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脉象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
——以七绝脉英译为例*
2022-11-07刘帅帅吕晓悦朱婉柔吴秋萍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0006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500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0405
刘帅帅,夏 芬,吕晓悦,朱婉柔,吴秋萍(.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0006;.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500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0405)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2016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政府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等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1]。中医药国际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目前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诸多阻力:首先,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2],中医术语概念不具有共识性,导致许多术语晦涩难懂,缺乏清晰且精确的概念优化[3];其次,中医药主要靠人际传播,与重视临床数据的西医相比,缺乏数据证明其科学性[3];第三,国内外对中医术语英译仍存在分歧,一些英译术语词典或标准制定出来后,未得到有效推广和认可[3]。中医翻译是中医走出去的桥梁,术语标准化则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有学者指出,未来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重在提高质量,以此构建强有力的中医药话语权,降低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的阻力[4]。七绝脉作为中医脉诊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形象的命名方式及丰富的中医内涵,导致目前存在一词多译等问题,有必要尽快统一标准,助力中医药海外传播。故本研究以七绝脉为例,拟探讨中医脉象术语英译标准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七绝脉英译原则 意象思维是以具体喻抽象、以熟悉喻陌生的思维方式[5],与中医的取象比类思维类似。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探索中形成的独特医学体系,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意象思维影响,即古代医家倾向于借助人们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来诠释医理,使抽象复杂的医理变得直观、形象[5]。七绝脉的命名即是如此。中医学借助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来描述脉来时的形象。如鱼翔脉,因脉来时像鱼在水中游动而得名,以鱼翔的特点联想到该脉的临床特征。因此,在翻译七绝脉时应当准确地将原术语的语言特征体现出来。七绝脉英译,首先应符合业内通用的中医术语翻译准则。李照国为较早研究中医翻译的学者,其提出了中医术语英译应坚持自然性原则、简洁性原则、民族性原则、回译性原则和规定性原则[6]。谢竹藩[7]则认为中医术语英译名不仅要符合术语原义,也要符合西方读者的接受能力,考虑到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主张使用直译加意译法,翻译抽象概念时可采用音译。此外,一些学术组织或机构也提出各自的术语英译原则。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发布的《中医药学名词》(2005年),作为中医术语英译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坚持了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约定俗成六大原则[8]。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坚持对应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约定俗成五大术语英译原则[9]。上述原则的提出,为七绝脉术语英译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18部词典的英译现状,发现各译法基本符合简洁性的要求,主要分歧在于选词、翻译方法及策略。因此,本研究将遵循中医术语英译应坚持的对应性、回译性和约定俗成三大原则进行语料库研究。首先,对应性要求英译七绝脉的选词应当准确反映术语内涵,最大限度保持术语的原义,不选用与术语原义相去甚远的英译词,避免造成误解。其次,有学者认为对含有隐喻描述的脉象术语,英译时应当保留意象[10-11]。因七绝脉蕴含意向思维,在目标语中无对应词,为保持其原貌,英译时要考虑到回译性,即在形式上能够与原文最大程度一致,能够让读者根据此译名时迅速联想出中文,以便于中外文化交流,但也要杜绝不顾原文内涵而采取逐字翻译的做法。第三,约定俗成指的是对一些没有明显错误且沿用已久的译法不作讨论,直接采纳。由于七绝脉至今尚未出现固定的译法,而是有两三种甚至更多,所以在分析比较时会考虑到某一种译法在18部词典中的出现频数,即出现频率高的译法约定俗成的程度高于频率低的译法。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七绝脉作为研究对象,检索近四十年以来国内外出版的18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词典[7-9,12-26]。(见表1)根据上述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词典建立七绝脉英译术语小型语料库。(见表2~3)其中“关键译词”指18部词典中,该脉象所有译法。为便于统计,排除“pulse”,仅保留各个版本的主要部分。“频数”指对应译法出现次数,理论上频数总和应为“18”,但由于部分词典对同一个脉象提供多种译法,或部分词典未收录某一脉象的译法,所以表2~3中频数总和并不完全一致。此外,由于翻译版本众多,本研究将翻译用词相同而语序不同的版本统计为相同版本。
表1 18本中医术语英译词典
表2 “七绝脉”关键译词汇总
2 结果
2.1 七绝脉英译比较辨析 七绝脉是7种怪脉的统称,由后世医家除去不常见的偃刀脉、转豆脉和麻促脉而得名。绝脉亦称为真脏脉、败脉、死脉,多见于疾病晚期,此时脏腑之气衰绝,乃胃气败绝的病证[27]。怪脉为严重心律失常的表现,所以识别怪脉的特征对救治心律失常患者意义重大[28]。七绝脉译法焦点在于“绝”的翻译,常见译法包括以下3种:moribund、strange、paradoxical(以下分别简称为“译法一、译法二、译法三”)。译法一和译法二属直译,能够与原文的形式一致,分歧主要在选词上;译法三则为意译。
根据七绝脉的内涵,“绝”最贴切的意思应为“濒临,临近”,即七绝脉暗示患者病情危重,濒临死亡。译法一使用“moribund”,意为“near death;be almost dead”,即“濒临死亡的”。首先在语义上能够对应原文,符合对应性原则,较好地传递了绝脉的特点;其次在形式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具有较好的回译性。且“moribund”在18部词典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符合约定俗成原则。译法二使用了“strange”来对应中文的“怪”。该译法回译性较好,读者能够轻松地联想到怪脉,但怪脉是临床上出现的异常脉象,且病情比28种病脉更加严重。因此“strange”并未将怪脉预示病情危重的特点体现出来,该译法对应性较差。译法三将“绝”译为“paradoxical”,意为“contradictory”即“自相矛盾的”,意思上与原文内涵不符。综上,七绝脉应采用译法一,即“seven moribund pulses”。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谢竹藩主编)采取了意译法,将“七绝脉”译为“seven kinds of pulses indicating impending death”,较好地解释了该脉的内涵,但是译名过长,不符合术语英译简洁性要求,故不建议采纳。
2.2 7种绝脉英译比较辨析 根据译法的一致程度,七绝脉英译可分为两类。(见表3)一类是译法分歧较小的脉象,包括鱼翔脉、虾游脉、屋漏脉、雀啄脉,但仍存在选词差异;另一类是译法分歧较大脉象,包括釜沸脉、弹石脉、解索脉,英译版本众多,译法多样,选词更加丰富。
表3 7种绝脉术语关键译词汇总
续表3:
本研究基于术语英译的对应性、回译性、约定俗成三大原则[29],结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30]英文解释,逐一分析各译法优劣,并提出较佳译本。
2.2.1 鱼翔脉英译辨析 鱼翔脉共有2种译法,分别是“fishswimming pulse”和“waving fish pulse”。这2种译法都采用了直译,区别在于对“鱼翔”的理解。鱼翔脉因其“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27]而得名,因此翻译时应体现这一特点。“fish-swimming pulse”中“鱼翔”选取了“fish”和“swimming”,并用连接符连接组成复合词修饰“pulse”,能够贴切地保留鱼翔脉特点,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和回译性,但“swim”意义较为宽泛。“waving fish pulse”则使用了“waving fish”。“waving”为名词,意为“the act of signaling by a movement of the hand”,指挥手的动作。该译法以人类挥手动作类比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在译语中保留了鱼翔脉的特点,不失为一种好的译法。《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均使用“waving fish pulse”版本,但“waving fish pulse”的回译性较差。此外,从约定俗成的角度来看,18部词典中译法“fish-swimming pulse”出现频数最高,说明接受度较好。综上,建议鱼翔脉采取译法“fish-swimming pulse”。
2.2.2 虾游脉英译辨析 虾游脉主要有4种译法,且译法结构一致,区别在于对动词“游”的选择。4个动词分别是“dart”“swim”“jump”“move”。从回译性考虑,“jump”和“move”的回译性不如“dart”和“swim”,容易造成误解。因此,本研究仅对“dart”和“swim”作进一步分析。“swim”意义较为宽泛,可泛指一切在水上漂浮不沉下去的动作,且“swim”无游动快慢的区分。虾游脉的主要特点是“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其急促躁动之象仍如前”[27],强调该脉来去速度快。“dart”意为“move very quickly”,形容某物移动速度快,此处用来形容“虾在水中游动”的特点比较准确。综上,虾游脉译为“shrimp-darting pulse”较合适。
2.2.3 屋漏脉英译辨析 屋漏脉常见译法有3种,包括“leaking roof pulse”“water-leaking pulse”“dripping pulse”。“leaking roof pulse”属于直译,保留了“屋漏”形象;“water-leaking pulse”和“dripping pulse”属于意译,仅保留“漏”的特点。屋漏脉因“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27]而命名。“leaking roof pulse”将“屋”译为“roof”,指屋顶;“漏”译为“leaking”,采用“verb+ing”形式,说明了该动作的持续性,比较贴切地传达了原文内涵,且形式上与原文保持一致,回译性较好。“water-leaking pulse”虽保留了该脉象“漏”的特点,但是未说明动作的施动者,指向模糊,回译性较差。“dripping pulse”属于意译。“dripping”作为名词,意思是“a liquid(as water)that flows in drops(as from the eaves of house)”,可用来指屋檐滴水,和“屋漏”的意思类似。与“leaking-roof”相比,区别在于滴水的动作起点不同,“leaking roof pulse”是从屋顶,“dripping pulse”是从屋檐。基于此,“dripping pulse”和“leaking roof pulse”在语义上比“water-leaking pulse”更准确,对应性更佳。但“dripping pulse”的不足是回译性不及“leaking roof pulse”,不能迅速让读者联想到屋漏景象;此外,“leaking-roof”作为关键译词频数为11次,说明大多数学者对此译法基本上保持一致。综上,屋漏脉译为“leaking roof pulse”较佳。
2.2.4 雀啄脉英译辨析 雀啄脉共有2种译法,翻译分歧主要在于“雀”的选词,即“雀”译为“bird”或“sparrow”。雀啄脉特征是“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27],因脉来时像雀啄食而得名。关于雀啄脉的来源,有学者指出雀啄脉经历了由“乌”到“鸟”再到“雀”的演变历程[31],且由于后世传抄不一致而造成一定的用词混乱。因目前仍未有足够证据确定到底是“鸟”还是“雀”,所以本研究以该脉的中文名称为准,将其理解为“雀”。雀指体型较小的鸟,在英文语境中对应词是“sparrow”,而“bird”(鸟)的含义较为宽泛。所以从术语的对应性角度分析,“sparrow”比“bird”更准确,且使用“sparrow”的回译性也较高。虽然“bird-pecking pulse”频数(10次)高于“sparrow-pecking”(7次),但是综合对应性和回译性原则,“sparrow-pecking”更佳。综上,建议将雀啄脉译为“sparrowpecking pulse”。
2.2.5 釜沸脉英译辨析 釜沸脉比较常见的译法是“bubblerising pulse”和“seething cauldron pulse”。该脉象英译分歧在于“釜”和“沸”的选词。釜沸脉特征是“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为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之候,主脉绝,多是临死前的脉象”[27],因“如釜中沸水”而得名。“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代的锅”[32]。“seething cauldron pulse”将“釜”译为“cauldron”,意思是“a very large pot that is used for boiling”。“沸”指的是水开了,“seething cauldron pulse”将“沸”译为“seething”,意思是“describes something that's boiling over,like a seething pot of soup”,即“seething”用来描述沸腾的液体等事物。“seething cauldron pulse”更忠实于原文形式,且做到字面意思一一对应,但有逐字翻译的倾向,两个词简单的堆砌未能自然地体现出“釜沸脉”特点。译法“bubble-rising pulse”采用了意译,脱离了对原文的“釜”和“沸”的字面解释,而是聚焦于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的特点,能够较好地保留原术语内涵,符合对应性原则,但缺点是回译性不足。综上,将釜沸脉译为“bubble-rising pulse”较为贴切。
2.2.6 弹石脉英译辨析 弹石脉英译版本众多,可分为3种,第一类是“stone+(verb)ing+pulse”,分歧在于动词的选择,涉及“flick”“knock”“tap”3个动词;第二类是“flicking+pulse”;第三类是“snap-on-stone+pulse”。第一类中,“flick”作为动词,意为“throw or toss with a quick motion”,对应中文语境中的“弹”;“knock”对应中文语境中的“敲”;“tap”意为“lightly hit something”,指动作较轻地击打某物。弹石脉因“如指弹石,辟辟凑指,毫无柔和软缓之象”[27]而得名,所以,“flick”比“knock”或“tap”更准确。第二类译法将“弹石”意译为“flicking”,虽保留了“弹”的内涵,但是没有体现出“石”,对应性和回译性不足。第三类译法选用“snap-on-stone”来翻译“弹石”,语义上不够准确,对应性不足。综上,将弹石脉译为“flicking stone pulse”较为合适。
2.2.7 解索脉英译辨析 解索脉在18部词典中共存在7种译法。主要分歧如下:首先是“解”的翻译,共有“untwine”“untie”“unwind”3个版本;其次是“索”的翻译,主要有“knot”“rope”2个版本。《脉经》将解索脉描述为“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序也”,与散脉类似[33]。该脉特点是“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这是一种时快时慢,散乱无序的脉象[27],所以解索脉中的“解”意为“解开”,“索”则指“绳子”,且特指缠绕在一起需费劲才能解开的绳子。“untwine”意思是“undo what has been twined together”,即解开缠绕在一起的东西,可以用来指解开绳子。“untie”意思是“cause to become loose”。“unwind”意思为“separate the tangles of”,不一定是指解开的动作,且“unwind”更多用来指人变得轻松的状态。动词“untwine”和“untie”用来翻译“解”能够较为准确地传递该字的内涵。“knot”和“rope”在中文语境中意思有差异,“knot”指由绳子形成的结,而“rope”指绳子。仅从字面对应和回译性上看,“rope”比“knot”合适。但“rope”也不一定特指缠绕在一起需要解开的绳子,相对而言,“knot”有缠绕需要解开的含义。“rope”的使用频率高于“knot”,所以在未遵守对应性原则前提下,采用回译性、约定俗称原则,建议采用“rope”。另外,解索脉还存在意译实例,分别是“arrhythmic pulse”和“snapping pulse”。首先,“arrhythmic”在语义上不够贴切,属于西医术语,意为“心律不齐的”。心律不齐的脉象不仅包括解索脉,任何一种心脏搏动出现没有规律的现象都可以称为心律不齐,所以用“arrhythmic”来翻译解索脉容易造成误解。译法“snapping pulse”中“snap”意为“separate or cause to separate abruptly”,有“rope snaps”的搭配,指绳子突然断掉。该译法虽未能和原文形式保持一致,但是能够准确传达出该脉象“绳子突然松开”的特点,不足之处是未能传达出“解”的特点,而且该版本采用意译,回译性较差。综上,将解索脉译为“untwining rope pulse”较为合适。
2.3 结论 本研究在中医术语英译应坚持的对应性、回译性和约定俗成三大原则指导下,结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解释对比分析了18部词典中七绝脉译名的优劣,并提出了较佳译法。(见表4)
表4 七绝脉术语英译总结
3 讨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外译已有四十余年历史。中医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呈现上升态势,但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仍任重而道远。七绝脉术语属于中医脉学内容,迅速识别这类脉象的特点对救治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8]。本研究选取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出版的18部中医术语英译词典,建立七绝脉英译术语小型语料库进行实证研究,时间跨度长、样本量大、代表性强,旨在分析国内外七绝脉术语英译趋势。
中医英译早期(1980—1990年),中医迎来走出去的契机,以谢竹藩、欧明、李照国等为代表的译者积极投身于中医外译事业,编撰了一系列中医术语英译词典服务于中医国际交流。该时期中医术语翻译原则、方法尚未成熟,且由于译者知识结构、社会和教育背景等差异,在翻译中医术语时风格各异,尤其在术语的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方法,以及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使用上并未达成一致。通过梳理18部词典,本研究发现直译和意译是该时期七绝脉术语英译的主要方法。由于此类术语在译入语中无对应词,所以早期译者在翻译时会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能力,更倾向于使用意译,如《汉英英汉中医大词典》(郑风钦主编)将“七绝脉”译为“seven kinds of abnormal pulse”,《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谢竹藩主编)则译为“seven kinds of pulses indicating impending death”等。意译虽然能够准确传达术语医学内涵,但过于冗长,不符合术语简洁性要求;此外,这种向译入语读者靠拢的意译法,易丧失中医传统色彩,会使我国处于文化劣势状态[34]。
进入21世纪后,七绝脉术语英译出现基本统一的趋势,但仍有多种译法并存的现象。这一时期术语英译出现了向已有行业标准靠齐的趋势,且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形成了多方参与的格局。此外,由于我国逐渐重视和加强中医海外发展,国内出现了对中医翻译话语权的讨论,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是中医发源地,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标准研究,更好地输出中医文化,而不是直接采纳西方国家制定的标准[35-36]。直译法、异化策略主张以源语为导向,重视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有利于本国文化输出;以读者为导向的意译法、归化策略则不利于构建中医药在海外传播中的译语话语权[37-38]。本研究发现,相较于意译法,采用直译方法、异化策略不仅能够较准确传达出术语的本义,还能在译语中体现七绝脉独特的命名方式,有利于保留中医语言特色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术语外译体系。
本研究认为,七绝脉可译为“seven moribund pulses”,鱼翔脉可译为“fish-swimming pulse”,虾游脉可译为“shrimpdarting pulse”,屋漏脉可译为“leaking roof pulse”,雀啄脉可译为“sparrow-pecking pulse”,釜沸脉可译为“bubble-rising pulse”,弹石脉可译为“flicking stone pulse”,解索脉可译为“untwining rope pulse”。但本研究尚有部分局限性,如在分析各词典术语英译标准时未深入考虑词典利用率、销售量、编者身份背景及影响力等因素,仅借助《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和前人研究成果对不同术语英译版本进行系统的语言和内涵讨论,结论有一定主观性。后续研究将进行更为科学的设计,增加代表性词典权重,同时考虑国外英文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用词习惯,以期得出更为科学、客观、全面的结论。本研究是采用语料库方法探究中医脉象术语英译的实证研究,对国内外中医英译事业发展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今后需要更多的国内外同行就相关术语英译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助力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