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2022-11-07刘倩
刘 倩
(辽阳市太子河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受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开发等因素影响,部分县级地区具有古老特色及地方特点的农作物品种大面积消失,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在此背景下,加强种质资源普查及抢救势在必行,开展普查工作时,要合理协调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构建操作性强、品质卓越的管理机制,确保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达到可持续发展效果。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上同许多发展中国家类似,缺乏资金、人才等投入、科技水平并不高,无论是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改善,还是法律保护体系功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
1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我国属于全球农业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建设部署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工作开始面临着新的考验,许多县级区域农作物及野生植被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种质资源的研究选育工作发展落实,进而影响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我国于2015年发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规定了未来16年内的种质资源普查、采集以及保护使用等相关规划,更具全面性及科学性,为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高水平发展夯实了基础。
2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1 农作物种质资源属于保障人类生存及发展的物质基础
所谓种质资源,也被称之为农用植物遗传资源,在实现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地球生物构成的重要财富,同时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推动农业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繁衍的必要保障,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难以离开这类资源。
2.2 农作物种质资源属于构建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
物种多样性的出现使自然界内部形成了一条有机生命链,若其中某种重要生物减少或消失,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直接影响生物正常生存,最终使整个自然界失去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使自然生态环境变得脆弱,导致自然界难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需求,给予人类生活造成不可避免的创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减少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安全性,造成难以挽回灾难。
2.3 农作物种质资源在遗传研究及品种选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着遗传基因,有利于农业专家开展新品种选育或农作物品种改良等工作。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人口数量日益增加,粮食问题则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难题,要想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提升单位面积内作物产量,而作物产量与其品种有着密切联系。选育良好性能的种质主要与遗传基因多样性有关,现阶段很难通过技术来制造基因,仅能从不同生物体内提取,育种的本质其实就是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因此,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提高作物性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2.4 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一定不可再生性
种质资源又被称之为基因资源,如果某种基因从地球消失,就很难通过生物技术完成修复或再创造,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对即将消失或濒临灭绝的物种进行有效抢救或保护,就意味着这类物种将会从地球上消失,这种物种携带的基因也会从相应的数据库中消失。
3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任务及内容
3.1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任务
现阶段,多数县级政府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划分成如下三个部分:(1)由县级种质管理部门牵头,构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及普查经验的工作团队,团队成员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有组织规划的完成本辖区内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2)按照相关工作要求,以严谨、严肃的态度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确保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不缺项,重要资源不遗漏,尽可能保证信息采集的全面性以及数据填报的精准性及真实性,采集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以及典型性。(3)要根据区域特征以及相关管理办法完成不同时间节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信息比对,做好相关记录,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采集份数应控制在20~30份,将其记录在资料征集表中。
3.2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采集流程
在地区资源信息填报普查表采集过程中要保障全面性,充分了解其内容,结合地区特点以及实际状况构建可执行能力较强的资源征集方案,提升农作物种质资源采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规范性。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农作物种质资源采集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要求对资源采集进行分拣处理,按照相关标准给予样品进行处理,保证其整洁度,选择以邮寄的方式完成样品处理,务必根据样品实际情况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表填写,做到精确详尽,在此过程中务必与专家密切交流,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给予高效解决。
4 现阶段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存在的缺陷
县级种质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本辖区内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及征集工作,需要根据区域农作物特征及工作任务给予相关工作人员科学全面的专业培训,将数据录入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再由省级农业科学院有关划地完成本辖区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及采集,妥善处理、存储本省采集到的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并完成繁衍、鉴定等相关研究,并将结果提高至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便于后续溯源与研究。
4.1 部分县级政府还未认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的重要性
通过验收不同县级政府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开展状况,发现部分县级政府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普查工作启动速度慢、征集质量不达标、数量较少以及信息采集缺乏真实性、精准性以及全面性。部分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进度缓慢阻碍了市级、省级普查工作开展,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两点:(1)县级主管政府领导忽视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重要性,简单地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视为临时性工作,基于这种心态,造成普查级收集方案制定不精细、行动力迟缓,难以保证农作物种质资源采集的地域性与季节性,部分政府为了快速完成采集工作,存在集中突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普查工作质量。(2)部分工作人员在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时缺乏责任感,没有充分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结构,仅为了响应上级要求完成工作,这就造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存在随机性和盲目性,难以保证区域资源全面挖掘。
4.2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技术力量匮乏
目前,许多单位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方面存在技术人员储备不足问题,由于单位基层工作内容繁杂,出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农业扶持技术培训以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诸多工作同时进行现象,另外,部分单位工作人员数量较多,但是存在懈怠心理,缺乏普查和收集工作经验及专业能力,最终出现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不到位。
4.3 资源种类采集不够宽泛
受到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因素影响,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工作仍然停留在对原始区域栽培的品种进行采集,收集范围不够全面、采集种类片面,忽视了许多品种的水果、蔬菜的品种采集,尤其是缺乏野生资源的采集。
4.4 缺乏充足的经济支持
目前,多数县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抽调来组件普查和收集团队,然而部分团队因缺少充足的工作经费支持,造成普查及收集工作开展困难。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的花销主要在表册及宣传资料印制、车辆调用与租赁、仪器设备检修及使用。若没有充足的经费很难推进普查收集工作。
4.5 宣传力度不到位,许多居民难以参与其中
多数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中忽视了群众参与的重要性,由于群众在该区域长期生活,对相关的物种、地理环境更加熟悉,有利于发现具有区域特质的种质资源,然而政府在宣传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没有高效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的跟踪报道,群众难以了解并参与到辅助工作中。
4.6 保护基地建设困难
现阶段多处县域尝试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并与当地村镇建立联系,但受到经费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影响,始终难以将此计划落到实处,一些本应开展的种质资源收集都难以有序开展,严重影响资源高效利用,另外,保护基地规划、土地整改以及配套设施构建工作若无法推进将严重阻碍已有物种更新及繁衍。
5 优化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对策及建议
5.1 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干部重视程度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开展应借鉴以往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及工作范围,领导是否重视该项工作直接影响其推进情况,要求主管部门在种质资源普查时具有基础性、公益性以及战略性,正确看待农作物种质资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上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支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目前,多数单位或部门存在日常工作繁多、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由于人力、财力等资源受限,部分农作物种质资源采集需要工作人员深入偏僻地区亲自完成,这就要求县委及政府主管部门干部积极参与普查工作,发挥引导、带头作用,合理协调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推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可持续推进。
5.2 加大相关工作监督管理力度
要想保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有序开展,必须结合地区特点以及团队状况构建完整全面的考核机制,要求各级主管部门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实际工作进度与预期规划保持一致,同时加大经费管理力度。
(1)工作中,除了要加强普查进度缓慢单位督导工作外,还要尽可能强化督导效果,精准、全面的把控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进度,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省市内工作进度保持一致。
(2)根据实际工作状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公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进度,严格依照相关方案规定的工作目标及阶段性任务要求工作,针对工作推进不畅、弄虚作假、推卸责任等现象,严格执行问责程序,并给予严肃处理。自普查工作启动开始,要求每半个月更新并公开各单位的种质资源普查状况,提升督导压力,及时向上级部门或领导提交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状况,加强与农科院以及其他业务主管单位间沟通交流,根据实际开展状况,梳理工作思路,构建完整优化方案,调整工作方式,提升总体工作效率。
5.3 实施目标管理,落实各环节主体责任
县政府可尝试与各村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工作视为一项硬性考核标准。县级农业农村局应该与参与普查工作的种子站、畜牧站等签订目标责任书,在年终考核中将其视为考核重点,督促其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总的重视程度。
5.4 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县级农业农村局应该与参与普查及收集工作的单位相互配合,加强部门间联系,严格按照相关工作标准及阶段性任务开展普查及收集讨论会,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按照规定完成。
5.5 加强技术人员职业培训
采集人员工作专业性、职业素养等都决定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因此,县级农业农村局要定期开展普查及收集常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怎样识别、采集古老、稀有的农作物品种以及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同时要求参与采集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编号、拍照、制作图文资料以及种质样品处理、报送等能力。同时,培训时要强化思想渗透,要让工作人员意识到种质资源普查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感,确保以严肃、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避免产生错误,降低普查效果。
5.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保护意识
县级管理部门应尝试通过广播、电视、自媒体等宣传载体,加大宣传路径,要让群众了解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了解其本质及意义,让全体群众参与到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中来,不断提升其使命感、责任感,夯实农作物种质资源采集的群众基础,提高广大基层干部以及人民群众参与兴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6 结语
作为基础性工作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及收集工作在保障生物多样化、推动农业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该项工作有利于为后期种管理夯实基础,相反地,若该项工作开展得杂乱无章、资料采集的过于片面,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还会影响后续农业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主管部门干部意识,提高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及责任心,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保障后期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