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家奇:责任在肩心在民

2022-11-08魏星

电脑迷 2022年8期
关键词:涪陵区刘家乡亲们

本刊记者 魏星

人物简介

刘家奇,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第五届“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重庆市三峡移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是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村。这个过去远近有名的榨菜村,如今成了有名的水果村。说起它的变迁,村民们都归功于他们的领头人——村支书刘家奇。

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这在涪陵南沱镇睦和村,是乡亲们认可的“六子致富经”,有规划、有步骤、有思路地分门别类地实施,让这处“春摘枇杷、夏摘荔枝、秋收龙眼、冬摘柑橘”的“水果之乡”更具财富和魅力。

1999年三峡库区蓄水后,睦和村耕地减少了一半多,村民种榨菜的经济效益也大幅下滑,致使许多村民外出打工,土地被抛荒。

困难时刻,刘家奇走马上任村支书。“自己必须为村民致富找到新的出路!”就在刘家奇考虑调整全村产业结构时,区里组织他们到成都等地考察学习。回来后,他提出了建设水果专业村的发展目标,在得到村民们的赞同后,他很快请来西南大学和区水果办的专家进行实地规划和指导。

2006年,刘家奇组织成立了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果品专业技术协会。就在那一年,全村交出一张不错的“成绩单”:人均年纯收入从1.47万元提高到超过1.9万元。

十多年来,刘家奇带领村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摸索出种植龙眼、柑橘、荔枝等经济作物致富的路子,形成“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柑橘的产业格局。

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除了这“六子致富经”,刘家奇还建议,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高老百姓生产生活质量。

“产业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农民要致富,关键在于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如果产业没有发展好,生态宜居等一系列目标都不可能实现。”刘家奇说,借助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睦和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为乡亲们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刘家奇说,希望通过“农旅”融合发展,能吸引更多的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有效拓宽回乡创业的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创业的压力,真正实现足不出村、足不出社、就地挣钱的美好愿望。如今,村里发展起了以品果赏花为主导的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产业,乡亲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做乡亲们的“知心人”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刘家奇时时刻刻把乡亲们挂心间。

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在刘家奇看来,事关党中央、国家层面的乡村振兴的落地、落实,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乡亲们谋致富、求发展、奔幸福。

刘家奇告诉乡亲们,“一个党支部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标杆”。在睦和村,大家要知礼节、弘扬优良的乡风民俗,让睦和村生态美、生活优、百姓富、邻里和。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在睦和村,村党支部就是要不断提升片区党员的素质和能力,让党员干部能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能有所作为,成为乡亲们的“主心骨”“知心人”。

为让全村党员更好地服务群众,睦和村党支部的家门前张贴了“党员之家”标识牌,在每户群众家门前张贴了“党员联系群众卡”,党员亮出了身份,群众联系党员反映问题更加便捷。K

猜你喜欢

涪陵区刘家乡亲们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猎人海力布》五问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
理发
理发
老张回家记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