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模式实施的优化建议
2022-11-08沙均亭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特殊教育中心大连116031
◎ 沙 鹏 沙均亭(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特殊教育中心,大连 116031)
“医教结合”是一种将康复医疗手段与教育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学生个体需求的教育模式。基于综合性的学科特征,特殊教育与现代康复医学关联密切。医教结合理念下的培智学校康复教育模式顺应了特殊教育循证的实践取向,通过多维的康复教育干预,能够有效补偿并开发学生在运动、感知、语言及社会认知等多方面的功能与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9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医教结合”实验基地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各方面专家集聚的培智学校医教结合康复教育实验正式启动。而后,医教结合理念下的培智学校康复教育模式逐渐从内涵深化阶段向提质培优阶段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与《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文件中均得以系统地提及与规范,为培智学校康复教育的实践创新与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政策文件的引领下,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特殊教育中心于2009年开启了医教结合理念下的康复教育实践,遵循“学生本位”的育人要求,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并融入地方性元素,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跨学科合作的康复教育,通过组建康教队伍、完善课程体系与开发教学资源,优化医教结合理念下的康复教育模式,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组建医教结合的康教队伍
多元的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模式需要多方专业人员的协调合作,因而培智学校应组建起以教育与康复为主、融合特殊教育相关学科人员的康复教育队伍。
首先,组建由特殊学校教师、康复治疗师、高校教育研究者及社会工作者组成的“诊断-安置”队伍,发挥各自专业领域优势,共同诊断、研讨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状况与主要的康复教育方向,并匹配相应的年级与康复教育类型,在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切的康复教育并实时检验的同时,双向提升一线教师的干预能力及康复治疗师与高校教育研究者等的康研水平,使学生的个别化干预方案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检验,切实提升培智学校康复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而后,组建由特殊教育教师、康复治疗师与家长构成的“干预-维持-泛化”队伍,积极构建协同联动机制,发挥学校与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时时沟通学生的动态生成性表现,通过干预内容的共享与一致性标准的建立,为学生搭建起康复教育共同体,方便学生将所习得的技能与所提升的能力有效地维持与泛化,助力培智学校康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医教结合中“医”与“教”是以共生共存为核心特质的“互摄”与“蕴含”关系,其中,“互摄”是指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彼此摄入、相互促进,而“蕴含”则是指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联体存在、互相涵盖。以此为理论指导,在相关文件政策的引领下,我校开启了学生康复教育队伍组建的工作。
首先,我校与市某三甲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儿童精神与发育科康复团队为我校医学顾问。随后,与本地省属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形成了支持关系,聘请其康复专家教授为我校医教结合理念下的康复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持与经验指导。此外,我校还积极吸纳社会资源、网络资源与家长资源,通过专题校本研修、康复教育论坛与优秀课例观摩等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医教结合的内涵与外延,而专业化康教队伍的构建也为我校后续康复教育的高质高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完善医教结合的课程体系
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模式在培智学校中的实践首要表现为课程体系的完善。在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模式提出的初期,部分培智学校为响应号召,片面地以康复治疗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但培智学校学生的障碍类型更为多元、障碍程度日益严重,单一的康复治疗难以使学生掌握普通学生所具备的语言、运动或社交能力。另外,这种“重医轻教”的做法也违背了培智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
由此,完善医教结合理念下的培智学校康复教育课程体系应遵循《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坚持“以康助学、以学定教”的原则,致力于学生社会融入能力的增强与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完善医教结合的课程体系之时,我校对课程的服务涵盖与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面对学生个体间的显著性差异,在学期初着重开展标准一致的系统化评量,多维挖掘每名学生的康复教育需求,而后系统分析这些个性需求中的共性并与《课标》中所设定的学科特征相顺应,使课程服务能够涵盖更多学生的康复教育发展,推动其课程学习收益最大化。
其次,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康教队伍中培智学校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的教育者而非诊疗师,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教”的过程并按能力辅以“医”的配合,以避免出现畏难情绪,使医教结合理念下的康复教育落细落实,促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经过多轮的实践反思与借鉴,我校通过对学生共性康复教育需求与《课标》的整合完善了“三段一辅”的课程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段”综合考量了学生的生理年龄与发展年龄,将学生按需纳入早期干预阶段、义务教育阶段与职业教育阶段中进行康复教育。
早期干预阶段课程设置了生活适应、认知、语言、奥尔夫音乐、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游戏及安全八大学科,结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训的授课形式,以教育心理量表中感知、认知、沟通、精细、粗大、生活自理和社会技能七大领域为康复教育目标对学生施以教学,以知识技能的提升为主线辅以康复教育的课程模式能够促成学生的长足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参照《课标》分为一般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与校本课程,一般性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缺陷康复补偿与康复潜能开发、校本课程则通过分组分层授课的方式对有相近康复教育需求的学生进行专项干预,不同目标与性质课程的有机融合也能够有效促成学生的进步与提升。
职业教育阶段课程包含职业生活、职业技能、职业实践与职业心理四大领域,目标导向的职业康复教育以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为出发点,致力于学生个体职业价值的产出,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展开奠定了良性的基础。
“一辅”则是应对学生根植或次生的康复教育需求而贯穿于其各学习阶段的辅助性教育。通过强针对性的物理康复、作业康复、言语康复及心理康复等的辅助,能够切实促进学生生活化课程的学习效果,在丰富培智学校课程体系的同时,进一步验证医教结合康复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三、开发医教结合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开发的本质是探寻一切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在教学目标下由开发主体实施的一种教育活动。开发教学资源是学校教学谋求发展的核心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医教结合理念的引导下,培智学校能够为学生的康复教育提供先进的设备与精准的方案,但鉴于学生身心障碍的持久性与顽固性,单一的学校资源往往难以满足其全面且持续的康复教育需求。因此,培智学校应积极开发康复教育资源,使其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相顺应并服务于学校的日常康复教育和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遵循“系统”的理论,通过找寻现有康复教育需要补充的内容、在学校康复教育框架中搜索有效资源、合理规划资源的应用与合理化评估的“四步走”,分别开发了家庭与社会资源,最终形成了家校结合与社教融合的模式。
(一)家校结合,丰富康复教育的内涵
家长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资源,家长资源的开发能够促成家校教育的双赢格局。当前,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业生涯发展愈发关切,且其多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平与专业技能,这极大地保障了多元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医教结合理念下的培智学校家长康复教育资源开发包含着双重维度。
其一,相较于普校学生家长,应对学生的差异性缺陷,部分培智学校学生家长掌握着多维的康复教育方法,通过有效开发、整合与应用能够丰富现有培智学校康复教育的实施,推动培智学校康复教育的优化发展;
其二,医教结合延伸了培智学校康复教育服务的内涵,部分学校的医疗康复教育服务逐渐从单一的学校环境延展至双向的家校环境,对于家长的医疗服务不仅有利于增强家长筑牢学生康复教育的信心,更有利于提升其教育康复的技能,从而为学生建立起标准一致的康复教育有机体,提升学生教育康复效果的维持与泛化。
2011年,我校成立了特殊儿童家长工作坊,吸纳了三名分别具备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心理学与小学教育专业背景的家长参与,经过数年的发展,现储备了近三十名家长作为学生康复教育的后备资源。为充分发挥家长在医教结合康复教育中的最大化效益,学校首先与家长达成了“一切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宗旨,而后完善了符合学生需要、结构清晰明了的教学内容,再通过有序整合以便于学生的内化并形成模块效应。
此外,我校尤其关注学生家长家庭康复教育的心理与技能,聘请专业化的心理与康复医疗团队提供项目式培训,在帮助家长树立医教结合康复教育观念并增强学生康复信心的同时,能够使家长发挥亲子关系在学生康复教育中的优势,打破时空束缚并与学校康复教育相呼应,使学生的康复教育能够得以有效延展,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家校在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有机体中的互补与协同。
(二)社教融合,共享社会康复教育资源
社会康复教育资源是指一切有助于学校康复教育活动实施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的总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拓宽学校康复教育的视野,为学生构建起康复教育的整体框架。“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与服务水平。
鉴于此,培智学校应充分拓展康复教育渠道,积极通过政府采购、义务协作等方式将优秀的社会康复教育医疗资源引入学校公共教育体系,使学生得以健康、全面、主动且有活力地发展,以期促成培智学校良好康复教育生态的建成。
一方面,学年初我校会对学生的康复教育需求进行系统评估并在统合后将所需的康复教育类型进行社会公示,由社会医疗康复机构、特殊教育机构等投标并通过政府采购择优选取适切的社会机构为学校提供延伸性康复教育辅助服务。由此,学生的康复教育环境、执行者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使得从社会生活中习得的康复教育技能能够更好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去,既缓解了学生康复教育成果迁移困难的问题,又对其固着刻板行为的矫正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我校与多所普校及社会义工团队达成了合作关系,义工们也很快与学生培养感情并成为“好朋友”,而后,我校教师会依据他们的活动方式制定科学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康复教育方案,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康复教育需求,更使其社交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由此,“社教融合”切实增强了学生们勇于实践、锻炼自己的勇气和信心,为将来独立生活、回归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培智学校还应不断探寻医教结合的切入点与新纪元,使医教结合的教育康复模式切实成为推动特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趋势,进而逐渐成为特殊学生“全人教育”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