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研究

2022-11-07吉宗仁

新农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稻苗稻田灌溉

吉宗仁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盐城 224053)

科学的水稻种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质量,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水稻种植多以散户种植为主,因缺乏先进种植技术,仅凭以往的种植经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合理施肥导致水稻出现病虫害并降低产量。因此,相关部门应对种植技术加以重视,在不断推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将其全面优化。

1 重视叶龄种植技术

1.1 定期观察

为实现水稻种植技术的全面优化,应在其生长期间及时监测。全过程的动态观察,根据变化调整水量与肥量。例如,在我国江苏省的水稻种植中,可建立适当的观察站点,并结合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与实际的种植环境对监测数据科学分析。观察站点的选择直接影响了数据真实性,因此,应对种植的品种与时间综合考虑。另外应注重对水稻幼叶观察,并及时记录有效数据。

1.2 科学诊断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影响质量与最终产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杂草、灌溉与病虫害等。为切实提升种植技术,应对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诊断,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有效治理。随着水稻种植的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的种植逐渐渗透到实际生产中,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对田间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升级中,田间的科学诊断技术提升了水稻质量,并促进了地区的农业发展。

1.3 推广技术

在建立适当观察站点的基础上,应根据实际的种植条件与模式对技术进行综合优化。例如在我国盐城市的一些农村地区,因接收能力较差,使用传统种植技术的农户偏多。因此,盐城市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叶龄技术的宣传,可采用建设试点示范区的方法,全面展示种植技术的优秀成果,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实现叶龄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

2 提升“三控”技术标准

2.1 控苗技术

合理应用控苗技术是提升水稻产量的根本保障。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易发生无用分蘖的现象,严重损坏了水稻的内部生长结构,不仅对施肥环节造成了影响,还降低了抗病虫草害的能力。因此,应重视对水稻的控制。首先,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根据种植环境与天气开展施肥工作。其次,应对肥料的种类谨慎选择,并结合稻苗实际的生长情况科学配置肥料。最后,精准控制肥料量,过量的肥料会灼烧稻苗,阻碍健康生长。因此,应使其得到充足肥料的同时,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2 控肥技术

为进一步控制生产投入的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应对施肥环节加以重视。控肥技术主要以控制氮肥的用量为主,在水稻的生长过程当中,氮肥对其有一定促进作用,若不精确用量,将阻碍水稻的生长。根据以往的水稻种植经验,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为提升产量会选择加大氮肥的使用量,极大提升了病虫害的出现概率,并且导致成穗率低,与实际目标发生偏离。要提升控肥技术,一方面应在水稻初步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时,应结合实际生长情况科学选择,以免出现无效分蘖的现象。另一方面,水稻在生长后期因外在因素导致动力不足,应加大对氮肥用量,提升水稻生长速度。控肥技术的全面优化,为实现生产目标提供了基础保障。

2.3 防控病虫害技术

水稻种植期间易发生病虫害,直接影响了实际产量,并减低了经济效益,因此,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种植优化的关键。在实际选择水稻品种时,应结合实际生长环境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稻种,从根本上减低出现风险的概率。另外,应做好土地整理工作,通过深耕的方式将深层土壤晾晒,对幼虫、虫卵、细菌进行消杀,并在此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底肥,全面提升土壤肥力。在实际播种时,应对播种量精确控制,使其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与此同时,应结合物理防治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首先,可在稻田中增添适量的粘虫板,并安装具备杀虫能力的灯具,利用趋光性减轻病虫害对稻苗的影响。其次,可构建生态化的水稻种植模式,将鱼、鸭等动物养在稻田中,鸭粪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一定养分,减轻病虫害的影响,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在养鱼过程中,需注意提前建设好田埂沟渠,稻苗的返青期放入鱼苗,并在排水前做好捞鱼的准备工作。最后,结合生物防治技术,在实际使用前,应确保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达到最小。另外,化学防治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的病虫害,实际使用时应较为谨慎,确保化学药剂低毒且无残留。

3 其他重要技术分析

3.1 选种育苗

水稻产量与种植效益提升离不开对稻种的科学选择。在实际优化选种育苗技术时,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一是选种标准,在水稻种植前应根据实际环境科学选择稻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选择质量较高的品种,使其满足当地农业建设的发展需要。二是选种后,应重视种子的消毒与清洗工作,能够减少水稻病害。三是土壤的酸碱度,在种植前应对土壤喷洒溶剂,使其酸碱度适宜稻苗生长。

3.2 稻田灌溉

在实际种植水稻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灌溉用水应以自流形式的清水为主,为确保灌溉技术的有效提升,需注重水稻分蘖时期的灌溉,促进发达根系的养成。首先,在稻田的浅水层时期,为保障水稻分蘖后的生长活力,应将稻田始终保持湿润,在增加氧气的同时,为其生长提高适宜环境。其次,在水稻的生长生殖期,应增加水层深度,以满足水稻生长需要,确保在孕穗期的水分充足。最后,在水稻生长的最后阶段,应使用浅湿交替的方式维持水稻根系的生长,避险出现因贪青导致晚熟的情况,生长后期不应立即停止灌溉工作,而是在实际收获的前2~3周结束灌溉。

3.3 秧苗栽插

栽插技术对水稻的品质有着直接影响。当插秧密度过大时,稻苗的光合作用以及吸收营养能力将会降低,导致垩白率增加。为提升水稻中的营养含量,应对秧苗合理栽插,精准推算育苗插秧的时间。例如在盐城市的水稻种植中,为确保插秧技术的有效开展,应尽量使用人工插秧的方式,并在5月中旬开始插秧工作,并保证秧龄在1个月以上,叶龄控制在4~5叶。初夏的秧苗高度应在15厘米以上,且在实际插秧过程时保持适宜的穴距,每个穴位可插5~7颗秧苗。另外,为确保插秧技术从根本上优化,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应将秧苗保持竖直插入,以防出现漂秧情况,降低栽插的实际工作效率。

3.4 田间管理

为规范水稻种植的管理,应重视田间管理工作。首先,田间管理技术应以水肥管理为关键内容,在日常进行标准施肥与灌溉的基础上,注重分蘖与晒田环节流程的规范化。其次,在稻田的管理中应实时监测,因水稻的生长时期常有飞禽影响,通过观察,发现飞禽时及时做好驱散工作,实现对稻田的有效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最后,应对田间生长的杂草及时处理,科学使用除草剂清除稻田杂草,确保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正常养分汲取。

随着新时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应紧跟时代潮流,以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为实现水稻质量与产量的有效提升,在实际优化水稻技术时,应尽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稻苗稻田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浣溪沙·乡村四月天
稻田摸鱼记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公 子 家