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

2022-11-08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培育思政教育

王 芳

(山西大同大学 文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举措。思政教育的开展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深厚的理论性、高度的实践性以及较强时代性,思政教育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活力,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文章从抓好主力军建设、打造创新型平台、注重项目培育三个方面,浅谈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举措,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思考。

一、抓好主力军建设,依托好思政教育队伍

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在用好主阵地、主渠道的同时,要依托一批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的骨干力量,打造思政教育主力军,围绕不同角色,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强大动能。

一是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作用。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是用好课堂主阵地的关键。思政课教师本身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思政素养,高校思政教育想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除思政课教师外,辅导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说思政课教师的教育阵地是课堂,那么辅导员的教育阵地则在课外,辅导员参与、影响着学生的教育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奖励资助、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其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与思政课教师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因此,发挥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作用,统筹好课上、课下的思政教育主讲人的思政教育合力,能够打造形成一支可依托的强大力量。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协调联动、统筹协同的领导机制,打破两支队伍之间的壁垒,从政策上进行融合;其次要打通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交流互动机制,让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相互交融,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向交流机制;最后要在职业规划上引导二者相融合,畅通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上的关联性,激发其相互协同的内在活力。

二是要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服务人员的育人动能。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场所,种类繁多的专业课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都是广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大学日常,因此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之外,还要充分利用这些广阔阵地开展思政教育,将日常思政教育落实落细。首先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思政育人作用,充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润物无声的思想熏陶,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人师表,将一个个专业课堂打造成为学生身边的思政教育高地。其次要充分发挥教育服务人员的育人动能,图书馆、食堂、宿舍、教学楼等学生每日活动的场所,都应当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高校全员育人的动能,让思政教育无处不在。

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尤其是学生干部群体的思政作用。思政教育并不是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专利,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骨干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由于学生群体的共情性更强等特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成效也十分显著。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如主题宣讲、竞赛、展演、报千等,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组建学生思政教育队伍,给予专业的理论指导与教育实践指导,并以传帮带的形式,将学生思政教育队伍做大做强,逐渐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批理论功底扎实、表现力出色、影响力较大、个人表现优异的学生思政教育骨干,不断激发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活力。

四是要充分融合社会各界力量。当前校地融合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路径,地方的支持对于高校而言是重要的发展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中,充分挖掘社会各界的有生力量,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可能。一方面,校地融合发展让高校与地方有机融合,教师能够发挥人才优势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区域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广大学生则能够通过校地融合找到更多的出口,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对于地方而言,高校作为人才的高地,能够为其提供十分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因此对于校地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而言,应充分发挥高校所在地丰富的育人资源,将社会上的思政资源充分利用好,从而不断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力军队伍,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多的渠道和路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校友资源,充分发挥校友群体的重要作用,挖掘校友群体中的一线思政工作者、先进典型等,定期入校开展宣讲,形成校内外思政教育的合力。挖掘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挖掘从事思政相关工作的校友资源,并定期组织开展校友讲堂,由从事思政相关工作的校友返校开展讲座、分享经历,从而不断丰富思政教育队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更接地气的内容,面向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此外,学校各级领导也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开展思政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激发思政课教育的活力,提升思政课教育的水平,让传统的思政课也能够成为创新思政教育的渠道。总之,要打造一支全方位发力、多线程联动的思政教育主力军,充分依托这支队伍开展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当下多元化教育环境、受众对象的有效创新举措,必须切实落实到位。

二、打造创新型平台,建设好思政教育抓手

前文提到,创造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推动全员育人发展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创新举措之一,除队伍问题外,平台建设问题也十分值得深入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对的新形势,其主要来源就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广大学子所面对的平台不断扩展,从若干年前的课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到现如今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相互交融,思政教育也必须迅速打造创新型平台,应对新形势,建设好思政教育的抓手。

一是要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思政教育平台。互联网对于当下大学生而言已经是毫无疑问的必需品,互联网浩瀚但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使思政教育开展的难度明显增加,因此要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思政教育平台,做好网络思政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平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一批优秀的网络思政作品,并将学生吸纳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参与者、宣讲者,将网络思政融入日常生活。

二是要打造课上、课下交互的思政教育平台。前文提到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通过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作用,利用好思政教育的课堂阵地,在课下也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平台的作用,将思政教育延续好、实践好。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规范性引导,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多种开展形式,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提升指导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要不断扩展平台空间,积极对接学生最新的关注领域和现实需求,让思政教育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新思潮、形成新形式、应对新问题。

三是要打造校内、校外贯通的思政教育平台。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打造校内、校外贯通的思政育人平台。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利用校内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校外的政策支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校地联动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实践,让学生感悟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在与社会的不断对接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是要围绕思政课建设,打造思政课教育的创新平台。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其主阵地仍然在思政课堂,思政课不仅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过程中也必须率先垂范、守正创新。无论思政教育如何创新、如何变革,思政课都是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手段,是其他各种创新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形式和内容,因此搭建创新平台,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如何围绕思政课建设,将思政课教育的创新平台搭建好。一方面是围绕思政课自身建设探讨合理的备课、教研机制,搭建合作化、协同化、科学化、权威化的创新型平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合作交流机制,打通校内外的交流通道,推进合作化,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与其他相关人员的协同合作,建立健全校内外的协同合作机制,推进协同化,加强对学生群体的需求调研,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的困境,总结多年来积累的思政课教学经验,推进科学化,坚持以上率下,确保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方向,以最新的权威理论指导思政课建设。另一方面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培训方式、评价机制、职业规划等方面,以创新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打造思政课教育的创新平台提供人才资源。

打造创新型平台,一个核心和关键是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平台的作用,否则,思政教育平台的搭建与学生实际使用的平台形成“两张皮”,就失去了创新型平台的应有之义。打造创新型平台,打造是基础,创新才是关键,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时代发展和思政教育实际需求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抓手,才是常抓不懈的有效手段。

三、注重项目培育,树立好思政教育品牌

当前我国十分注重思政教育的项目化、品牌化,每年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思政项目,并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这背后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性要求的催动,也是我国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重视程度的体现。高校着眼自身,也应当通过项目培育,选树好自己的思政教育品牌,以项目培育推动理论创新,以品牌的力量带动全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是要统筹项目培育工作,发挥政策的牵引力。高校要统筹做好项目培育工作,将思政项目作为学校牵头、各部门联动、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培育工作,通过高校思政项目的政策牵引力,发挥全校思政教育的动能。高校应明确思政项目的责任部门,负责思政项目的申报、资助、组织评定、审核、推广等工作,不断完善项目培育相关政策,不断提升政策的规范性、可行性,真正推动思政项目进入广大师生的视野,从而起到通过思政项目的培育激发全校思政教育活力的作用。

二是要注重项目推广交流,发挥基层的创新力。项目培育的重要环节是项目推广与交流,要充分发挥学校思政项目牵头部门的作用,对思政项目进行选择性推广交流,一方面向学校普及该项目所研究的思政教育问题,引起学校对思政教育的探索、讨论热潮;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思政项目的影响力,提高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的创新力。在推广交流过程中,可组织学校相关专家成立评议小组对推广项目进行专业的理论指导,做优、做精一批思政教育品牌项目;努力提升推广交流的覆盖面,让好的思政项目真正深入基层,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性指导。

三是要强化项目成果转化,发挥实践的指引力。注重项目培育,打造一批思政教育品牌,重点是抓好项目的落实落地,从思政项目中提出的创新性理论、创新性思维真正落实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渠道、好做法,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要加大支持力度,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绝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任何一项改革的落实都需要克服重重阻碍,都离不开政策、物质等层面的支持,因此强化项目成果转化,就必须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要以创新作为重点内容,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重点推广一批符合当前新形势、应对当前新问题的创新型成果,做好其转化推广工作;做好品牌的整合,高校要提高站位,站在全校的高度统筹思政项目成果转化工作,避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将相近的、可融合的项目进行整合,将零散的内容总结凝练,将优质的内容整理升华,打造成为全校思政教育的品牌和特色,从而在不断的创新性实践中形成强大的思政项目合力。

四是要加速扩展学校思政教育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通过对各二级单位思政教育项目的培育,逐渐形成学校思政教育的品牌项目后,要集结全校的精英力量,凝练成学校思政教育的项目特色亮点,积极申报全省乃至全国思政项目,扩展全校思政教育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这种形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全校上下对于思政教育的关注,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能够为学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争取更多外部支持,拓展相关资源。

抓好项目培育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大工程。一项大工程的全面推动,必须具备强大的推动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牵引力,这种牵引力就来自项目培育所带来的“头雁效应”。利用好项目培育这一手段和渠道,就能够通过项目培育产生的牵引力逐渐将整个思政教育的队伍和领域激活,从而形成向前发展的合力,因此项目培育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而言,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内生动力。将这一内生动力激发好、运用好,就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所有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结语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抓好主力军建设,依托好思政教育队伍;打造创新型平台,建设好思政教育抓手;注重项目培育,树立好思政教育品牌,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推动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猜你喜欢

培育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