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建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的探究

2022-11-08辛毅卢敏

大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考核党组织党员

辛毅,卢敏

(1.湖州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者通过聚焦高校党建体系建设和提升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在高校党建体系建设上,有学者认为提升高校党建质量要做到上下一体、融会贯通,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目标,把政治建设作为统领,把组织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把立德树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着力于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持续构造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纯洁性的引领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打造常用常新、与时俱进、功能完备的党建支撑保障体系。在质量提升路径上,有学者认为可从打造高校基层党建品牌来提升高校党建质量,建立“一支部一品牌”工程,将支部品牌的发展和学校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依托专业系部特色开展品牌建设融合,提高党建品牌标准化运行模式,以品牌带示范、以示范促规范,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积极打造思想引领高地,下好党建育人和地方服务这两盘棋。还有学者认为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正确认识社会新发展形势,或是将智能信息技术为社会治理带来的精细化治理变革、个性化服务变革、电子参与变革引入高校党建工作中,提升智慧党建的功效,实现高校党建数字化、标准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如今,高校党建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对高校基层党建的发展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改革速度的加快,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党支部建设、党员发展质量、基层党建考核和党建智慧化建设等方面。

一、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路径

基层党支部在组织建设中的基础位置决定了其重要的价值,只有牢固的基础才能进行上层建筑的搭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是系统性工程,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在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的过程中,对其问题的改进要做到有的放矢。党支部班子配置、党支部组织能力提升等已然成为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高校在党支部书记选拔的过程中,要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选拔培育方式全覆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好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效应,在有条件的学院逐步提高高级职称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比例,注重培育学科带头人储备人选,结合工作实际选配一定比例的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书记的发展平台搭建和津贴补助方面,并适当倾斜,做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平台。通过微党课比赛、挂职锻炼、搭建工作室等形式进行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强化支委班子的构建,在实际工作开展的同时,结合人员年龄结构、支部特点进行班子选配,开展学院层面的支委集训,强化履职能力。

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是其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组织能力是政治能力延伸的体现。学院在制度和流程上需要给对组织能力予重视,学院党委在逐步建立完善党支部书记参事议事制度的同时,在学院工作规划、人事调整等具体事务上也可充分征询党支部书记和党员代表的意见。组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针对学院重点工作,党支部可进行承办,依托党支部专业特色打造品牌项目。组织能力的关键就是联系群众,在一名党员联系一名困难群众的基础上推广网格化党群管理模式,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亮身份、聚人心。最后,组织能力提升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学院党支部作为学院的内设中层机构,要主动承担起学院发展的职责,将责任内的工作落实落细。组织能力要在学校、学院的发展战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党建育人项目等方面要着重打造,党支部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二、基层党支部党员发展质量提升路径

高校党建工作归根到底做的是人的工作,而党员则是其基本的构成单元。高校党员发展的质量关系到整体队伍的建设质量和基层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发挥。

将政治标准放在首要位置。政治标准的判断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将政治标准、日常行为、群众评价作为一个整体。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考查是其政治标准考核的重要内涵,将入党前的公开答辩制度和政治审查制度相结合,对其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品德品行、实际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程序规范是结果有效的前提,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将入党申请人谈话、团内推优、入党积极分子确定等25 个基本步骤严格落实到位,做好监督工作。

积极主动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将优秀的青年教师吸引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加大对青年教师党员的培育挖掘培育力度。通过“导师1+1传帮带”模式,在专业系部开展“好苗子”的摸排,充分发挥党员领导、专家、教授的引领作用,选派党性修养强、业务能力强、威望素质高的党员教授和领导干部担任青年教师的结对“导师”,一对一联系培养,在政治思想、科研水平、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做好思想政治引导的同时做好人文关怀,持续引导青年教师朝着思想上成熟、行为上规范的目标前进。高校党委要结合青年教师和高知识群体的成长发展规律,因地制宜,体现培养特色,多开展理论实践性课程训练,实施小班化培养模式,不拘一格地在培养过程中增加口头汇报的次数等。

提高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现有党员管理多采用分类施策法,根据教师党员自有属性进行分类,分为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机关党员、离退休党员等,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形成相对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在党员质量提升时要着重发挥党员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党员的自主学习管理功能,现有的积分制教育模式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在“三会一课”、主题当日活动、党组织生活方面进行设计,将课堂带到实践场地、带到劳动现场。在积分制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党员积分管理的特殊性,区分党员积分和日常的志愿服务的区别,加强其专业性和思想引领性,依托党员教育七个方面的基本任务进行积分设计,做到有遵循、可实施。人心齐、泰山移,高校党委在党员教育管理中要注意思想方向问题的把握,将新时期的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书育人使命进行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针对西方外部势力等影响,要做好甄别和教育引导,做好思想引领和思政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党员站稳讲台、站稳政治立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做好监督排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在学院二级党委的领导下,二级纪委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纪委委员队伍不断完善。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及时提醒党员干部改正缺点和错误,避免问题恶化。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形式,用好“四种形态”,及时对党员进行日常监督和提醒教育,按流程办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管理主体作用,明确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的职责,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层层管、层层抓。

三、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提升路径

明确考核体系主体是考核的关键,考核主体的明确是提升考核公信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主体确定后对考核对象单位内党员和群众的人数比例和考核权重进行规定。随着考核指标的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完整性和可信度也在不断加强,基层党建质量参考系统也在持续完善。目前,二级学院也正在从以往宽泛的考核向具体化、针对化的考核转变。在国企党建中已开始引入360 绩效评估法,基于系统的考核指标,有效评估考核评估水平和效能。从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方面的短板来看,360 绩效评估法同样适用可进行借鉴参考,结合高校管理结构、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等不同,可以适当参照其模式进行调整,对于高校基层党建来讲,要加强对基层单位人员的权重赋值,及时地反映出基层治理出现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考核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主体进行权重分配:基层党组织或党支部书记权重占比15%;上级党组织权重占比20%;同级党组织权重占比15%;群众权重占比10%、下级党组织权重占比20%;师生党员权重占比20%。

其次,要进一步规范考评评价内容及指标,要避免出现两种极端:在内容方面既不能过度“泛化”又不能过度“僵化”。既不能无限扩大基层党建的内容,又不能过于具体缺乏主观能动的弹性,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考核指标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考核评价能否正确反映基层党建的工作实效,在指标设置上可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要明确高校基层党建考核中的否定性指标(不良指标)的筛选设置,即发生哪些情况则该项工作考核不能被评优或者“良好”。从目前高校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来看,评价指标要尽可能清晰具体,一般而言考核评价应有至少三个级别的指标,分层逐级细化,对每个指标进行具体赋值,做到考核评估体系大家“心中有数”,考核的具体指标结果要做到精准,避免模糊不清。构建考核体系要遵循新时代高校党建的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指标设置上借鉴参考其他院校做法,保持指标的相对稳定性,从而避免因为指标不明或指标变动过快而导致考核对象摸不清方向和工作重点等现象。在新环境下,随着考核主体的年龄结构变化和时代的教育背景改变,高校对考核体系指标也要进行完善修订,以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避免循规守旧,但年度变动修改一般按照20%以内调整,把握整体的方向性和严肃性。

在落实程序要求的基础上,减轻基层单位的重复性事务工作压力,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目前从高校基层党建考核的体系来看,对其考核主要分为专项(单列)考核和年底基层党建考核两种,并且以年底的考核检查为主。为使党建考核常规化、规范化,针对高校的办学特点可开展学期中(年中)考核检查,还可针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等环节的过程性材料的检查考核,将年底大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增加日常程序规范的监督和评价。综合运用“三不两直”的方式,减少材料准备,直奔现场,杜绝为了检查而检查的形式主义。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立场性、原则性较强的工作要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守住高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开展“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发展等过程要进行常规性检查、提醒教育,对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实效进行考核,即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了解各党总支部内师生党员和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感受、认同度,切实了解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

四、基层党建智慧化、信息化建设提升路径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平台运用也较为单一、服务功能较少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所出现的“信息茧房”、隐私侵权、数字鸿沟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高校党建工作实现自身治理现代化道路上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亟须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探究运用现代化技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打造“智慧网络”党建工作新模式,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水平和层次,构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形象,推动实现高校党建工作自身治理水平的提升。

培育信息化党务人才。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党务信息化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进行演变落地,少不了信息化党务人才团队的支持。首先要培养各级党组织运用大数据、网络开展党建工作的思维。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信任的缺失,要增加思想认同,网络党建的建立拓展了党建的周边环境,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改善了党建的工作模式。思路决定出路,在信息化面前,党员干部要冲在前列、学在前列。在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线上处理之外,党建工作者要主动学习发展性党建理论,强化信息化党建意识,做好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领导水平。其次,高校党建要对党员干部进行专业化培训。随着5G 网络科技、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大数据平台、党建信息化平台系统、掌上党支部等载体的陆续出现,对党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信息化是党建发展过程中的催化剂,只有学习好、利用好,才能够将其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

搭建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党建信息化的出现,给高校基层党建教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将智慧党建系统和云上大数据管理结合,这对提升党员整体的教育管理大有裨益。在高校逐步推进智慧校园、信息化校园管理的进程中,智慧党建的建设也要跟上发展的步伐,目前,高校党建大多使用公共交流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文件的传输。在党员信息的管理上有党务管理系统可使用,进行信息的维护,但单独针对学校党员活动、党务对接、党费缴纳等活动的线上一站式平台的缺失已然成为党务信息化社会中发展的短板。针对学习视频存储较大、针对性材料筛选困难、党内视频会议安全、学习监管等问题,高校党建部门需要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平台的搭建,做到真正的党建信息化,而不仅是数字信息化。高校应将学习的单向传播变为线上的双向互动,依托信息化把控党员的思想动态方向、网络言行,进行针对性的甄别和干预。

猜你喜欢

考核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