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中的突破、传播和价值
——以总台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为例

2022-11-07郑弘丰树琪

传媒 2022年20期
关键词:手语新闻报道冬奥

文/郑弘 丰树琪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广泛普及,新闻采编和制播技术越来越成熟,为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虚拟主播与新闻报道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虚拟主播是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在广播、电视、电子出版及互联网等媒介中担负着新闻播报等任务的智媒产品。2018年,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新小浩”在中国诞生,开启了结合肢体动作的站立式播报。2021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发布也为虚拟主播在新闻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政策导向,其中就提到将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等节目生产。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宣传报道中,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以下简称“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为代表的虚拟数字人集中亮相,受到广泛关注,仅在微博平台,有关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就达到近3亿次,相关讨论数万条,为新闻报道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而对于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在新闻报道中的突破、传播策略和价值的探讨,有助于在新时代传播语境下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更好地融合和创新。

一、AI手语主播在新闻报道中的突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虚拟数字人集中亮相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包括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数字虚拟编辑小C、奥林匹克公益宣传大使热爱REAI、虚拟气象主持人冯小殊、特约记者冬冬、谷爱凌数字分身“meet gu”等,“她们”虽然形象和定位不同,但都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产物,多从事赛事解说、新闻播报及宣传大使等工作。与大部分以健听人士为受众的虚拟主播不同,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是专门针对冬奥赛事推出的AI数字人,从受众群体、节目形态、人物形象等多方面均有突破,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受众反馈,成为备受关注的虚拟主播。

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残疾性听力障碍人群达到2780万。而由于手语翻译师的严重不足,听障人士以往只能从转播画面中了解到很少的比赛信息。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以听障群体为核心受众,设计初衷是“用AI发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赛事信息专业手语翻译服务听障人群。

在央视新闻手语视频报道中,AI手语主播相较以往电视画面中的手语主播占据了更大的画幅,最大限度满足了目标受众的核心需求。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诞生充分体现了对听障人士的尊重,为听障人群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获取新闻资讯创造了无障碍环境,让技术更有温度。

AI手语主播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艺术的结晶和产物。当前,更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为虚拟主播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的集中亮相做了技术准备,也让虚拟主播更“人格化”,能够完成精准的新闻播报和生动自然的出镜表达。AI主播不断提升的智能化水平带来新闻节目质量提升,节目制播效率提高,推动节目形态和内容创新。

在技术方面,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采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其搭载的手语翻译引擎和自然动作引擎能自动翻译文字、音频和视频内容,并将手语实时演绎为表情动作,让其具备高可懂度的手语表达能力和精准连贯的手语呈现效果,传递信息更准确,动作更精细。

翻译准确、可懂度高是AI手语主播合格的前提。一方面,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掌握的手语词汇规范全部来自《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标准,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百万量级的标准手语平行语料数据和超8500条影视级手语动作数据,手语动作精准度达90%以上。同时为了更准确地报道冬奥赛事,其在原有语料库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冬奥语料数据,以“自然手语”为逻辑,呈现符合听障人士表达习惯的手语;另一方面,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智能生产系统能够实现新闻场景下的手语视频实时生成,让手语新闻播报实时、准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批量化、智能化的内容生产减少了人力投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从皮肤到毛发,从面部表情到肢体动作,虚拟主播逐渐改善了以往经常能看到的“无机质表情”和“无质感形象”,不仅肌肤材质无限接近真实皮肤质感,还拥有越来越生动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优化升级后的虚拟主播更具人格化魅力。

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以亲切自然的形象向听障群体提供友好的服务,充分考虑核心受众的审美习惯。“她”所采用的形象渲染方案,从静态形象和动态设计两方面入手,实现影视级的实时显示,诠释着中国青年的审美自信。从美学上讲,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形象更符合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中式经典美学范式,此外,服装布料质感更好,视觉效果更舒适。从动态来看,人物的面部、肩膀、手部等关键部分动态表现效果更自然,4D扫描技术使AI手语主播表情自然生动。

目前,虚拟主播已在综艺、游戏、文艺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在新闻领域,随着虚拟主播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虚拟主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主持、采访、新闻播报、直播互动、手语翻译、带货主播……虚拟主播的应用推动着节目形式创新,也开拓着更多元的新闻领域应用场景。

在中国体育代表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首金报道中,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全程解说,陪伴听障人士见证了激动人心的夺冠时刻。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的《手语看冬奥》专题中,开闭幕式背后的故事、比赛精彩瞬间、运动员赛后采访等都被制作成便于听障人士观看的手语版视频,以便他们更好地感受现场,获得最新动态。

除了新闻报道,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还具备了实时直播能力。在央视新闻冬奥开幕式直播特别节目中,“她”表达连贯,动作流畅,还与主持人暖心互动,互道“辛苦了”。未来,AI手语主播可以考虑应用于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的站点播报、天气播报等场景,为听障群体进行公益播报,帮助解决他们在出行过程中获取信息不便的困扰。

二、AI手语主播的传播策略

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破圈”不仅在于技术优势、准确的受众定位以及符合美学的形象设计,在传播上采取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抓住投放时机,紧跟新闻热点,同时采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和IP运营思路助力其推广。

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作为围绕冬奥赛事进行的手语翻译,在北京冬奥会这样重大的历史时间节点做好仪式化传播,将前期新闻发布、上线宣传、系列报道联动,打好一套传播“组合拳”成为重中之重。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不仅仅是一个人工智能产品,更被视为IP,根据其自身优势,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上线前后,充分把握好传播节奏,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在传播过程中,创意宣传片、海报、预热稿件、技术解读稿件相继释出,为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正式应用宣传造势。在北京冬奥会进行之际,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保持高产态势以持续输出优质手语视频内容,同时许多围绕AI手语主播的相关解读和反响文章相继发布,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关注度。受众在这期间通过大量内容对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充分感受到了冬奥报道浓厚的科技感,增强了普通大众对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认知度。

围绕AI手语主播的深入挖掘和创新报道是其能够收获关注、突破圈层的重要因素。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两个月时,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正式亮相,一条精心制作的1分钟宣传片引发了网友的好奇心和广泛讨论,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想看“朱广权和AI手语主播”一较高下。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央视新闻推出了一条围绕朱广权和手语老师网络热梗制作的90秒创意短片,视频中#朱广权用段子面试AI手语老师#的创意灵感正是源自此前网友的“心愿”,可以看作是对网友的一次正向反馈。当天,该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仅在微博平台就获得了8749.6万阅读量、7769次讨论、54家媒体转发报道,引发网友和行业热议。

在北京冬奥会前夕,央视新闻接连推出的AI手语主播倒计时贯口视频海报创意和趣味十足,通过猜字谜打一项冬奥运动的形式吸引大众广泛参与互动。充满趣味性和可观性,彰显独特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多元化内容共同形成了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IP的传播记忆点,用AI发声、业务能力出色、会说贯口、能和朱广权PK段子……

通过增加互动内容,将优质内容和适用于新媒体的传播语态完美融合,充分考虑大众的呼声,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实现“有趣+有用”的传播效果,快速拉近了AI手语主播和大众的距离,拓展用户圈层,增强用户黏性。

借助多方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是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成功“出圈”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相关节目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快手APP上同步播出,另一方面,社交平台上的央视新闻微博、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账号将AI手语主播创意短片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裂变传播,其他媒体也纷纷转载相关报道。融媒体裂变传播助力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在上线期间获得最大传播声量,突破圈层成为现象级IP。

三、AI手语主播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

AI手语主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看似只满足了一部分特殊群体的需求,但其在公益服务、人际关怀、技术升级、媒体融合等方面的价值却是显而易见的。AI手语主播不仅使听障人士获取冬奥赛事资讯更便捷,“她”所传递的无障碍环境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让新闻更有温度。从宏观上看,让AI受众的扩大和手语服务的延展成为可能,推动技术进一步升级,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还将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在新闻中实际应用的思考,促进人工智能与大众传播媒介深度融合。

以往的体育比赛中由于解说员是通过声音播报,听障群体无法充分感受比赛的魅力,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有效弥补了这一遗憾。从道德伦理和人际关怀的角度来看,主流媒体的受众群体不再局限于健听人士,特殊群体的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和关注,AI手语主播的出现让新闻报道不再冷冰冰,变得愈发有温度,继而带动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科技和人文的结合更加紧密、从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虚拟主播体验更加丰富和多元,听障群体也能充分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上线后,随着AI手语主播传播声量地扩大,手语服务场景的延展成为许多技术公司的新研究方向,让AI受众的扩大和手语服务的延展成为可能。

目前,已有互联网公司开始将目光着眼于“AI手语+平台”,致力于打造“AI手语平台”,让手语数字人走上一条与社会价值长期对接、一同成长的进化之路,让技术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北京冬奥和冬残奥期间的新闻报道,多家媒体都普遍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已变成新闻报道中的“常规输出”,新闻媒体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能够为新闻报道科技赋能。

当新闻报道中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常见,当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被作为新闻产品传播,围绕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对于AI数字人的探索和创新应用,将会使其落地场景愈加丰富,媒介融合也将再次升级。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主播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从表情、动作单一,声音机械无感情的数字人到神情语态生动自然、具备数据处理和深度学习能力的AI主播,虚拟主播早已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内容传播输出上,而是通过深度学习,更具个性化和交互性。从重大报道到日常新闻播报,从录播到直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走向成熟,虚拟主播曾经面临的技术壁垒逐渐被打破,在新闻报道的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独特优势,一方面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也让新闻报道更精细准确、更有温度、更具创新性。

虚拟数字人在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中的集中亮相只是一个起点,随着数字人相关底层技术的进步和元宇宙概念持续发酵,未来,新闻领域还将延伸出更多数字人应用和报道形式,围绕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探讨将会给新时代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的创新应用带来更多思考。

猜你喜欢

手语新闻报道冬奥
浅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企业工会新闻报道工作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