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角下精准定位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2-11-07徐晨阳博士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商业会计 2022年6期
关键词:审计学文科跨学科

徐晨阳 (博士)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5)

一、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文科成为新时代人文科学发展的一种趋势。研究型审计的提出更为新文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文科注重实现文理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中,形成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类学习方向与选择。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大力推进新学科建设。2019 年 4 月,教育部、科技部等 13部委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2020 年 11 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由此成为当下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并努力实施的工作任务。大学素质教育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也需要重新审视课程定位,顺应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融合新理念新技术新媒体,形成有利于课程建设和学生培养的新思路与新做法(左鹏,2021)。因此,基于新文科视角如何精准定位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如何借由新技术融入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文科内涵

新时代下的新文科教育开展,促进了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文科教育向人文价值回归。新文科涵盖了文史哲等基础文科,也包括经管法教艺等应用型文科。新文科强调守正创新,大多关于新文科的研究集中在“创新”这一视角,强调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强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与推广,强调文科研究范式和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与革新。在此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或弱化了“守正”,即对传统文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人文精神重塑与人文价值回归的坚守。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进高校智库建设,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拥抱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运用到智库研究中来,充分运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文科实验工具,推进文科研究范式的转型升级(吴智库和张婷婷,2021)。“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而言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作为重要发展路径(尹奎,2021)。在人工智能借助互联网飞速发展、学科融合成为时代必然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适时提出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四新”战略。“四新”学科建设的核心内涵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因此,新文科建设必须立足“新”字,做好“新”文章,实现人文教育建设的“新”跨越(付用现,2021)。

在新技术的推动、新需求的产生以及新国情的需要等时代背景下,我国“新文科”产生并具有一系列新特性:学科交叉、知识应用、适应国情,新文科对财经类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目前财经类专业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以下问题:毕业生难以适应数智财经的新要求,服务国家战略的国际化财经人才缺乏,社会服务的国家贡献度不高。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迫切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支撑。因此,基于新文科视角精准定位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尤为必要。

三、基于新文科视角精准定位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的总体目标

在建设面向未来的新文科总体思路下,以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为己任,用新思想、新理念、新任务和新方法引领审计学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融入教育教学,提升审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时代性、学术性和针对性,内容与重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知识育才到德才双育:以新思想贯通审计学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传统课程和教材体系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新文科育人思想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遵循“立德树人”的新思想,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的融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审计人才。新文科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我国发展、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建构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素质体系。因此,课程和教材建设要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主线,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精神;审计专业教育要密切关注时代背景、行业背景、文化背景,从更先进、更广泛的角度解读新时代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审计职业素养,从审计人才思政素质需求、思政教育系统规划以及思政目标实现方式等方面思考如何融入到审计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建设中。

(二)从学科交叉到学科融合:以新理念引领审计学专业课程与教材定位。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推进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既是基于人才个体发展的需求,也是基于审计行业的需求。深度融合理念在课程和教材建设中既表现为其他学科知识的科学补充和有机融合,以满足新型审计业务对知识复合的需求,例如建设项目审计对工程知识的需要,资源环境审计对环境科学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课程和教材建设中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人才,例如人文情怀、逻辑推演、灵活创造等能力。我们应当用融合互渗的理念引领审计学课程和教材体系,从而扩大人才的知识面,提升融通能力和创造性,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三)从经验借鉴到我国实践:以新任务嵌入审计学专业课程与教材内容。在审计事业发展和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审计学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建设不仅承载了审计学专业发展的职责,同时也增加了新的任务。将我国审计事业近四十年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将中国特色的审计事业进行推广和深化,将审计精神更鲜活地传递给学生,强化未来的审计人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也成为审计专业课程与教材改革的重要任务。在课程设置、内容编排、教材建设中增加中国元素,弘扬传播中国特色审计理念和实践。

(四)从传统教学到数字转型:以新方法升级审计学专业课程与教材资源。传统教学的特点是课程体系模板化,学习内容相对统一,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完成教学体系中事先设定的学习任务。这既是基于学科管理的需要,也是基于行业对“专才”的需要。但是新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学科的边界,同时也给课程和教材的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式。通过现代化技术支持的MOOC资源、在线直播、虚拟仿真让学生从传统的实体课堂扩展到虚拟课堂;电子课本使得教材的知识可以拓展到互联网空间;各种信息的集成、案例的共享、灵活的沟通使得课程的资源库大大拓展……课程和教材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授课形式和知识媒介的转变,更带动了教育方式的转型。大量资源库的有机整合与利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维的选择空间,学习内容和形式由千篇一律的统一模板转变为个性化、差异化能动选择,最终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

四、新文科视角精准定位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主要思路

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以培养守正创新、富有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审计专门人才为目标,贯彻从知识育才到德才双育的新思想,融入从学科交叉到学科融合的新理念,采用从传统教学到数字转型的新方法,提升审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时代性、学术性与针对性,建设面向未来的新文科审计学专业课程和教材新体系。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审计专业课程和教材新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德行和才能这个关键问题重构审计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一是构建以生为本、德才双育的课程体系。在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所有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数量与类型、形成不同学程的课程、调整课程时间表、小班化教学改革、科研项目转化等途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培养学生不同的素质结构与创新能力;基于审计学科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属性,大力推进专业课程的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构建德育为基、才能分塑的教材体系。在将课程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体系有机融合的前提下,将教材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第二个层次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训实验软件项目等教材资源;第三个层次是以培养学生学术能力为目的的案例、专业竞赛等教材资源。

(二)贯彻从知识育才到德才双育的新思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是在现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改造流程全覆盖,将思政元素进一步融入教案、在线视频资源、教学课件、案例、作业与考试等教学环节;二是创造性运用体验性教学、研讨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开展审计人才独立、诚信、保密、客观公正等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三是强化教材育人功能,在新编及修订教材时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体系;四是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为提高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提供案例素材。

(三)融入从学科交叉到学科融合的新理念,推进审计专业课程和教材融合式发展。一是新编教材。开发大数据审计、公共政策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审计法学等新近开设的跨学科新兴交叉课程新教材,以反映这些课程的交叉融合成果。二是新建教材配套资源。对于跨学科新兴交叉课程已编写教材的,进一步建设习题册、PPT课件、审计实验软件、审计虚拟仿真项目等配套资源。三是新建案例库。对于每一门跨学科新兴交叉课程,根据审计实践的最新发展建设课程案例库,为课程提供案例素材支持。四是举办主题专业竞赛。举办以大数据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为主题的专业竞赛,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

(四)关注中国本土实践的新任务,注重吸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实践新理论。一是将中央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审计“两统筹”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及时吸收进相关审计学专业课程及教材。二是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政策跟踪落实审计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业务的最新发展成果及时吸收进相关审计学专业课程及教材。三是将大数据审计、人工智能审计、区块链审计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技术方法的最新发展成果及时吸收进相关审计学专业课程及教材。四是推进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国际联合审计学院全英文审计类课程建设,向来华留学生宣讲中国特色审计文化与经验。五是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与实务、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审计等外文教材,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开展中国特色审计教材的国际推介。

(五)采用从传统教学到数字转型的新方法,推进新形态课程及教材建设。一是利用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等新形态课程的建设,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选择。二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审计学专业教材进行立体化和数字化改造,建设富有融合性、关联性、开放性、交互性的新形态教材,增强教材的表现力,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方面:第一,新文科建设理念创新,即贯彻新思想、融入新理念、关注新任务、采用新方法。第二,新文科课程体系创新,即坚持以生为本、注重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第三,新文科教材体系创新,即注重价值引领、强调才能分塑、开发新型教材。

猜你喜欢

审计学文科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对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审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