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游戏大收获
——例谈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11-08吴晓静

好家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算式运算数字

文 吴晓静

一、背景与过程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我认为,除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以外,教师还要给幼儿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目前,幼儿教育全面禁止“小学化倾向”,禁止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化的知识,禁止以小学化的方式教授幼儿。有的幼儿园对此存在片面的理解,剔除涉及加减法的内容,甚至禁止涉及加减法的游戏。其实,幼儿园可以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掌握数学知识、习得技能。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进一步推进,游戏成为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特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区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5~6 岁幼儿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是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式进行以内的加减运算。”如何让幼儿进行实物操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这些问题值得教师探索和实践。

小昕、小旭、小然、小宇、小霖等5 名男孩玩数学棋游戏,每人有8 枚数学棋(多米诺骨牌上贴上数字、点卡或图片算式)。每人随机拿出一枚棋(10 以内),翻转看算式,再算出算式结果,比较数字的大小。最终,谁手中棋子上的数字最大,谁就赢走桌上所有的棋子。

游戏开始,小昕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棋,然后拿出一枚放到桌子的中间。其他3 名男孩也一起拿出自己的棋放在桌子中间,一起翻棋。

小昕:我的数字最大,我是4 朵花加5 朵花,一共9 朵花。

小然:2 条鱼加4 条鱼等于6 条鱼,没有你的大。

小宇:我是3 加4……

小昕:你是7,没有我大。

小霖:我一共有5 个苹果。小昕:哈哈,我赢了!

接着,新一轮游戏开始。

小昕和小然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两名男孩,计算快,主动性强,情绪兴奋,能快速算出算式的结果,协助赢的男孩拿走棋子,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小霖和小宇能快速算出5 以内的较小数字的算式,对较大数字的运算则比较困难,需要借助点数或同伴的帮助。小旭从头至尾都在旁观,虽然很有兴趣,但没有参与游戏,不过每次谁赢了棋子,他都会笑嘻嘻地帮助别人收走棋子。

二、评价与分析

(一)目标的体现

《指南》在数学认知目标中指出:“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显然,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会运用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数学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运算速度和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个体的差异

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之间有差异,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幼儿之间也有差异,是由幼儿的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生理特点、成长发育等因素决定的。

在游戏中,小昕和小然的运算能力强于其他幼儿,能快速算出10 以内的加减运算。而小霖和小宇的运算能力相对较弱,而小旭一则直处于观望状态。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这种差异,尊重幼儿的能力。教师要允许出现这种差异,不能要求所有幼儿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教师要创造机会,为幼儿释放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给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

(三)年龄的特点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5~6 岁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没有发展成熟且每个幼儿的思维发展不均衡。因此,我在给幼儿准备算式的时候,注重图片、点子与数字相结合,既给幼儿具体的形象,又给幼儿抽象的数字。

幼儿已经进入大班下学期,由于数学是一个很抽象的学科,他们对数学加减运算还不熟练。因此,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数学的学科特点,不能急于求成,不要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幼儿。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教师要允许他们在同一领域呈现的数学水平也有所不同。

(四)环境的因素

除了先天因素以外,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在与小昕和小然的爸爸妈妈交谈中,我了解到家长平时会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数学计算能力,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计算知识。例如,逛超市时,家长会给幼儿钱币,引导幼儿去收银台付款,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运算技能。

三、支持与策略

(一)创造机会

一是生活中的机会。幼儿喜欢生活化的活动。只有将数学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场景中,才能激发幼儿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多抓住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集体数学教学的模式,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与数学密切相关的信息,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如带幼儿去超市自主购物、去菜场买菜等。只有在生活中多接触数学,多了解数学,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数学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是游戏中的机会。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能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幼儿园可以将数学学习融入区域游戏活动中,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开展数学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幼儿获得知识、习得技能的过程更有趣、更简单。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使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不论从最开始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还是全面实施课程游戏化,教育活动始终要遵循游戏精神。

(二)难度分层

什么是难度分层?这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潜力倾向,为幼儿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活动。其目的是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敢于操作,乐于操作。面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提供难度低的游戏和材料。例如,在玩计算游戏时,教师提供数量少的物体并注重数字算式和图片算式相结合,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计算,获得成功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增加游戏和材料的难度;面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要提供与他们能力匹配的游戏和材料,鼓励他们挑战难度更高的游戏。

(三)家园合作

现实生活中家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会导致幼儿能力发展上的差距。有的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幼儿,缺少与他们共同游戏、共同生活的机会;有的家长怕麻烦,不愿意给幼儿自己尝试的机会,幼儿缺少必要的游戏和生活锻炼。殊不知,家长的这些想法扼杀了幼儿主动习得技能的机会。家长要提供机会,多鼓励幼儿,多让幼儿自己探索。只有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算式运算数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怎么写算式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好玩的算式谜
答数字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