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研究
2022-11-08张芳玲
张芳玲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3)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但是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与专业技术发展脱节、技能训练项目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不符等问题仍然存在。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有些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导致任课教师重复讲解或者互相推诿都不讲解;有些课程教学内容不变,但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却冠以不同的名字,以及不同的课程却使用同一本教材等。更有甚者,因为找不到任课老师就随意删减课程,或者因人设课。课程实施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价,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督导随机听课,覆盖面太窄,也往往流于形式,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难达到公正、有效评价课程实施的目的。这些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并非高职院校没有解决的意愿和行动,而是因为以往的改革都没有将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由于制度的缺失,课程设置和实施没有必要的监管和约束,致使课程设置显得“随意”,由专业负责人“闭门造课”;课程实施显得“松散”,靠的是任课教师的自觉和责任心。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很难保证高质量的课程,也就严重影响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建章建制入手,构建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规范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程序和标准,防止课程失控。
一、概念阐述
(一)课程准入
所谓“准入”,主要是指符合什么标准或达到什么要求才能进入某一领域,将那些不符合某些标准或没有达到相应要求的排除在外。高职院校课程准入是为加强高等学校的课程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所作出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也是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的一种策略。
首先是课程进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是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安排教学任务、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就是课程的设置和学期开课计划。高校教育质量的管理核心就是课程质量,因此,许多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为保证教育质量都实施了课程认证制度。德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了一项严而有序的学位课程认证工程。其独特的课程认证的规章制度、独立于高校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统一性与多样性兼顾的认证标准,构成了德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特色。高校学位课程的认证涉及由什么机构负责实施、依据什么标尺或标准实施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北华大学林永柏教授提出高等学校实行课程准入制的理念,主张课程准入制要遵循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决策主体多元化等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课程准入制落到实处。
所以,高职课程准入制就是对课程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度约束,其内容包括课程准入的标准、决策的主体及程序等,旨在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克服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
其次是课程进入课堂的问题。这属于课程实施的范畴,也是师资准入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老师才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才有资格将课程带入课堂。课程科目的合理设置及课程内容的科学安排只是保证课程质量的第一步,最终的落实要靠教师。所以,课程准入还应设置对课程的授课教师实施资格审查的机制,包括审查标准、审查主体和程序。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课程评价是加强教学管理、保证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教”,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及时对接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要求是否契合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课程实施过程是否科学有效,是否符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二是评价“学”,调查、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三)课程预警及退出
课程预警及退出机制是指制订课程预警和退出的标准和制度,在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预警标准的课程给予预警周期和诊改意见,预警周期结束后仍不合格的课程实施退出机制。该机制的构建可以监控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更改课程方向提供重要的依据,优化课程的结构和调整教学资源,对学院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课程准入制的建立,有利于改善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因人设课、闭门设课等问题;企业的深度参与,有利于改善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课程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全面监控课程实施效果,克服教师授课中的滥竽充数现象;同时推进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变化保持一致,淘汰不符合行业产业发展的部分课程。
本研究对课程决策的主体、课程设置的程序、课程标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责任、监管措施等实施研究,构建高职专业课程的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框架体系,为高职专业将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纳入制度轨道、实行依制度治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来规范高职专业课程计划和课程实施,避免人为因素和情感因素的控制或干扰,提高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质量,增加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系数。
三、思路与策略
(一)高职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的原则
原则就是指人的理性行为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为了保证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机制构建中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确保其在课程设置和实施的科学性方面发挥积极 作用。
(1)质量第一原则。高职院校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的构建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把建立高质量的课程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而且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服务和服从这一主题。高质量的课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主体和课程内容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是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两者缺一不可。
(2)开放性原则。从广义上讲,教育应该是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把教育局限于学校是不可行的。教育应该包括社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尤其是用人单位、学生、家庭以及政府,大学本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意见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因为教学需要尽量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需要他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到课程体系的制订,再到课程教学,以及后面的课程评价,都要坚持与外界的接触和沟通,让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
他们有什么不敢收的?你以为李天明把芝水县搞了一场小地震他们就害怕了?周书记明确表示,一场小地震不能改变什么,官场上的一些规则他还是要遵守的。颖春瞪着流泪的眼睛望着我。
(3)全面管理原则。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但课程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同等重要。只有授课教师按照课程设计高质量地完成每一堂课,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的意义才能得到落实。因此,高职院校课程准入制度建设不仅要建立课程设置的规章制度,还应包括教师资格考核、课堂监控与评价,甚至对不合格的课程和教师实施预警和退出机制,从而全方位保证高质量的课程。
(二) 高职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的实施途径
(1)健全组织机构。必须建立相应的、完善的各级机构,组织和实施对课程的申请、审批和评价,各级组织机构应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为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的建设和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企业的深度参与。社会发展迅速,专业技术日新月异,企业无疑是最了解行业发展和技术更新动态的。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直接面向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具有综合专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只有让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的教学全过程,才能真正使教学内容跟上行业发展步伐,准确定位企业相关职业岗位需求。
(3)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制度关键还在于落实,不然再好的制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所以有必要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促进其执行。建立监督制度,一是明确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中各级部门在课程设置、实施全过程中的责任,学校督导部门加强对组织机构、课程负责人对课程准入制度实施的跟踪和监督;二是监督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反馈和评价,确保结果的实时性和客观性,促进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四、具体构建高职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
(一)确立课程名称、内容及负责人
高职院校课程质量负责单位设在二级学院(或系),实行二级学院、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三级责任管理机制。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二级学院(或系)定期组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会议,邀请行业相关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对行业升级转型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市场动态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意见,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初步确定课程体系框架。
各课程负责人负责本课程建设理念的确定、课程内容的构建、课程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课程准入的申请、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团队培训计划的制订,并组织定期的听课评课和诊改活动。还应及时掌握这门学科的发展,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和应用,据此引领和指导课程的改革工作,每学年撰写一次这门课程的自我评价报千,并提交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和审核。
教研室负责本专业课程体系和框架的建设、课程负责人的初步确定、协助和指导课程负责人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活动。二级学院(或系)负责对本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宏观调控,集中实行各专业相似课程的归口管理,将内容一致、相近的课程进行重新合并和整合,进而合理、有效地分配教学资源,并对拟开设的课程科目、课程主体内容及其负责人进行初步的审批。
(二)构建课程审批机制
根据课程体系计划、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标准,开课课程的负责人组建教学团队,根据本专业市场调查结果,形成课程建设思路,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制订课程标准,论证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填写课程准入审批表。二级学院对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团队成员的资格进行考核,审核必要的教学文件,成立教授专家委员会和企业专家委员会对所有课程材料进行评审,并给出是否准入的结果和修改建议。
二级学院审核通过的拟开设课程,报教务处审批,由教务处确认课程归口单位、课程负责人、课程小组成员,并对课程相关材料进行进一步审核。经考核合格后,可列入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构建课程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保证课程质量的第一步,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实施的过程,保证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建立评价监督机制,为高质量课程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课程评价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课程负责人每学年撰写课程自评报千并接受学校专家委员会的评价和审查,二级学院建立由本专业教授、教研室主任等组成的监督团队,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教务老师及时搜集学生的评价意见反馈给课堂教师,促进课程的改进和发展;二是由教务处组织相关专业教授、企业专家组成课程评价小组,每三学年一次进行随堂听课,听课后填写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表,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育人和课程思政等多个方面进行课程评价,企业专家主要掌控课程团队是否根据行业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之后,再综合所授课学生的真实评价和反馈,以及学生学业水平考核、技能抽测结果等,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
综合听课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判定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效果,对排名末位15%的课程实施警千,出具课程修改意见,督促改进,课程负责人及小组成员制订整改计划上交系部。整改时间为一学年,第二学年再参与课程评价,最多整改两学年,也就是对于连续三次排名末位15%的课程实施退出机制,从教学计划中删除。对于不再适应当前教学要求的课程,课程负责人也可以主动提出准出申请,说明准出的理由和依据,经教研室、二级学院、专家组进行审核,实施准出流程。
五、结语
本文对高职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的构建和实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和实施存在的典型问题,探讨了本机制的思路与策略,具体构建了高职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框架。
课程是学校教学活动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手段。对于高职院校,课程科目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确定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施深刻影响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和职业技能的实用程度。课程准入制的建立是顺利安排教学任务、实现课程归口管理、规范教学过程、保证课程质量的强有力措施。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能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生机的能胜任高职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实施课程准入、评价、预警及退出机制,能进一步规范课程的管理,促进课程不断改革、时刻保持与行业技术发展紧密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