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2022-11-08孙方宁

大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共青团传统媒体受众

孙方宁

(南京传媒学院 校团委,江苏 南京 210000)

一、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根本形式就是以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体作为发展的主体,全面运用网络以及手机媒体的优势进行创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从而满足人们对手机以及电视网络媒体的实际需求。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新媒体是用户能自主选择内容、传播者和用户形成对等交流、无数用户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的媒体形式。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具有交互性、数字化、个人化等特点,数字化是本质,互动是表现形式,个人化则是传播机构一种延展。在时代的发展中,新媒体平台逐渐变得多样化,使学生在学习以及娱乐的过程中都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微信、微博以及校园论坛等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平台。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一是高参与度。这个不再是传统的媒体单向输出的时代,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姿态,更多的现状是,屏幕背后的自媒体人,不论是大号还是小号,都在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自己的读者和粉丝,这对新闻或者是媒体肯定是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是数字化。数字化的内容,使得内容本身得以更广阔地实现“范围经济”,即以很多种不同形式呈现。三是虚拟性。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保证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在逐渐提升其主体和客观与现实世界中的社会规律、生活与伦理约束相互分离,并且呈现于假定的状态中,因此使得整个空间变得更加虚拟。四是交互性。交互应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互动性使得在公共领域中的传播不仅有大众传播的性质,还有人际传播的特征。五是个人化。传统媒体在面对每个受者时,都是一样的。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劣性对比分析

四大传统媒体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然开始席卷整个社会,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尊重和偏爱。20世纪80年代,报纸受众最为广泛,其广告收入也一度占据各媒体形式首位,这是因为报纸开发时间长,在发展过程中也相对较成熟稳定。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四大传统媒体配合默契,在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既定的市场规模、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专业的新闻传播理念和运作机制、稳定的发展路线、专业的技术和人才、业务覆盖范围和品牌意识等优势。四大传统媒体之后受到新媒体冲击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不够灵活、节目过于固定、技术发展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创新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与四大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似乎是一夜之间用饱满的新姿态、创新的新技术和崭新的新形势快速实现市场侵占,它成功地占据了四大传统媒体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市场与受众。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新媒体传播采用以互联网新平台为抓手,致使其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便利,科技的进步让人们享受到了更加便利的生活,也更符合新生代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新媒体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其主要优势有:

1.较强的流动性。新媒体因为可快速传播信息,覆盖面比四大传统媒体更为广泛,产生的影响力也更大。

2.较为新颖的模式。新媒体跳出四大传统媒体模式,实现了新生代的个性化突破。它可以根据大数据的统计和计算对受众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并根据不同受众的具体需求推荐相关信息。

3.较为丰富的形式与内容。新媒体除了可以传播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外,还可以对这些元素进行重组,使得最终的信息产品更加立体丰富。

4.较为灵活的受众地位。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受众既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阅读者,同时新媒体较低的准入门槛,也可让受众和用户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丰富了受众的身份体验,增加了整个信息传播过程的趣味性。

新媒体与四大传统媒体相比,发展十分迅猛,内容十分庞杂,因为它的新兴特质也没有过多的经验和先例可以借鉴,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

1.较为浅薄的综合基础。市场规模、技术手段、专业人才等综合性基础较为薄弱,以致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难以厚积薄发,内容审查还存在一定不足,用户发布的信息层次高低错落、层次不齐,低俗文化潜在。

2.较为薄弱的综合管理。在新媒体时代,人人是受众,人人是用户,人人也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和创造者,基于这一情况,导致新媒体容纳的内容太多,流动性也特别强,信息管理上就遇到一定的困难,存在较多的管理漏洞。

3.较为杂乱的市场。新媒体的发展过度追求个性化与商业化,导致媒体的基本性质发生变化,易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扰乱一些市场。

4.较难分辨的虚假信息。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给每个人戴上了面具,谣言和不良言论无法得到有效阻止。

三、高校青年流行文化产生的影响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中国的飞跃式发展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新媒体的兴起对社会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表现为社会上崭新文化形态的形式,并以其独有的特征使信息无人不用、无所不及、无处不在。大学生这一新时代青年力量与新媒体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理念以及思维模式等方面都受到新媒体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活动十分丰富,如观看视频、在线聊天和学习等,通过QQ、微信、微博、搜索引擎等不同的载体,也可全面勾勒出大学生网络学习生活。在调查其获取有用信息的渠道时显示,52.6%的学生都选择了网络,选择手机和微信的学生达到47.3%。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获得群体活动和资讯的主要来源就是依赖于网络和移动电话的新媒体技术。

(二)积极影响

在高校青年群体上,随着生活模式的改变,以网络社群媒体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已成为青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这个过程中就诞生了流行在高校青年群体中的流行文化。所谓流行文化,是一种产生于城市工业化社会、消费社会的文化形态,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元素的总称。流行文化在高校青年群体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多元化。流行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张扬个性,能充分激发和展示个人的潜能。这可让高校青年充分展示自我,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的创意是无限的,高校青年可以为短视频平台贡献大量带有强戏剧性、创意性、视觉性、奇观性、知识性、喜剧性、情感性的短视频内容。主流媒体在主流内容的短视频化实践中,也顺应了“期待创意”的用户观看期待,展示了不少同样富有创意的内容表达。

(三)消极影响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青年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是国家与民族发展坚不可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只有志存高远,才可以更好地珍惜时间,在拼搏中实现心中的信念,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如果没有理想信念,那么就会出现迷茫、焦虑,又或者感受到不适。流行文化接触时间长了,会对青年的理想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依照目前最流行的短视频文化来说,高校大学生每天都会花费两小时以上的时间在看短视频上,还有的学生刷上短视频就难以停止。如果大学生长时间把精力放在刷短视频、玩网络游戏上,不仅会严重浪费时间,还会异化青年的价值观。大学生长时间处于网络购物、网络游戏就会失去鉴别能力,过于追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攀比心理,造成价值观的扭曲。部分的高校大学生会在流行文化中形成自身的利己主义者,做事会首先考虑自身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就会不做选择。除此之外,流行文化淡化了青年的责任感。流行文化是一种快餐式的形式,为受众带来了不容考虑的鉴别时间,如果长时间沉迷流行文化,就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以新媒体为载体,开放性地引导学生

学校官网作为发挥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等作用的主要平台,对促进学校发展以及创新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团属新媒体平台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与指导性,在引领学生提升思想意识、强化党的责任心、爱国主义思想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移动通讯技术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手机产业也在逐渐的崛起。当前智能手机已成为青年学生的主要通讯工具,对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娱乐方式上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手机为载体的信息传递与互动是当前新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很多高校都在积极运用这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如党委、团委、学生工作、图书馆等都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传递新闻资讯。

(二)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互动

现阶段,微信、微博与QQ 是表达意见的主要媒体。高校共青团工作需要全面运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及其技术,通过信息的传播与传递,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得到提升,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水平。如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组织、社团组织等都可以通过积极创建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或QQ 等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在平台上搜集有用信息,进行知识传播,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近几年,“网络直播”与“状态墙”等全新的新媒体技术全面转变了以往舞台表演观看的单一形式,可以为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切身感受和参与活动中,提升受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或者学生组织可全面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参与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利用“状态墙”来进行信息反馈,实现对学生需求的了解,获得参与感,提升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视频的分享与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学生通过拍摄视频来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不仅可与大多数用户分享美好时刻,还可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三)整合新媒体技术,即时引领学生发展

手机短信已成为一种大学生交流的传统方式,因为受到短信费用与新媒体手段的冲击逐渐被取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全面发展与App 运用技术的成熟,众多的语音、视频等新媒体方式不断出现,在网络发展下的微信等App 等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新宠。高校需要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即时性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创建微博平台。高校共青团组织需要将强化基层团支部之间的交流作为发展的主要突破口,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优势,通过构建基层团支部的官方微博来实时推动相关的信息活动内容,进一步提升团支部微博的活跃度,对学生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反馈,强化在微信与微博上的交流,实现微博平台的健全创建。

2.创建微信平台。学生手机用户群作为信息传递的根本载体,通过建立微信群进一步实现对思想引领以及学校活动通知的安排、师生日常活动和安全情况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促进高校共青团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得到提升,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与长远的发展。

(四)树立科学的观念,提升课程教学的主动性

流行文化并不只是一种理念,它是真实存在的客观环境。在面对流行文化时,应当做到科学地认识。不仅如此,流行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对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深远的影响,思政教师应当进行全面的认知,还应当主动适应当前流行文化的环境。流行文化的出现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学会适应流行文化的变化,尤其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来说,流行文化的提出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的转变具有更高要求,共青团工作应当适当地进行调整,积极引领流行文化。高校共青团工作不仅是为了帮助高校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是高校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在流行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对流行文化进行适当回应,通过自身的行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发展。

(五)关注青年阅读的兴趣点,拓宽服务范围

针对青年知识面广、上进心强、阅读及审美要求高等特点,以创新新媒体内容和形式为突破口,实现了“让青年看”到“青年想看”的转变。内容上,将各类线下活动迁移到“云平台”,以云读书分享活动为探索,实现青年论坛、调研讲座、工作交流等各项活动的“云上办”,利用新媒体将“脱水”后的活动“干货”第一时间送到青年指尖,缩短了青年阅读时间,延长了青年受益链。形式上,将新媒体产品设计从单一图文排版向实现产品与读者互动过渡,突出原创性和产品设计的精美性,不断提高青年阅读的兴趣和新媒体在服务青年中的贡献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共青团工作可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是青年精神、情感以及行为的组成。在新媒体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方式。高校青年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产品是充满热情的,并且会积极学习新媒体的文化精神,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应时刻把握时代精神,将其运用到工作中进行创新,进而赢得青年学生的肯定与支持。

猜你喜欢

共青团传统媒体受众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