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022-11-08贾丹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6期
关键词:观者艺术作品艺术设计

贾丹(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近些年来,国际上也对“艺术作品空间化”进行了深入且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很多西方艺术家通过对一些经典绘画作品进行抽象性的元素提取,极大地丰富了空间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基于这一研究现状,我国的一些艺术研究人员也通过对东方传统绘画当中透视以及空间原理的分析,从东方传统绘画的空间角度对三维空间进行平面化设计,在遵循其内在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创造了“超主观空间”的沉浸式美术馆。综上所述,基于以上研究现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就必须主动参与到这一“艺术作品空间化”的浪潮当中,提取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设计元素,运用合理的手段将其运用到空间艺术设计当中,丰富空间艺术设计形式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空间设计中注入了一股新的东方风格,使东方传统艺术的脉络得以延续。其旨在延续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以不同的材料工艺和细节手法,在不同的空间中表现出张弛有度的历史。

一、艺术作品空间化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艺术作品空间化概念,对于大部分的人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很多人会认为传统艺术作品与空间设计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个体,最大的关联无非就是会运用传统艺术作品来对空间本身进行丰富,我国的许多庙宇和殿宇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许多艺术家为了让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一些经典艺术作品的魅力,仅仅通过单纯的作品展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表现需求了,因此以美国概念艺术家Alex 为代表的艺术家就开始对一些经典艺术作品当中的关键要素进行抽象化处理,并根据作品的主题进行针对性的整合概括,形成针对化的场景,从而加深观者对场景中艺术作品的理解与记忆。被空间化的艺术作品并不只局限于绘画作品当中,而是可以涉及诗歌,神话故事,历史遗迹等多种艺术表现类别,这些原本独立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幻想艺术空间,通过艺术家们的巧妙设计,就可以以一种更加直观且具体的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从而为其带来更加深刻的感受与独特的视觉审美体验,同时这也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创新与重构。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领域,有着和西方艺术截然不同的空间观念。在传统的西方绘画当中,所采用的空间表现手法主要是焦点透视,这是通过严格的数学计算而得出来的科学空间表现形式,而中国传统绘画则主要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并不一味地去模仿自然真实空间,而是更加侧重于表达绘画意境上的广阔,山水画所惯用的透视技巧,即“高远、平远、深远”便是这种空间理念最具代表性的体现。这种空间意境上的体现,正是当前空间设计所最重要,也是众多艺术家最关注的一个点,通过对这种空间表达意识的模仿,可以非常有效地将观者带入到那种特定的意境氛围当中,感受传统绘画那种深远凝练的空间意识,拉近了观者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间的距离,从而对其作品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当前艺术作品空间化的发展情况研究

当今世界,空间艺术与艺术品结合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就是一些美术馆的空间设计,因为美术馆本身就承载着宣传绘画作品的任务,所以很多和美术馆相关的空间设计项目,都会涉及与艺术品结合的因素,从而能够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艺术品当中的独特魅力,在设计者的引领下真正走入艺术的世界。笔者在此列举了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艺术作品空间化的典型代表,也为中国传统绘画融入空间艺术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一)上海沉浸式美术馆

我国的上海地区,每年都会策划布置一系列沉浸式的美术展览,其主要表现方式是通过现代技术来将绘画内容真实地展现在一个具体的空间当中,观赏者不仅可以进入这个空间,成为这个空间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与其中的展览内容相互动,从而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每一场沉浸式展览根据展览内容的不同,所创作的三维空间装置以及电子图像也是不同的,而观者也就可以在展览设计者的有意带领下,主动对该展览空间进行探索,并在这种视觉体验的引导下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

这种沉浸式艺术空间设计理念,就非常适用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艺术空间设计之间的融合创作,因为中国传统绘画所表现的那种空间形态本身就不是非常写实的,而是要以画面主体为中心,向四周进行“高远、平远、深远”式的延伸,这与该团队所创作的沉浸式空间体验正是不谋而合的,都是通过营造一个立体的空间,将观者整体“包裹”进去,并与空间内的艺术装置进行互动交流,只不过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空间是存在于观者的内心,需要观者通过对画面进行深入的解读才能与之形成共鸣。中国传统绘画当中对一幅优秀山水画的要求“可观、可游、可居”,也正是古人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当中那种空间设计意识的朴素理解,只是当时的古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再现这种“画中之景”,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与针对性的设计。

(二)移动美术馆

一般来说,传统的美术馆或者艺术展览馆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这种美术展览模式拥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但是其收藏意味太重,并不利于艺术作品在人民群众当中的传播。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品的传播,近代西方的一些艺术家开始采用“移动美术馆”的形式来进行艺术展品的展览。具体的操作形式就是将美术馆设计成一个可移动的空间设备,可以根据展览的需要而不断对其进行位置移动,从而能够使观者享受到更为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对艺术作品的一种有效传播。

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可移动美术馆就是位于荷兰的普莱恩美术馆,其打破了传统美术馆所固有的物理空间局限,可以根据展览者的需要而将其移动到城市中心或者是郊区。其存在的意义不仅只是让艺术展览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可以让艺术家本身跳过美术馆这一媒介,可以和观众直接通过移动展览馆来进行交流,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获得观众的反馈,观众也可以在于艺术家的直接交流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艺术体验。同时,这种艺术空间表现形式也为广大空间艺术工作者们指出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设计方向,即通过这样一种流动空间的表现形式,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艺术活动当中,这对于全社会范围内的艺术传播以及艺术教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艺术设计当中的展现

中国的传统绘画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绘画艺术体系,根据绘画题材,所表达情感的不同,其运用的绘画技巧也是不同的,这就给其与空间艺术设计之间的结合带来了更多的空间与可能。但是近代中国由于整体空间艺术设计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因此也缺乏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结合,这对于我国整体的空间艺术设计以及传统文化传播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基于这样一种发展现状,笔者根据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入分析,从绘画的表达形式、内在空间艺术设计特点等方面进行切入,将其与空间艺术设计进行常识性的融合设计,为今后的空间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融合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与思维逻辑。

(一)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空间艺术设计理念

1.根据绘画题材来进行区分

中国传统绘画根据其表达内容的不同,而分成了多个绘画体系,从绘画题材的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大概分成山水绘画、花鸟绘画以及人物绘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绘画种类,其所蕴含的空间艺术设计理念也是不同的,山水画所讲究的是“可观、可游、可居”,所侧重的是其中空间与观赏者之间的互动性,要能够给观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广阔的想象空间。花鸟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更多的是扮演一种装饰的角色,要通过绘画的内容来让人的居住环境更加和谐美好,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物绘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扮演的更多是一种“故事讲述者”的角色,即通过绘制人物来记录一个人或者描绘一段故事。

因此,在进行空间艺术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不同绘画题材所带来的不同文化内涵,在运用山水画进行空间艺术设计的时候,就要侧重空间和观者之间和谐交融,花鸟绘画则是要表现自然的美好,人物绘画则是要有一种讲述故事的含义在里面,从而反映出不同绘画题材当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要素。

2.根据表达情感来进行区分

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当中,不同的创作者根据自身独特的情感价值取向,创作出来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以郑板桥的“竹”为例,虽然其所画的内容只是几根竹子,但是这些竹子背后所蕴含的却是作者本人对人生的态度,即通过竹子的刚折不屈来表达自身的高洁情操。再比如八大山人的花鸟作品,其作品异常简洁,大量的画面都是由“留白”构成,并且其画中的鸟儿都有着一种非常奇怪的眼神,并不像真实自然界当中的鸟儿形态,这也是作者本人情感态度的一种表达。这一点也正是当下在进行空间艺术设计时候所需要重点考虑到的因素,通过分析画作内在的情感态度价值,来进行空间艺术的设计,这样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具冲击力与情绪感染力,所带给观者的体验也不是简单的视觉体验可以相比拟的。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空间艺术设计的理念根据所绘题材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样式也是不同的,这给其与现代空间艺术设计之间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创作者可以根据绘画作品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其中的独特审美要素与空间艺术设计相融合,一方面可以极大地丰富空间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拉近观者与艺术品之间的距离,以一种更加直观且具体的方式去理解中国画背后的内涵。

(二)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空间艺术设计过程

1.中国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想要将中国画与空间艺术设计相融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到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透视原理,这是决定空间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展现中国绘画独特审美趣味的一种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当中,早在宋代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散点透视”体系,并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的表现形式而一直流传至今。所谓的散点透视,是与西方的焦点透视相对而言的,在正常的空间当中,一个人观察世界的角度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在散点透视的空间观察体系当中,画家本身却是以一种“动态”的视角来对世界进行观察,在画面表现上其视点可以产生上下、左右、远近的变化,从而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视觉体验。

2.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构图与空间形态

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大都以长卷为主,并且会采用分段式的构图为主,画面场景也主要以近景、中景以及远景构成,观者在欣赏画作的时候,需要不断地进行身体上的移动来进行欣赏。以中国经典画作《千里江山图》为例,这幅青绿山水画作长达十余米,采用全景空间布局来记录千里江山的伟岸浩渺,这就需要观者以“平移法”来对其进行观赏,观者的视线要从画面的开头一直移动到结尾,在作者的引导下欣赏连绵不绝的江山奇景。与此同时,《千里江山图》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不论从画面的哪一个地方随意截取,所截取的画面都能够独自构成一幅完整的画作,这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一步一景”的创作理念如出一辙。这种画面构图方式可以极大丰富观者的视觉体验,将画卷的首尾进行连接,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将观者包裹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山水空间之中,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3.中国传统绘画当中所表达的行为主题

除了从画面透视以及空间形态来进行空间艺术设计之外,还可以从画面所表达的主题来进行设计切入。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当中,有很多的绘画作品是有着一种“记录”的功能蕴含在其中的,比如《兰亭修契图》所表现的就是一群文人雅士在山中品茶论道的场景,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艺术设计,就可以将其与“品茶”“论道”相结合,直击画面表达的主题。还有经典人物绘画《捣练图》,其所表现的是唐代女子捣练染色的劳动场景,通过对古代捣练方法,器物以及劳作方式的分析,将这一传统活动与国画空间相结合,从而创作出具有绘画表现力的空间艺术设计作品。

通过对以上两幅画作的简单分析,可以非常明显发现,通过分析画面表达的主题,可以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性质的空间艺术表现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拉近观者与国画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弘扬。

(三)中国传统绘画与艺术空间设计之间的结合

1.中国传统绘画“留白”意识与空间艺术设计之间的结合——以《四景山水图》为例

《四景山水图》是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的代表作品,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留白技巧,来起到衬托画面主体物的作用,同时也给观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画面空间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艺术设计,首先可以运用垂直的细线来表现画面中空白的部分,对前方的主体装饰物形成衬托与强化,然后将画面当中的树木与亭台楼阁抽象转化为简单的剪影形,按照画面当中的前后关系进行排列组合,给观者以一种置身于画面当中的感觉。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空间当中融入“焚香”装置,焚香所产生的烟雾能够很好地表现国画当中的水墨韵味,同时也给整个空间以虚幻朦胧之感,这也正是国画留白技法所需要表达的一种审美感受。

2.中国传统绘画当中“平远、高远、深远”意识与空间艺术设计之间的结合——以《富春山居图》为例

《富春山居图》通过“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透视技法,为观者营造出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山水空间,整幅画面如果首尾相连,仿佛就能够将观者完全的“包裹”在其中,使其置身于一个生动的山水世界当中。以此为基础,首先可以将画面当中的山水形状以抽象形的方式剥离出来,然后将这些提取出来的山元素在空间当中呈环形分布,同时按照画面,在相应的空间位置加入盆景元素,同时在整个空间四周运用丝绸进行装饰,来代表画面当中运用留白技法表现的天空,使得整个空间仿佛是一个独立于现实的山水画中世界,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3.中国传统绘画当中动静相衬与空间艺术设计之间的结合——以《瑞鹤图》为例

《瑞鹤图》所表现的动静结合画面效果,是中国传统绘画当中所惯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多用于花鸟绘画当中,用环境的“静”来突出动物的“动”,这种和谐的画面表现形式,会让画面显得非常有序,小动物的活泼感也能够得到非常突出的体现,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艺术设计,就要在空间当中突出这种动静相衬的画面感受。首先可以将画面当中七种不同形态的鹤进行元素提取,运用丝绸等较为轻柔的材料进行具体形态的制作,这样这些装饰物就可以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而不断运动,天然就具有一种活泼跳动之感。之后就可以提取画面当中的建筑立面屋檐轮廓,由于画面只表现了正面的建筑形态,因此侧面的建筑形态就可以参考一些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建筑,然后将其整合并作为艺术空间的主体框架。同时,为了更好地模仿画面效果,还可以用蓝色丝绸布料将四周装饰起来,来表现画面当中的天空,并且还能够将鹤翼的形态以抽象形的方式印在丝绸上面,给人以更强的空间纵深感与想象空间。

四、结束语

通过对传统中国绘画的简单分析与总结,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切入进行空间艺术设计,设计出具有多感官体验的中国画艺术空间。传统绘画与艺术空间的相互结合,即是当前国内空间艺术设计领域的一次尝试和探索,同时也是今后空间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艺术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观者艺术作品艺术设计
端午节观龙舟赛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