另一方面,从生活环境的角度来看,家庭内饰、玩具和用品的形态、颜色,是幼儿最初的审美对象。为此,家园要创设幼儿成长的环境。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行为美,由浅入深,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和家长都要以身作则,以示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幼儿。

(四)游戏中的美育

陈鹤琴先生将游戏体现在美学上,将游戏化为游戏。他的《儿童游戏》一书中记录了70 款孩子喜爱的游戏,多数是基于音乐和艺术产生的。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用故事和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中感受音乐的美。例如,音乐游戏《小兔与狼》用故事的形式,把幼儿带入游戏情境中:一群小兔子跳呀跳,跳到了树林里。它们竖起耳朵,仔细听风儿在呼呼吹、树叶在沙沙响。哎呀!是不是狼来了?教师扮演兔妈妈,带领幼儿随音乐歌唱并表演动作。唱到歌曲最后一句时,教师引导幼儿一边唱“哎呀,狼来了”,一边做“双手抱紧手臂蹲下”的动作;然后,教师改扮狼,随“狼走路”的音乐寻找“活的小兔子”。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注意聆听音乐的节奏及情绪,体验交替放松与紧张带来的愉悦。

二、“活教育”思想引领下幼儿美育的价值

(一)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新时代需要“以美育人”,幼儿园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审美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

(二)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美育的最佳阶段,幼儿成长离不开美的启蒙。学龄前儿童美育的任务是传授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肤浅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声音、颜色、线条、动作、面部表情等生动具体的形象感染幼儿,以微妙的方式抚养和教育他们,培养审美对周围环境、自然、文学和艺术的意识、表现力和美感。

(三)契合课程“活”化的需求

教师应注重对幼儿的美的启蒙教育,学会用发现美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幼儿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之美的能力。例如,在幼儿园里,波点艺术是幼儿用圆点贴纸、点点印章就能轻易玩出来的;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可以是墙上的拼贴、T恤上的绘画、帽子上的装饰;波洛克的滴流可以是小勺、小桶里颜料的滴洒;布条、树枝、玩具汽车的轮子、蔬菜水果,甚至连小手都能用来作画……其实,艺术就是那么简单,幼儿的艺术都是玩出来的。

三、“活教育”思想引领下幼儿美育的启示

(一)以幼儿为主体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教育应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尊重他们的天性,适应他们的好奇心、好游戏、好模仿的心理。”在幼儿园,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同时,教师要多聆听幼儿的想法,给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机会,协助幼儿完成活动。教师要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不能为了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式的训练,以免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做好观察者、指导者、引导者,提供可利用的资源,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所观、所感等,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以游戏为中心

陈鹤琴先生提出:“游戏有许多积极作用,如游戏可以提高头脑的敏锐度和动作的敏感度,游戏是休息的灵丹妙药,游戏有助于培养公民应有的美德等。”由此可见,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释放他们的自由和快乐。教师要了解游戏的形式和内容,选择健康的游戏内容。例如,积木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美育的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性格和性别不同,幼儿对游戏的爱好和兴趣也会不同,教师要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当幼儿自己玩游戏时,教师要减少参与和替代,让幼儿自己玩,也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游戏,培养其合作意识。

(三)以健康为根本

陈鹤琴先生积极倡导健康教育。特别是疫情防控时期,教师要全力保障幼儿身心健康。一方面,教师要适当组织一些活动,提高幼儿的体质,使其增强免疫力;另一方面,家长要带幼儿积极参加户外运动。

“活”化的美育能够给幼儿带来“玩”美的新世界,引领幼儿用美的眼睛发现和表达世界,引导幼儿园、幼儿、家庭共同生成合适的美育课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

猜你喜欢

陈鹤琴美育美的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美育教师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