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对森林资源保护影响分析
2022-11-07茅云枫
茅云枫
(滁州市南谯区林业局,安徽滁州 239000)
我国疆土面积辽阔,地理环境及气象条件复杂,植物资源种类多样,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森林资源。但是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据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0.144hm,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8%,人均森林蓄积为8.622m,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数据显示,建国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5000余次,森林受灾面积90余万hm,受灾率达0.80%。因此,提高森林防火水平,保护森林资源迫在眉睫。
1 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1.1 森林资源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
森林资源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强化对森林资源保护重要性,在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隔音降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生态效益的同时,同步注重开发康养、旅游、探险、科普、体验及现代林业产业等方面的经济价值,全力促进农民多元增收、快速增收、可持续增收,努力实现森林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促进科学开发、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率有所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目前,我国森林防火在专业人员选拔和专业设施配备等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森林防火工作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人们的意识和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建立专业的消防队伍,在森林防火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经常利用手机和互联网进行思想教育,如电视和其他媒体,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2 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资源保护监管现状和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森林资源丰富,但是在我国的国情下,森林资源监管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一些地区对林业资源监管力度不够,不履行地类变更手续私自将耕地和林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同时,乱砍滥伐现象屡现,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系还不是非常健全,缺乏统一协调、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一方面,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出现多头管理,而各部门之前的配合力不够,对管理中出现的棘手问题放任不管,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甚至还出现“都管和都不管”现象。另一方面,在森林资源保护实践上,很多措施流于形式,缺乏统一的专业性指导,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水平。与此同时,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实践中,缺乏科学的监管机制,使很多管理举措流于形式,很难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一些林业管理人员,他们没有真正履行自身的职责,更可能会同利益集团形成协议,威胁我国的森林资源。
2.2 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和问题
“事情干得好不好,关键是人的问题”,部分林业干部职工在近年来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情况下,思想有所松懈,把森林防火仅仅当作阶段性的工作来看待,对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还不到位,认为不是自己分工的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单位对森林防火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森林防火责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工作不到位,森林火灾防扑预案制定后执行力度欠缺。超前研究不够,等到发生火灾只能采取补救措施,工作显得被动。林区周边群众防火意识有的还很淡薄,仍有在林区周边上坟烧纸、燃放烟花爆竹和野外农事用火现象。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分布范围广,村庄散落在林区内,流动人员多,野外火源管理存在一定盲区,巡护力量跟不上,加之近年来国有林场大力实施封山育林、长防林等项目,林下植被和枯落物明显增加,周边群众在林下私拉电网捕猎现象较多,火险隐患增加,极易引发火灾,防火任务非常重。加之林业专业人员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护林员数量严重不足,如果周边地区发生火灾时还要协助扑救,任务异常繁重。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天干物燥,林区树种主要国外松、马尾松为主,可燃性高。随着部分地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停伐天然林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林区森林资源的恢复较好,林下易燃可燃物增多,火险系数增大。部分林业部门在保障职工工资之余,对防火队伍、防火林带建设和物资采购方面投入力度有所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森林防火工作。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林区主要道路基本还依靠农村“村村通工程”,林分内部道路无力经常维护,林区道路达不到森林消防道路密度要求。同时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仍停留在主要依靠“望火楼”为主状态。
3 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必要措施
3.1 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是我国乃至全球的共同财富,要以高质量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林业部门要多渠道多角度地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的深远意义,以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抓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关注林业、保护生态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人争做护林员的良好氛围。同时,有关部门要多开展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提高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热情。
3.2 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
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一套数”动态监测体系,构建“天上看、网上管、地下巡”的森林资源保护监督体系,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重点区域建立实时监控网络,提高预警预报和查处问题的能力。开启“三位一体”监管新方式。探索建立起林业部门与地面GPS不间断巡检、空中无人机定期巡查相结合的巡护检查新模式,并与传统管护手段有机结合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式、智能化的森林巡护监测体系。
3.3 调整森林资源产业结构
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发展较快,但有不少地区的林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造成林业的整体产业不能均衡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利影响。从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出发,需要进一步优化林业结构。首先,由于我国林业结构总体过于单一,有关部门应推广替代产品的开发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林业资源的消耗,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其他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好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其次,可以在林业经济方面持续加大投入,结合当地林业资源的实际状况,发展绿色林业经济,加大科技投入,帮助林业产品不断提升附加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3.4 健全森林资源保护机制
在森林资源遭到严峻破坏的背景下,林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着手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恢复机制,积极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体系,在确保不影响森林资源正常使用与其他生态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林业生态恢复与保护工作,并且要严格遵循森林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坚决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使森林资源能够在保护范围内进行自我恢复与更新,从而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协调发展。
3.5 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工作。但受气候、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森林有害生物灾害多发频发,发生面积逐年扩大,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松材线虫病防控难度加大,美国白蛾疫情扩散,杨树食叶害虫成灾概率增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以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预防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为工作目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管和监测预警工作。遵循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防治方法,促进森林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3.6 强化宣传,提高森林防火意识
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保护的成败。现实工作中,森林资源保护部门加强与新闻媒体工作联动,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在学校教学中,注重加强对学生森林防火知识的普及度,强化学生的防护意识。在林区和森林火灾高发区等主要上山道口增设森林防火宣传标牌,在景区、墓区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方悬挂横幅、刷贴标语,提高森林防火意识。充分利用宣传车和宣传喇叭的宣传频率和宣传时间,保持高压宣传态势。坚持“堵疏结合”,教育群众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积极倡导文明祭祀,引导群众采取植树、送花等方式文明祭奠。
3.7 做好火源管控,加强火灾监测预警
先进技术是做好森林防火的关键力量,坚持建立健全完善生产性用火审批、监烧制度,将森林防火灭火写进“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规范用火养成。推行绿色祭扫、生态祭扫。落实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护林员队伍作用,加大巡护力度,严防火种进山。高火险时段及时发布禁火令,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加强形势研判,完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高火险信息,做到因险设防、因险施策。加快推进实施国有林区“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利用林火监控技术和网络通信指挥系统,建立科学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实现局、场、个人三级联网、信息数据共享,提供最新、快捷、准确的信息。
3.8 提高防火专业知识,构建科学防火体系
森林防火队人员的素质的专业性直接关系到森林防火的时间性和实效性。加强对灭火队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升其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是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加大对林区森林防火队伍、基础设施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实人员力量,努力提升林区扑火队伍专业化水平。出台鼓励社会团体、企业资助支持森林防火政策,多方筹措资金,购置先进有效的森林防扑火器具,确保森林防扑火物资、机具储备充足。同时,要将森林防火工作和科技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GPS技术、GIS技术构建智能森林保护网,利用信息跟踪技术,对火点迅速定位,第一时间发布预警,通知消防队赶赴现场灭火。林业部门还要与气象部门合作,借助气象因子如降水、风力、湿度等分析火灾风险等级,对火灾发生概率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3.9 应用阻隔技术和提高扑火技术
目前森林火灾发生后,最常用的扑救方式就是阻隔技术。它是指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将可燃物疏散开,使燃烧停止的灭火方法,适用于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发生的火灾。利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阻止森林火灾的蔓延,最大程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破坏。实际森林防火工作中,使用该技术需要严格的气象条件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如扑救队员需要及时了解火场风速湿度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阻隔技术的防火作用。由于森林植被资源较为丰富,发生火灾后,应用最多的阻隔技术就是火烧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法存在一定的缺点,会导致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恢复周期,不利于植被后期生长。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前,要制定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根据预案要求,科学有效地开展灭火工作。当消防队员接到灭火指令后,要在短时间内确定火点,明确灭火计划,对火势进行评估。根据火点附近的地形、森林资源分布、气象因子、水源地距离等要素,综合研判出合理有效的灭火程序。同时,要配备专业齐全的灭火设备和设施,确保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
4 结语
森林资源保护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而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有关部门要科学、高效、认真地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