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2-11-08曹锦秀
刘 靖 曹锦秀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 江苏 扬州 22512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和期待”,“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习近平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史教育是一脉相承、相互融合的。新时代,研究百年党史,把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尤其对于有着特殊学情的高职院校,把党史教育更好地融入高职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中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的建立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 意义。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生产和交往的基础之上的观念上层建筑,它维护着从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出来的不平等和压迫:“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可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各自的历史、政治、文化的差异,使得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特点使得每个社会都需要统一的意识形态来引导和规范,这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大报千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它关系着执政党巩固执政的根基。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汇聚交融着各种思想。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等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重要责任,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新人的重任。面对出生成长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时代新人,仅靠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很难让学生信服。唯有尊重历史,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的初心和使命,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旧中国走向光明的历史融入思政课堂中,才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在学史中明理,在学史中增信,在学史中崇德,在学史中力行,才更符合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厚植爱国情怀的要求
习近平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大学生心理上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度的时期,个性鲜明而强烈。当今社会,由于自媒体等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他们较容易被各种思潮影响,从而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困惑。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要用好历史这本教科书,通过共产党人的奋斗史、革命史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才能使青年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相,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通过百年辉煌成就,青年学生汲取养分,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增信、以史崇德,从而增强政治思维的判断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爱国主义情怀。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创新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党的思想的灵魂至今熠熠生辉,高职学校由于其学情的特殊性,更应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结合学情的特点,创新党史教育的新路径。
(一)立足高职学情、找准切入点
自2005年10月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趋势面前,教育规模已撑起我国高等教育半边天的高职教育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愿望方面作用显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但是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比较复杂,一般除了普通高中毕业生,还包括各类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校毕业生等。2019年《政府工作报千》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这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更加复杂,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一般除学生以外,还包括退役军人、社招人员等。生源结构复杂的高职学生,他们大多数比较活泼,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中大多数文化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自控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有些学生甚至曾被家长和老师忽视,不被认可。其中不乏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信仰不够明确,造成思想和行为的扭曲等失范问题。
针对这样的多元化、复杂化的学情特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必须开拓创新,依托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切入点,讲究教育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尤其是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注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好党的故事,注意把故事融入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元素中,注重以启发式教育为主,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根据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特点,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围绕党史故事谈感受、演小品情景剧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行动,逐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党的百年历史,尤其是对党的奋斗史、革命史的认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课是基于知识教育基础的认知性课程,其教育教学目标是“立德树人”,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构建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的不平衡和复杂的特点,可能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平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在分析同一个知识点时,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完全理解,有的学生可能一知半解。由此,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辅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引入党史教育,把教材内容和党史教育结合起来,设置专题,组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建构学生的认知体系,充分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引导课堂和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解决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认知性问题。
学生课下可借助网络平台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目前,网络教学中有许多学习平台,比如学习通、智慧树、慕课等。学校通过网络平台,设置党史专题学习,每学期定期向学生开放,学生可在课下结合课堂中的教学自学党史知识,遇到难点,在课堂中和老师讨论,以解决学生知识性学习的问题。
在课堂和网络学习的基础上,思政教师应结合党史教育,设计专题实践课程,比如走进党史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教育基地,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支教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教育中体会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真谛,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把党史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构建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复杂,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近些年,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思政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充分满足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要求,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做好以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首先,需加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机制,以此为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尤其是思政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让思政教师有身份认同感、工作责任感和现实使命感。其次,要利用各种资源和载体提升思政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加强党史知识的储备,依托各种培训和各省市的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各种相关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集体备课会,以此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把党史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能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确保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最后,在机制上推进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合理安排思政教师的工作强度,使高职院校的其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党史专题的学习。要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探索精神。
(四)创建党史学习的校园文化大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职院校从上到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校园环境作为学生人文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面临着开放的国际环境和互联网自媒体的冲击,创建校内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健康大环境,把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的艺术设计中,强化校内网络论坛、宣传栏、广播站的正能量,根据党的时事政策及时推出热门话题、热点思潮、社会正能量案例等,这不仅对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撑作用,更保证了学生课上课下的沉浸式文化熏陶和学习,在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小环境中,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
(五)利用社区平台引领青年学生“学习党史,走基层践行动”
“离基层越近,距真理越近”,社区是公民的生存和栖息之所,文明社会的根本所在。在高职思政教学中,利用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引领高职学生走进社区学习和领悟党的历史和基层优良传统,既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又能通过实践和交流,树立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践行党的“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思想路线。
高职学生走进社区,体验基层社会生活,利用社区平台的青少年党史教育基地、智慧小课堂等,在思政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党史教育活动,引领青年学生秉承“火炬手使命,传递温情,温暖人心”,与社区居民共同追忆党的光辉历程,分享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朗诵革命诗歌,演绎党史情景剧,回望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岁月,真切感受共产党人感天动地、无穷无尽的信仰力量,让青年学生对革命烈士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以及爱党爱国之情。学史增信,学史力行,学史进一步坚定了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通过社区活动,将党史深度融入思政课程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三、结语
高职院校面对大规模的扩招和生源结构复杂的现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利用好思政课堂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抓住建党百年的契机,把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堂。探究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不仅有现实意义,更是高职院校做好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