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余姚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2-11-07周君君史珊珊邵迪初
周君君,史珊珊,邵迪初
(1.余姚市中医医院 内科,浙江 余姚 315400;2.余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制科,浙江 余姚 315400)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可感染不同年龄组人群,但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是造成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计划免疫的推广,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国内外多地有发病报道,疾病存在复燃趋势。为掌握余姚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现对2011—2020年余姚市百日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模块中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余姚市的百日咳病例,以《百日咳诊断标准WS274-2007》为诊断依据,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日期、诊断类型,部分人口学资料来自余姚市统计局年鉴。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1—2020年共报告百日咳429例,无死亡病例,其中疑似病例1例(占0.23%),临床诊断病例400例(占93.24%),确诊病例28例(占6.53%);发病率在0.20/10万~10.4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4.06/10万,各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0.764,<0.01)。结果见表1。
表1 2011—2020年余姚市百日咳报告发病情况(n)
2.2 年龄分布 发病者年龄17 天~66岁,主要集中在1周岁以下,占47.8%,见图1。≤2月龄占0~<1岁组病例的7.31%(15/205),3~5月龄的占41.47%(85/205),6~11月龄的占51.22%(105/205)。
图1 余姚市百日咳年龄分布
2.3 性别分布 百日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5∶1,男性发病率(4.28/10万)与女性发病率(3.84/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4,=0.263)。
2.4 人群分布 429例百日咳病例中,散居儿童占82.52%(354/429),其余依次为托幼儿童11.89%(51/429)、学生4.90%(21/429)、农民0.46%(2/429)和其他职业人群0.23%(1/429)。
2.5 时间分布 十年间余姚市百日咳每月均有病例报告,4月份开始上升,5~8月份达高峰,9月份开始下降,结果见图2。采用圆形分布分析法显示,百日咳整体集中趋势值=0.38,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340,<0.05),高峰日为6月27日,高峰期为4月6日—9月15日,由于2011—2013年、2020年报告病例数较少,未见季节性特征(>0.05),结果见表2。
图2 余姚市百日咳报告发病数月发病分布
表2 余姚市百日咳发病季节圆形分布分析
2.6 空间分布 十年间除大隐镇、大岚镇和四明山镇3个山区乡镇无病例报告外,其余18个街道/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凤山街道(9.84/10万)、梨洲街道(9.00/10万)和牟山镇(5.92/10万)。将余姚市21个街道/乡镇按城区和农村进行分类统计,城区发病率(5.84/10万)高于农村(2.9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90,<0.0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十年间余姚市百日咳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无死亡病例,这与日常严格实施免疫规划制度、保持百白破疫苗高接种率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其中2020年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群众自发减少就诊,百日咳报告病例较少,未能体现真实发病情况。2015年起,余姚市百日咳发病率明显上升,与国内部分省市类似,可能原因有:(1)百日咳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且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后无法产生终身免疫,可多次感染;(2)2014年10月开始,余姚市将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全面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有研究显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预防感染的能力更弱,保护持续时间为3~4年,有的可能甚至出现免疫失败。2018—2019年间余姚市百日咳报告发病率高于历年,这可能与余姚市参与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百日咳研究相关课题,根据要求加强了医院百日咳被动监测报告、增加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下乡督导开展漏报调查次数、减少了百日咳漏报有关。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百日咳发病率被严重低估,实际发病情况远不止目前监测数据显示,提示临床医生对百日咳的诊断能力及实验室确诊能力严重不足,加强百日咳监测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本研究中病例主要是散居儿童,年龄集中在0~<1岁。目前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为3、4、5月龄各接种1剂次,18~24月龄加强1剂次。有研究显示,在接种第1剂百白破疫苗后,保护效果仅为15%~20%,全程接种后才能达到有效保护性抗体水平,这是造成1周岁以下儿童发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其次可能是监护人对小龄儿童关注度高,一旦出现咳嗽等症状选择及时就诊,使得该年龄段报告发生例数多于其他年龄段。0~<1岁组病例中,又以6~11月龄儿童为主,占51.22%,可能与6月龄以下儿童从母体中获得的保护性抗体水平较高、之后逐步衰减有关。
2011—2020年余姚市百日咳总体集中趋势值=0.38,提示发病的时间分布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期为4月上旬至9月中旬,高峰日在6月,与国内部分地区报告一致,而与传统认为百日咳多见于冬春季节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高发、难以单纯凭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导致百日咳被漏诊有关;亦可能是夏秋季节温度适宜人群户外活动,同时并非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群众个人防护意识减弱,感染风险增加所致。其次,余姚市城区百日咳发病率高于农村,究其原因为城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人际交往频繁,一旦有百日咳病例出现,易感人群感染概率较高,同时流动人口可能是免疫空白人群,更易感染百日咳。
综上所述,近年来余姚市百日咳发病率虽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抬头迹象,需警惕疫情卷土重来,特提出以下防控建议:(1)继续严格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推广百白破疫苗接种,提高流动人口接种覆盖率,结合计划免疫宣传日等活动普及接种知识,减少漏种、拒种;(2)卫生健康局牵头,完善百日咳监测方案,建立哨点医院,加强主动监测,定期开展漏报调查;(3)重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讲座、分发宣传资料、微信公众号推广等形式提高全人群对百日咳的自我防护意识;(4)加强临床医生百日咳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同时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更真实地反映全市百日咳发病水平,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