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2022-11-08展保兴郭健赵亚楠郭鹏杨善国平阴县水务局
展保兴 郭健 赵亚楠 郭鹏 杨善国 平阴县水务局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本着节约水资源、预防水土流失的原则,平阴县强化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以期对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生态安全做到长远规划、预防水土流失、高效利用水土资源。
1.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点多面广,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现代化水平低,管理粗放,加之气候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为水土流失情况时有发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同样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生产建设单位不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就开工建设,不依法落实防治措施,方案编制单位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质量低,其他生产建设活动管理不到位,传统监管方式技术水平落后监管效率低等问题。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监管的能力水平亟待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急需强化监管措施。针对这一情况,对违法违规项目依法严格监管,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十分必要。
2.主要做法
按照“强监管、补短板”的要求,平阴县水务局创新工作模式,以“依法依规监管、公开公正监管、科学有效监管、联合协同监管”为原则,组织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
2020年9月4日召开部署会议启动平阴县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运用“监督管理APP”,按照卫星图斑信息,整理问题台账分解工作任务,以街镇为单位进行清理排查,并将摸排情况及时梳理汇总。2020年11月组织水保办、水政科、水政监察大队开始联合查处工作。截止2021年9月按照上级安排圆满完成了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通过对230个疑似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细致梳理,建立了查处台账,开展了现场核查核实、查阅资料、向相关部门查询档案等工作。集中整治行动共涉及两个街道办事处、六个镇。截止2021年6月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都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要求编补了水土保持方案,缴纳了补偿费,完工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目前该县共编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32件,水保设施验收86件,补缴水土保持补偿费400余万元,为大约1400公顷的范围落实了人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在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中,该县创新工作模式,“四个三”工作方法被山东省水土保持典型经验汇编采用并在全省推广。
2.1 “三个构建”,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全局站位、系统站位,建议平阴县人民政府把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全县水务改革发展“一盘棋”,健全完善制度框架体系,彰显履职“高”标准。
(1)一是构建高效落实体系。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做到人人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2)二是构建创新考核体系。在省水利厅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后,该县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作为对镇街、开发区、工业园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年终综合考核排名的重要指标,为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和今后水土保持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打下良好工作基础。
(3)三是构建长效治理体系。建立联合会商、信息共享、移交查处等工作制度,将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县、镇两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社会需求转变为政府的自觉行动,形成水土保持长效化监管体系,坚决遏制新的违法违规行为。
2.2 “三个联合”,强化部门联动
加强与行政审批、城管等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分工、突出重点,加强配合,形成监管“全”链条。
(1)一是联合出台方案。县水务局联合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城市管理局共同出台了《济南市平阴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对全县存在“未批先建”“未批先变”“未实施防治措施”等6类违法违规项目进行集中整治,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整改一处、销号一处,形成了专项整治高压态势。同时明确了各相关单位职责义务,对整治行动中遇到的难题各单位也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对策共同应对。
(2)二是联合执法监管。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县水务局负责协调对接城管部门对拒不整改的项目单位开展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排查认定、限期整改、行政处罚、责任追究等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建立动态台账,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推进,确保以查促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威慑效果。对未按规定时间限期整改的单位,县水政监察大队联合县城市管理局进行联合执法,拒不整改的建设单位,由县城市管理局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3)三是联合审批服务。联合行政审批部门建立完善“审管互动”工作机制,提供水土保持方案受理、审查、审批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审批程序,实现项目审批和水保监管的无缝衔接。
2.3 “三个狠抓”,严格依法行政
围绕查、认、改、罚关键环节,严肃查处和坚决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整治“大”力度。
(1)一是狠抓违法违规查处。将落实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查处清单与开展日常巡查相结合,逐一进行现场核查,以“一事一清单”的形式下发整改建议。截至目前,对230项疑似违法违规项目进行了全面现场核查,下达限期编(补)办水土保持方案整改通知书和自主验收报备通知书。
(2)二是狠抓事中事后监管。采用现场查看、书面检查、“互联网+”等方式,分阶段分步骤开展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累计开展监督检查300余次,实现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跟踪检查全覆盖,最大限度减少项目施工区水土流失现象。
(3)三是狠抓项目全程管理。严格执行水保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把牢水保方案审批关,全面落实监测、监理、自主验收报备制,确保生产建设项目及时依法依规编报水保方案并落实水保措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2.4 “三个宣传”,加大教育引导
在持续加强执法查处力度,形成强监管震慑的同时,也注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参与意识,营造社会“好”氛围。
(1)一是宣传法规。加强《水土保持法》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专题培训会、政策宣讲会、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执法人员及人民群众普及政策内容,进一步提高执法专业水平及群众知晓度。
(2)二是宣传知识。积极开展水保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三进”活动,累计出动志愿服务者100人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组装宣传展板30余块,全面提升市民群众参与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三是宣传意义。按照《平阴县水土保持规划》内容,会同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破损山体治理等项目,全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为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3.该县水土保持专项整治的成效
在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中,实现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化、精细化。其中“监督管理A PP”的使用可以直观获取卫星图斑信息;运用“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可以高效建立电子台账,在明确任务目标的同时可以使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能第一时间掌握工作开展情况方便工作调度;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解决大区域范围监管人手不足的问题,和高危区域监管无法人力靠近的问题,降低了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也充分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全面航拍,检查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范围、面积,检查有无新设取土场、弃渣场,便于发现有无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影响等。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监督检查存在的技术局限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效率。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天地一体化”管理。
该县第一批卫星图斑发现的疑似违法违规行为是115个,第二批减少为23个,第三批减少为10个,第四批为3个,最近一批卫星图斑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为零。说明随着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主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设单位越来越多,也说明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已经让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深入人心,为监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达到了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目的,锻炼了一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也推进了水土保持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发展,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体制机制有了很大改变。
4.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思考与建议
4.1 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应兼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1)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把事中事后监管作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积极主动给予企业单位业务指导,监管工作应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手段、采取柔性执法方式、努力做到不罚或者轻罚,必要时及时协调行政执法局和镇(街)政府(办事处)共同做好解释工作,限期整改给予相关单位自觉纠错机会和适当的过渡期,实施人性化水政执法。
(2)严格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以“两单制”为抓手,加强对生产建设单位、方案编制单位、技术评审单位、验收报告编制单位、监测单位、监理单位的管理,并对违规生产建设单位进行约谈。
(3)深化“放管服”,积极协调工业园区开展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方案的“不见面审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有效激发企业活力,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的同时,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适度减轻企业负担。
4.2 推动政府各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要着力构建水土保持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相关单位职责,发挥各职能部门、各级政府的主管能动性,为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和今后水土保持生产建设项目的协同监管,打下良好工作基础。
4.3 要防止“边整治、边违法”情况的发生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及时告知新立项的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履行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定义务,否则将严肃追究相应责任。对新立项的项目要求生产建设单位书面承诺按时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自主验收、按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并将告知承诺书推送水行政主管部门便于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4.4 形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流程
严格依法依规开展监管工作,规范检查程序和行为,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检查效果。确保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完整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巡查频次,利用先进遥感技术手段,避免超出防治责任范围的违法行为发生。认真组织开展验收核查工作,并及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5 探索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新机制,拓展智慧水保建设
让专业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到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流失监测中来,充分发挥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的作用,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的融合,推进生产建设项目信息化监管全覆盖,使其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也可以引入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管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实施情况调查和技术评估。为生产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开展水土保持业务培训和宣传教育。
5.结论
通过这次整治行动使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水保责任意识也在全社会得到了宣传推广,一线水务工作者们也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转变监督管理工作作风,创新监督管理服务新理念,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服务能力,帮助生产建设单位解决水保水土保持方面遇到的困难,为水生态保护继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