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中幼儿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刍议

2022-11-08胡德英山东省邹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济宁2735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8期
关键词:绘本情绪生命

◎ 胡德英(山东省邹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济宁 273500)

近年来,青少年轻生事件频发,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实在让人闻之心痛。教育专家认为,这不仅反映出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但当前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仅停留在中小学校教育阶段,而相对忽视幼儿阶段的生命教育,尤其家庭教育方面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还不系统。

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本文单从家庭的角度,谈谈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从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阐述,意在引导家长从幼儿时期就重视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包含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基础、相辅相成。

一、生命教育——和孩子探索生命的美好

(一)认识生命的诞生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会对“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产生疑问,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尴尬,会随便敷衍孩子一句“从山上捡来的”“从垃圾桶捡来的”之类,家长这样的回答并不能让孩子完全相信,还会戳伤孩子的好奇心,甚至会让孩子对生命的诞生产生误解。

绘本是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最好的教科书。建议家长借助一些优秀的绘本,科学解答孩子的疑问。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内容展现出来,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比如绘本《小威向前冲》,用轻松幽默的故事形式,向学龄前儿童科普了新生命产生和孕育的过程。故事从布朗先生体内的一颗精子“小威”,变成布朗先生的女儿小娜的过程,讲解了生命的形成过程,而“遗传”这个概念也被巧妙地写进书中。

再比如绘本《菲菲出生了》,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对孩子进行关于出生的教育,表达很适合孩子的理解力。

绘本《呱呱坠地》不仅讲到宝宝的出生方式,还讲到了兔子、袋鼠、长颈鹿、刺猬、猴子、北极熊、海豹等动物宝宝的出生,有助于孩子在生命起源这个问题上拓展自己的视野。

这类科普绘本,传递了科学知识,因此,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开展亲子共读。

生活中,孩子身边难免会有怀孕的亲戚、阿姨,孩子对大大的肚子也会很好奇,这样的时候,就可以请孕妈妈讲讲肚子里宝宝的故事,妈妈是怎样注意宝宝的发育,怎样重视给宝宝营养,怎样给宝宝进行胎教等,让孩子体验妈妈对宝宝的珍爱和对宝宝出生的期盼,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理解生命的内涵与价值。

还可以和孩子讨论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照顾孕妈妈,这也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好机会。

(二)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

当孩子慢慢长大,随着生活圈子的扩大、社会交往的深入,除了来自父母的浓浓爱意,他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他们也会渐渐品尝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滋味,比如受挫感、嫉妒、自卑、沮丧等负面情绪。情绪管理是一种能力,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学会认识情绪,这对幼儿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情绪有很多种,我们应该教会孩子认识什么是激动、什么是失望、什么是孤独等情绪。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家长可以借助绘本“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系列丛书,教幼儿认识各种情绪,以及不良情绪应对的办法,这种方式易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

生活中,家长也应该给孩子合理宣泄情绪的机会,帮助孩子疏导不良的情绪,引导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比如当孩子比较烦躁、生气,情绪不高时,可以引导、教育孩子不要总发脾气;教给孩子一些深呼吸等调节愤怒情绪的方式,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一定的缓和和调整。当孩子遇到困难,乱发脾气时,做父母的应该先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原因所在,找到根源,想想有没有解决的好方法,帮孩子解决困扰,孩子自然就没有脾气了。

对于孩子来说,调节情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父母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去做比较感兴趣的事情,缓解孩子的情绪。有时候小孩子难免会钻牛角尖,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说不定就能豁然开朗了。

在教育孩子调节情绪时,父母应该先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容易失控的父母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正确看待死亡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万物的生命历程都会结束,都会走向死亡。比如花儿会凋谢,小草会枯萎,人类也一样,有一天也会走到生命的尽头。死亡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话题,让孩子们正确认识死亡,学会传递爱,他们才能学会勇敢。

但是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很忌讳和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所以多数家长会避开有关死亡的话题。台湾教育学博士张淑美教授,多年来从事幼儿死亡教育研究发现,儿童在4 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其实,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清明节可以成为死亡教育的契机,可以带孩子一起扫墓,适宜地向孩子解释死亡,让孩子学会接受死亡,直面死亡,不惧怕死亡。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既不感到害怕,又能感受到生命的宝贵,这其实也是乐观面对生命的一种态度。

绘本可以形象地呈现正确的死亡观,也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家长可以借用绘本的讲述,让孩子对有关生死的话题有一些初步的感知。绘本可能会借助一片叶子、一个动物的生命过程或者别人的故事来表达生死的意义,引起孩子的思考。

例如:《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书,通过一片叶子的发芽到枯萎,到最后的凋零,逐渐深入阐述了生与死的意义,反映出生命的意义在于来过、经历过美好事物,并为他人带来快乐,而死亡则是另一种新的开始,以此教育幼儿要正确认识生命。

《爷爷变成了幽灵》讲述一个让死亡不至于使孩子太难过的美好童话,情节感人又温馨。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讲述小男孩布鲁诺从懵懂无知到觉察“死亡”,而后悲伤接受的一系列过程,这本书不煽情,相对真实。

《活了100 万次的猫》阐述“爱”才使生命有了价值和意义。这样的书籍可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明白死亡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生命有开始有结束,这是生命的定数,是这个世界游戏规则的一部分,生命到了一定时间,就该让它自然地离开。

二、生存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提升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独立性

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舍不得让孩子经受半点风吹雨打,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小到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到孩子步入社会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因为家长害怕孩子选择错误,所以从来不会给孩子选择的权力。久而久之,等孩子真正独自一人在社会上闯荡时,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所以有时候父母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毒药”。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能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又能及时撒手让孩子自己勇敢去飞。而对孩子的生存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仅指思想上的,还有孩子独立自主的动手实践能力,经历过生存教育的孩子都有很强的自主性。所以家长要尽早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二)提升孩子抗挫能力,培养坚强品质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问题,在经历不顺与逆境时,能够以积极心态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退缩,或者出现情绪崩溃,而表现出心理韧性的人,会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对生活有更高的幸福感,同时能更好地适应来自工作和生活的挑战,所以挫折教育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放开手脚,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累着,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地跑过去相扶。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他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如果对孩子过度地关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过于娇弱,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父母面对挫折的榜样作用很重要。父母嘴上说要让孩子坚强,给孩子讲道理,不如当孩子真的面临挫折时,以自己的行为反应做出榜样。在孩子遭遇挫折时,首先父母在情绪上需要能够跳出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一时的失利或不顺,倾听孩子失败的痛苦,耐心陪伴和鼓励,这样孩子才能感到,一时的挫折并不可怕,也能以平常心来对待挫折和失利。

(三)让孩子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

生活中孩子总是会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有不少孩子碍于面子或是怕被批评,面对错误一味选择逃避,更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家长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就很重要。

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脾气暴躁的父母,当听到孩子犯了错误,立刻火冒三丈,对孩子一阵狂轰滥炸地吼骂,甚至是一顿暴打,最终导致孩子犯了错误不敢承认,想尽办法为自己开脱。渐渐地整个人就会变得虚伪不真诚,做事没有责任心。

当孩子犯错时,为了尽快地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父母应保持宽容的心态,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当孩子真诚地认错时,父母要善于鼓励孩子的认错态度,比如“妈妈很欣赏你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你是个敢做敢当的孩子”,这样孩子才会变得更加勇敢。他们会敢于主动承认错误,勇于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他们的行为一旦受到父母或同伴的原谅,他们便会更加努力去弥补犯下的错误。

有时候,犯错对一个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认错可以增长孩子的勇气,改错是孩子宝贵的经验,可以树立孩子正确的是非观,使孩子拥有分辨对错的能力,在童年里形成最可贵的成长态度。

(四)教孩子学习安全常识,培养安全意识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但是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不能意识到一些活动带来的危险,所以我们对孩子从小就要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学习安全常识,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在孩子1 岁时,家长就可以开始对其进行引导,让孩子从身边的事开始接触“危险”,形成对“危险”的具体认知。家长通常会对小孩子说这很危险,那很危险,就是不让孩子直面危险,接触危险,孩子感触不到危险在哪里,有多危险。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小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刀具、电、火等危险的东西,当他们有一天碰到时,就会手足无措。

当某个危险发生在大人身上时,家长就可以把这些危险的结果展示给孩子看。例如不小心被刀划伤了手,家长可以把流血的手指给孩子看,还可以让孩子学习怎样处理伤口;当电视上播放有人溺水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分析溺水的痛苦和危险性,还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玩水的经历,体会水阻碍呼吸的感受,让孩子感受溺水会带来的痛苦,今后有意识地去注意这些危险。

生活中家长要教孩子认识常见的安全警示标志,认识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等,多教孩子一些生存技能,放手给孩子一些体验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锻炼摸索,不断培养安全意识。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看似琐碎,但可以在意识层面让孩子明白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三、生活教育——让孩子享受生活的美好

(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障身心健康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可从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着手。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从食物中获得大量的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生活中,我们要让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的好习惯。睡眠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只有保证充分睡眠,才能更好地发育和成长。因此,家长要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做到早睡早起。

良好的个人卫生,可以预防疾病,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换衣等。孩子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性格也随之形成。例如,按时就餐睡眠,看似平常小事,则会帮孩子形成守时、自制的优良品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幼儿较早地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尽早形成独立自主、自尊自信的性格。

(二)培养文明礼仪,塑造好品格

“不学礼,无以立”,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品格的最佳时期,幼儿从小接受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教育,会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文明礼貌习惯要从生活小事做起,要求幼儿衣着整洁得体,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进餐时保持桌面干净、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主动收拾餐具,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长平时说脏话,随处乱扔东西,孩子的举止言谈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使用文明的语言,在家庭中不要讲粗话、脏话,家人之间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和气。有时候家长也会说错话或者做错事情,需要跟孩子说声对不起,不能碍于面子或者其他原因不去道歉。当带孩子坐汽车时,家长应当主动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孕妇或身患疾病的人;当给他人造成困扰或损害时,应当主动向对方赔礼道歉;去商场购物付款时,应当主动、自觉地排队,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三)培养健康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的人格。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可以从孩子的身边做起,首先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处在一种秩序井然、窗明几净、空气清新的状态下,他们的爱美之心就会自然生长。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孩子的审美意识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强化,情操也会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

要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怀。家长要多带孩子到公园去,到田野去,去看一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看一看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无论是小桥流水的优雅情趣,还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无论是朝阳初升时小草上的一滴露珠,还是暮色降临时原野的一缕炊烟,都会使我们的孩子在大自然中受到审美的熏陶。

另外,家长要引导孩子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美,进而产生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欲望。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当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放大这些细节。例如常常带孩子看夕阳的颜色,有时是粉红的,他们可能会说是草莓味的;有时是金黄色的,他们可能说是橙子味的。“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让孩子懂得,生活的美就在生活本身。

生命教育关注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人格的逐步完善,帮助孩子了解自我的价值,激发出自爱与被爱、自我尊重与被尊重的能力;让孩子通过学习去发现每个人都同样重要、都有自己的价值,使孩子们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孩子看见万事万物的美好,体会生命的意义,并珍惜所有生命。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意义性,胜过任何的教育,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者,必须帮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猜你喜欢

绘本情绪生命
绘本
绘本
绘本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