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企业设备安全管理
2022-11-08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王光辉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王光辉|文、图
在电力企业中,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小则停机,大则危及财产、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强化设备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对设备安全管理进行探讨,提出用好三套“工具”、推行两种“模式”、建好三个“体系”的管理方法。
用好三套“工具”
设备选型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固然很重要,但也绝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要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设备。同时,更要坚持“三分选、七分管”的理念,用好三套“工具”,做好精益管理。
用好安全风险评估“工具”
发电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通过推行安全风险评估可以统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标准和行为,有效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标准”等等问题。
对此,企业应着手建立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手册或设备隐患排查手册,细化、具体化评估项及评估标准,并将其融入日常设备管理,为企业各级人员开展设备日常安全管理提供制度标准。同时,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内审,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外部评审,以深入“诊断”基层单位设备安全方面的问题,做好安全风险管控。
以中国大唐集团为例,按照体系化思想和风险控制的管理思路,针对各管理要素控制节点的管控重点要求,细化风险控制措施,建立了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标准,并最终形成了“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手册”。其中设备管理单元涵盖了监造安装、试运调试、生产物资准备、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设备工况与状况、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轮换与试验制、点检、缺陷管理、设备检修、技术改造、可靠性管理、技术监控、节能管理、技术资料、科技进步、实验室、特种设备、备品备件等23个要素。每个要素均详细列明了控制节点、标准分、风险管控重点要求、管控效果评估、评审依据及频次。同时,中国大唐集团通过对各管理要素管理过程痕迹的检查,检验各管理要素的管理过程是否按照规范的体系正常运行,各项风险管控措施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实现了综合分析和判断各管理要素的安全风险以及企业系统风险度的目的。
用好可靠性管理“工具”
可靠性是电力企业的重要性能指标,也是影响电力企业效益的重要方面。发电可靠性管理是指为实现发电机组及配套设备的可靠性目标而开展的活动,包括发电机组及配套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分析研究发电厂可靠性的目的在于从电厂生产的各环节找出使电厂丧失正常功能的因素,从全过程分析其原因,找出对策,同时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提升电厂可靠性的途径和方法。
发电设备作为电力企业持续输电的一个重要机械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问题和老化现象。通过发电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能够对发电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与跟踪,及时发现发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和故障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设备故障问题进行解决与维修,实现降低设备出现故障概率、增强使用性能和寿命的目的。对此,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好以下3 点:
第一,规范、准确、完整的统计信息。发电设备可靠性指标是对机组的可用程度、运行稳定性、机组健康水平、连续运行能力以及机组启动可靠度等进行的量化反映,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非计划停运和非计划减低出力等指标直接反映机组的发电运行能力。因此,做好可靠性管理,企业必须确保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二,做好可靠性指标的有效管理。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应用,因此企业要确保发电设备的可靠性渗透于发电生产的全过程。一是通过纵向对比分析法(对同一指标不同年度间进行对比),对指标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的幅度进行分析,以找出薄弱环节或有所改进的经验;二是通过类别比较法(如故障停运中不同责任原因故障停运比较),找出对可靠性指标影响最大的集中停运种类,以确定管理工作改进的方向,优化计划检修。三是抓牢可靠性管理的抓手。以中国大唐为例,以“降缺陷、降非停、创金牌”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可靠性管理工作,推动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设备安全检查现场
用好技术监控“工具”
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管理手段。技术监控管理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以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程等为依据,通过计量、检验、试验等手段,实现对发电设备重要参数、性能指标等的监测与控制,从而达到对事故的超前分析和超前控制,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对此,企业应重点做好以下4 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企业应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形成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在这三者之中,质量是核心;标准是技术监督的依据和尺度;计量是获得准确数据的手段。简而言之,企业要以严格、科学的标准、准确的计量和优良的产品制造、设备安装、检修和运行质量来保证发供电生产过程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第二,搭建技术管控平台。对于企业来说,一是应建立技术资料库,分专业、分设备建立技术标准、反事故措施、作业指导书、检修规程、运行规程等技术档案库,为各场站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建立国内外成熟先进的技术信息库,为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引领,避免新技术应用的盲目性;三是建立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成果库,为解决问题、成果运用提供帮助;四是建立失败、落后、淘汰技术信息和事故案例库,信息共享,避免损失。
第三,严格技术监控管理。企业应严格落实技术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日常管理、检修、技改等做好技术监控工作,对重大技术监控问题进行专项督办,实施闭环管理。每月开展技术监控技术分析,切实发挥技术监控体系作用。同时,针对电力工程的设计、设备选型、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安装、调试、试生产、运行、检修、技改等全过程,都要实行技术监督,在每个过程、每个环节,每个专业都要一丝不苟地按照现行标准做好技术监督。
第四,推进试验室建设。企业应推进金属、化学、绝缘、继保、热工等基础实验室建设,确保人员、资质、技术、设备到位,发挥重点企业区域试验室功能作用,以满足常规的技术监控试验要求。
推行两种“模式”
及时或超前发现设备安全隐患、加强设备检修维护是做好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对此,企业应通过推行状态优化检修“模式”、智慧+设备安全管理“模式”,推进“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推行状态优化检修“模式”
状态优化检修是一种将状态检修、计划检修和故障抢修相结合的检修管理创新模式。状态优化检修以设备可靠性为中心,延长设备使用周期为目的,将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统一管理。
状态优化检修的步骤包括:监测、分析、预警、维修。核心主要有三点,即“早”“新”“全”。“早”就是指关口前移,对设备提前检测和诊断,有的放矢地实施“诊治”和调整等措施,以延长检修间隔,通过主动保养减少被动检修次数,降低设备的非停机率。简而言之,就是将设备隐患和缺陷在发展到“设备损坏”以前消除。“新”就是指理念新、体系新、手段新,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确定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劣化程度。“全”就是指全过程管理,强调通过“修前诊断、修中跟踪、修后评价”,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状态优化检修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托先进的精密点检诊断技术监测设备状态信息,诊断设备的异常,分析设备的故障,实行劣化倾向管理,并根据设备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的不同,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维修方式。
推行智慧+设备安全管理“模式”
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发电行业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企业应通过持续推进设备状态诊断预警、自动寻优、在线监测、智能分析、决策支持等生产管理关键环节的应用研究,提高机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强化设备管理维护能力,为故障分析和诊断提供支持,确保风险可控、在控。
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为例,依托高井热电,建立了数据监测分析与诊断中心,通过对发电机组运行数据的采集、监测、分析与诊断,有效发挥“数据库、案例库和专家库”的作用,并运用科学模型和算法结合人工智能,对机组进行性能评估。
建好三个“体系”
高水平的设备安全管理离不开一支安全意识及业务能力都突出的专业队伍。因此,企业应把好入口关,常态开展人员素质评价,制定相关人员素质评价管理办法及评价标准,通过认真开展评价,及时发现人员的“薄弱点”,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加强人员培训、优化人员结构等措施,以实现人员这一重要“资源”的动态优化。
加强保证体系建设
第一,优化生产系统人员结构。企业应全面梳理、分析生产系统人员基本情况,结合实际研究明确生产系统岗位定员标准,并对照定员标准,及时补充缺员,优化人员结构,对不能胜任的人员进行调岗。
第二,提高生产人员综合安全素质,贯彻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培训。例如,企业主要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现场和生产系统、主要设备结构、性能、保护及工作原理,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故规律的本领,同时要通过干中学、学中干,造就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第三,提高生产人员技术管理水平。设备安全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门类的专业,如特种设备监督、消防监督、生产运行监督等专业技术性很强。这就要求相应人员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精,这样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正确解决疑难问题,才能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
加强监督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健全安全监督人员持证上岗。企业应要求专职安监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或相应行业、地方要求的安全管理培训合格证。
第二,建立专职安监人员规范化履责制度。企业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明确安监人员履责清单和权力清单,推进安全监督日常工作、例行工作标准化、表格化,形成工作任务清单,分专业建立安全监督检查重点事项清单并动态更新,做到责任到人。
第三,完善安全监督手段。企业可通过视频识别技术,对设备的跑冒滴漏进行监控和实时报警。有条件的企业,还可考虑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对厂内设备实时研判,及时排除设备隐患,确保巡检安全稳定高效。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企业可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生产、工程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由总工程师,设备、发电、维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监督专业工程师,设备、发电、维护等相关部门专业专工组成的三级网络,确保技术监控人员配置到位、日常管理规范、体系运转正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