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六何问题驱动”新授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2-11-08宋丽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驱动知识点

◎宋丽丽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学校数学组,山东 威海 264200)

“六何问题驱动”中的“六何”主要是指“从何”“是何”“与何”“如何”“变何”及“有何”其中,“从何”主要是指从何而来,即新知识的生长点;“是何”主要是指本质为何,即新知识的本源与重点;“与何”主要是指联系与异同,即新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如何”主要是指如何使用,即新知识的运用;“问题驱动”主要是指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与发展进行探索,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对新知识领会度的目标整体而言,“六何问题驱动”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实现新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将从原则、优化出发,对“六何问题驱动”在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以促进新授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六何问题驱动”新授课教学的构建原则

(一)问题明线

在“六何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中,“问题”是其核心构成,是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活动展开的重要推动力一般而言,“问题驱动”主要涉及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及问题总结等内容问题的方向围绕着“从何”“是何”“与何”“如何”“变何”及“有何”展开其中,“从何”侧重于通过营造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是何”侧重于引导学生探寻新知的本质,实现内涵的外延,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何”侧重于内部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如何”侧重于通过实践引导,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变何”侧重于通过延伸拓展,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何”侧重于回顾总结,推动学生对新知识主线的构建整体而言,基于“六何”的问题驱动教学,以新知识主线为基点,通过层层推进、紧密联系及灵活转换的方式,将新知识学习流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将提问、分析及解决问题贯串整个新授课课堂之中,有效实现新知识内容向程序化、具体化及问题化的方向发展该教学模式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贴合度较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在落实“六何问题驱动”新授课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六何”的延伸方向,优化“问题驱动”的各个环节

(二)教师主导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组织者、合作者及引导者的地位,也就是说,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承担着主导责任对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活动时间,侧重于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探寻,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落实“六何问题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六何”为出发点设计问题,并对提问时机进行准确把控,从而达到借助提问激发学生探知欲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当通过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分享,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还应当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与总结,通过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理解,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将各类教学手段融入以“六何问题驱动”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之中,可实现良好“问题”氛围的构建,进而达到提升“问题流程”连贯性的目标

(三)学生主体

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两者对教学质量都具有直接影响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确立对此,教师在落实基于“六何问题驱动”的新授课教学时,应当重视对学生问题参与、问题提出等方面的引导,让学生成为“问题活动”的核心参与者,从而达到提升“六何问题驱动”质量的目标此外,教师还应当遵循“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侧重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六何”为导向提出相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总结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掌控度与课堂参与性,还能促进“问题驱动”差异性的提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活动行为进行观察和引导,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四)注重一个中心

“六何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落实需要教师始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的中心,也就是问题驱动,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对数学综合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建立自我的数学学习体系,基于不同的数学情况进行体系的引导和优化,让学生明白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更多的数学问题应用于数学课堂,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杜绝“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主动接收者,并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及思维发展特点,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驱动启发学生思考,以问导学,以问导思,注重学生的数学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把握教学的三个重要阶段

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三个教学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并且学习习惯也不够良好,故教师需要树立学生预习的观念,并且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并不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过程,而是让学生提前知道本章节需要讲解什么样的内容,有什么样的重点,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不会的知识点标记出来,这样在教师讲解到这些知识点时,就可以进行重点倾听和加深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避免预习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贯彻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应该将更多新的知识点和学生学习过的旧知识点联系起来,从学生各个知识点体系的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这些知识点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帮助,并且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总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点,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在课后作业布置的这一个阶段中,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所教学的基础内容,认清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以使课后作业达到应有的效果分层次的作业设计形式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六何问题驱动”新授课教学的构建优化

(一)落实课前预习,提升自学有效性

初中生的自学概念尚未形成,预习习惯尚未养成,部分学生更将课前预习看作无用功,存在机械性完成预习任务的情况,这导致其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存在无方法、无思路等情况,整体成效偏低而教师将“六何问题驱动”落实于课前预习阶段,能够有效降低学生课前预习的盲目性,促进预习质量的提高

以“全等三角形”为例,以“六何问题驱动”为导向的课前预习流程如下:首先,预习导学卡的制作,以“六何”为主线,以“问题驱动”为预习内容,以预习笔记为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路径;其次,任务布置,针对“全等三角形”这一课时,“从何”任务为引导学生在教材内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标注,“是何”任务为引导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盲区与理解困难的知识内容进行标注,并借助网络对该知识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与何”任务为引导学生画出“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框架,即“全等三角形”中包括的知识内容,具体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以及等腰三角形等,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串联,可推动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形成,“如何”任务为引导学生对教材内练习题进行自主解答,以强化对“全等三角形”知识内容的运用能力,“有何”任务为引导学生在基础预习任务完成之后,对所得与困惑进行总结、记录,为课堂学习活动提供方向

(二)重视课堂引导,延伸问题驱动价值

将“六何问题驱动”引入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演化为:课前问题导入环节、知识背景内涵讲述环节、新旧知识总结环节、实践巩固环节、延伸拓展环节及总结反思环节

以“圆”为例,课堂教学流程如下:一是课前问题导入环节针对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了“圆”,并借助生活事物将“圆”具象化,以加深学生对“圆”外形特征的了解,为概念的自主总结创造条件在此阶段,笔者提出了“圆的特点”“圆的构成”等多方面问题,以引导学生对“圆”的概念进行剖析二是知识背景内涵讲述环节在此阶段,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与“圆”相关的视频,侧重于讲述“圆”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以加深学生对“圆”的价值的感知度,为“圆”的学习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三是新旧知识总结环节“圆”这一课时涉及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点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等多方面内容,对此,在落实教学活动时,笔者侧重于采用交叉教学的方式,将关联知识点引入其中,推动学生“圆”的知识框架的形成四是实践巩固环节笔者通过布置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两个“圆”,并引导学生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探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五是延伸拓展环节笔者将“π”的知识融入其中,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对“π”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六是总结反思环节笔者引导学生以“六何”为导向,将“圆”的思维导图画出来,引导学生对“圆”的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进而达到推动学生知识框架形成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三)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提出有教学实践意义的问题

教师在采用问题驱动这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需要明确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提出有教学实践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不是所有数学问题的提出都能够对课堂产生促进作用,有些问题既不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满足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的实际,这种问题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时考虑数学问题的有效性,使其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思考能力及接受程度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并在课堂上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初一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正数和负数”这一概念进行课堂引导和教学因为大部分学生对正数、负数的概念可能不太熟悉,再加上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负数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学生是不能接受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索欲望、兴趣爱好等进行问题引导,这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

针对正数、负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任务,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是不是只有0,1,2,3,…这样的数字?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有没有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数字?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且这个问题的提出相比于直接给出教学主体来说,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一些接下来教师引入本课教学内容,讲解负数的概念,并且延伸应用,讲解负数在生活中可以应用的地方这样的教学符合“六何问题驱动”的教学特点与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六何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思维具有较高的贴合度,其强调学生主体性和教学活动的由浅入深,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将其运用于课前预习环节,能够为学生的预习活动提供方向,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丰富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为学生良好思维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严格遵循“六何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原则,以保证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驱动知识点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