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印度制造?
2022-11-07宁胜男
宁胜男
2022年9月26日,美国苹果公司称其已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14。图为印度加尔各答民众经过iPhone 14广告牌。
2022年9月26日,美国科技企业巨头苹果公司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已开始在印度生产刚发布不久的iPhone 14手机,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在新款iPhone手机发布的第一年便在印度生产。据外媒报道,2022年4~8月,“印度籍”iPhone手机出口额已突破十亿美元,据预测,2022~2023财年印度生产的iPhone手机出口额或将达25亿美元,较上一财年翻一番。在中美竞争烈度加剧和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苹果公司加力押注印度的动作尤为显眼,其对中印两国经济的影响值得深究。
自2017年开始,苹果公司加快挺进印度市场的步伐,主要表现有三点。
其一,在印度本土组装iPhone,并缩短与中国制造iPhone出货的时间差。近年来,苹果公司将印度看作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不断推动印度本土产能扩张。据印媒报道,2021~2022财年,印度境内生产的苹果手机价值在1000亿卢比左右,预计2022~2023财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4700亿卢比。而据美国金融服务机构摩根大通预测,到2025年,苹果公司或能将其iPhone产能的25%转移到印度,以加强在印度的生产。此外,过去印度多生产iPhone SE等旧机型,其生产新款iPhone的时间通常比中国滞后六至九个月,但此次印度工厂交付iPhone 14时间仅比中国晚六周左右,因此外界预测在2023年发布的iPhone 15或将首次实现中印“零时差”同步生产上市。
其二,敦促其供应商及相关产业链加快向印度转移。苹果公司目前在印度有三大代工厂,分别为富士康、纬创资通与和硕。其中,纬创资通于2017年开始生产iPhone SE,富士康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生产iPhone 11至14,和硕主要在泰米尔纳德邦生产iPhone 12。据路透社报道,富士康等厂商之所以在印度追加投资、扩建工厂,并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出中国,主要是受到了来自苹果公司的“强烈要求”,这一压力经由富士康等组装厂商沿产业链传导,又带动了更多的零部件供应商将组装线迁移至印度。
其三,深耕印度市场。2020年9月,苹果公司还在印度上线了其网上商店Apple Store,而该公司在印度的首家实体专卖店——孟买世界中心店目前已在建设中,其规模位居全球苹果产品实体店前列。通过上线网上商店、越过第三方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等操作,苹果公司试图提高在印度的营收能力,并将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此外,该公司还联合韩国三星、中国小米等企业共同游说印度标准局,要求其大幅精简电子产品认证测试流程,以加快新产品进入印度市场的节奏。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印度市场的增长潜力令苹果公司心动。虽然iPhone在印度市场所占份额始终有限,但2011~2015年,其在印度的年销售额增长了十倍,这使该公司对印度市场信心大增。进入2020年,苹果公司手机产品在印度市场占有率升至4%,同年iPhone在印度的销量超过320万台,较上一年同期大幅增长60%。从该公司全球市場格局来看,iPhone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市场的销量已趋向饱和,印度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提振其市场增量的国家。目前,印度已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2022年第二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相比2021年同期增长13.5%。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带动该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推广5G网络等数字化转型举措也进一步提升了其智能手机市场的吸引力。同时,印度市场廉价且充足的劳动力也有利于苹果公司降低生产成本。据联合国预测,到2023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其人口结构高度年轻化,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印度总人口比例约为67.5%。
莫迪政府对电子制造业的大力扶持也是吸引苹果公司入场的关键因素。一是提供财政激励。莫迪政府高调推进“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给予满足政府投资和销售门槛的企业自身4%~6%销售额的奖励,此外,印度政府还配套实施了“电子元件和半导体制造业促进计划”(SPECS)和“改进型电子制造业集群计划”(EMC 2.0)等产业激励政策。据报道,印度还计划提供高达5.5亿美元的激励措施以吸引美国科技企业巨头,例如苹果、戴尔、惠普等公司赴印开设工厂,扩充本地产能。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莫迪政府通过实行“数字印度”倡议、加快推广5G网络应用等措施,为电子制造业企业搭建大规模数字基础设施,便利其在印度的经营。三是在零售、技术标准等方面突破原有政策条框,拓宽苹果、三星等品牌在印度经营销售空间,以市场份额换取其产能投入。
苹果公司曾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但如今它也正努力寻求供应链多元化。中国是该公司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2021年,中国市场为苹果公司贡献了全年近1/5的营收。同年,中国共生产组装了2.3亿部iPhone,约占其全年全球总产量的98%。但是,美国近年来频繁打压遏制中国科技领域发展,甚至出台阻挠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芯片和科学法案》,严重扰乱了国际市场和全球供应链的顺畅运行,客观上加速了苹果公司向越南、印度等地转移产能的步伐。
对标榜“印度制造”的莫迪政府而言,苹果公司入场深耕印度市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首先,这将进一步带动印度手机制造业产业链集群发展。由于iPhone代工制造商需依赖复杂的供应商及产业配套来生产,且苹果公司也以严格的产业生态管控著称,因此,虽然目前“印度籍”iPhone仍需从中国进口大量零部件,但苹果手机在印度的组装生产或将带动其整体手机生产链向印度迁徙,继而推动印度本土手机生产、组装和研发能力得到强化。
其次,苹果公司进场具有显著示范效应,将鼓舞莫迪政府在其他领域复制产业政策。“印度籍”iPhone出口额的显著上升,将有力鼓舞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信心,推动政府相关部门更加熟练地应用“市场潜力、贸易壁垒、财政激励”这三大工具,以印度广大的消费市场为饵,以分阶段的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阻止进口,同时以财政激励政策吸引外资来印设厂,拉动其他领域的产业链向印度转移。
对中国而言,这或许是在告诉我们,是时候认真审视“印度制造”的实力和前景了。但同时,“印度制造”能给“中国制造”带来多大压力,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过去,苹果公司等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完备升级,但当这些公司出现外撤迹象,或许我们就需要开始思考,中国制造业是否已掌握全球供应链中高端领域的不可替代优势,我国本土品牌是否已成熟到足以有效带动整个供应链厂商的存活和有效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